在写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中文字规范,通过教学设计我们也能看出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
?提袋的设计》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课。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能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
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对提袋的解剖、观察,了解提袋的结构,紧着这教师示范提袋的折叠方法,学生动手跟着制作一个普通的`方形手提袋;通过欣赏造型新颖、装饰精美的手提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对于提手方面也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有两几种形式,然后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自己手中的方形手提袋进行添加或减少改变其形状,并进行装饰。
本课的教学环节流畅,教学中从易到难、学生创作由个人到小组合作,教学设计较有层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本课的重点是提袋的结构、造型新颖、装饰精美,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前两者都能达到,但在装饰方面由于时间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在欣赏时可抓住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提手部分可省去,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提手的设计并不难,应尽量节省时间,让孩子去创作。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2
本次我授课的题目是五年级下册的设计应用课《提袋的设计》,这堂课的每个环节我都精心设计,力求做到主线分明,细节精致,衔接自然,深入浅出,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轻松自在地学到知识。
我将“圆筒变袋子”这个小节目作为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激起学生们的兴趣,这个环节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我示范,很快掌握了折袋子最简单的方法。
接着开始让孩子们学习书中较为复杂的折袋子的方法,并试着按书中的设计图折一折,找一找袋子五个面的规律,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对比出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自己。
学会折长方形袋子之后,开始激起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在袋口处,做新造型,锻炼他们创新能力的同时,强调创意的重要性,
学会了普通的折袋子方法,接着增加难度,开始学习异形纸袋的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拆一拆,让学生们自己研究方法,自己解决问题,效果非常好,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找出了方法,了解了异形提袋的制作方法。
由最简单的长方形袋子,到袋口处有变化的创意袋子,再到复杂的.异形袋子,制作方法都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实践,自己探究,自己学习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让整堂课有层次性,而且做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负责引导这样一种教学状态。
在结尾处点出设计以人为本,提袋不仅要具备美观的特点,最重要的实用性不可忽略。
虽然本课评委点评的优点很多,但是缺点同样有,例如,折叠袋子的细节部分,需要注意的地方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在最后作业评价的地方,应该让学生注意到要从美术方面的“造型、色彩、图案”以及“创意”方面去点评,做到有始有终才是一节好课。
通过这次比赛,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例如教学设计要主线清晰,细节丰富,灵活有趣,要以学生为主,学习内容要有层次性、延展性,评价要做到和要求一致,有根据地去评价,美术学中最基本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因素一定要深入到课中,要灌输美术的语言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能归纳出寓言的寓意。
2.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研讨,能提炼出归纳寓言故事寓意的几种方法。
3.能说出从本文获得哪些人生的有益启示,至少说出一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仲秋节刚过,同学们是不是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月亮?你们赏月时都有些什么感受?
生1:月亮真美,赏月时心情很舒畅。
生2:我非常喜欢这皎洁的月光,我想,如果我的床头挂上这么一轮圆月该多好啊!我家就不用点灯了
生3:看着月亮,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想起了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
师:好,同学们想象都很丰富,也都钟情于这美好的月亮。这里有一只可爱的白兔也和大家一样喜欢月亮。有一天,诸神之王决定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月亮归属于它了。你们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吗?猜猜看。
(一时间,学生非常活跃,各种猜测都有,真是五花八门)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周国平先生写的寓言故事《白兔和月亮》看看作者的设想和哪位同学的一致。(教师板书课题——《白兔和月亮》周国平)
(此环节设计意图:1联系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生活体验直接关注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到亲切。2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学会猜想,进而引起探究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本课教师的导语并不多,仅仅两个问句,直接就把学生的实际感受和生活体验调动了起来。学生们富有诗意的回答,体现了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这种良好心理特征和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先画出来,然后利用手头的工具书争取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求助周围同学。
(学生们按照老师要求,读了课文后,又忙着查字典、词典,教师则在巡视的过程中予以个别指导和答疑。)
师:有没有仍没解决的字词?(没人提出问题。)那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
读一读皎洁慷慨闲适抢劫撤销金窖厄运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得失之患慧心未泯心痛如割
解释神韵:闲适:厄运:举世无双:得失之患:慧心未泯:
(屏幕出示词语,一学生读或解释,其他学生听,纠正错误,也可说出自己的理解。)
(二)朗读理解
师:谁能把这篇课文朗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关键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文章内容?
(一女生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遍)
师:她朗读得太好了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那只可爱的小白兔的形象。
生:老师,我也想读一遍。
师:好,咱们就有请这位勇敢的男同学。(同学们都为其鼓掌,特别是男同学更是起劲。)
师:咱们男同学的代表读得确实不错,让我们为他的出色表现再一次鼓掌。
师: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师:通过这几次的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把你的理解和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学生分别说说自己读懂了的内容(略)
(强调声情并茂,对朗读好的同学给予鼓掌鼓励,这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很有必要。引进“激励”机制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带着问题朗读,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步骤,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既把握文章的,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为下文的“质疑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质疑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谈得非常好,可见同学们已经认真读了课文并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心体会。那么,是否还有不理解的或有疑义的地方呢?
生1: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白兔的赏月之才是举世无双的?
生2:我能回答。因为前文说:“他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神韵。”欣赏明亮皎洁的月色不足为奇,但是能从月亮的缺损中看出美来那是需要慧心的,所以说,她的赏月之才应该是很高的,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生3:我补充,文章的第一行还说“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从这“独具”二字可以看出,她的赏月之才应该是无双的。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都能从文中找到依据来回答问题,很有说服力。提问题的同学,你弄明白了吗?
生1:明白了。
师:谁还有疑问?
生1:我提一个问题,白兔为什么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生2:得到月亮以后,她以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代之而来的是紧张不安,是无穷的烦恼,有了这个东西还不如没有。
生1:那么她可以租出去呀,或者——总之我觉得这么难得的宝贝不要了太可惜了。
生3:不管怎样,她仍然会像财主盯着自己的宝藏一样,怕丢,怕被抢,
仍然会有无穷的得失之患。总之,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
生4:不对,我不同意这个看法,白兔得到月亮后,产生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才要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应该说,这种拥有没有给她带来快乐,所以不如放弃。
师:好一个不如放弃,的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面临这种两难的境地:巨大的拥有是人们所梦寐以求的,但是,这种拥有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很大不快,使人感到得不偿失,如果有机会选择,那么你怎么办呢?
生5:老师,我明白了,文章结尾提到“和人类不同的是”,作者用意是嘲讽人类不如一只白兔看得开。
师:对,你能对课文有这样细致深刻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很值得同学们学习。
生6:这让我想起一句话,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师:很有哲理!精辟!
生:我不明白,白兔得到月亮真的会产生得失之患吗?她为什么会产生得失之患呢?
(这一问好像把同学们都问住了,没有人举手发言。)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这个同学不是一直在思考,不可能提出这么有深度的问题,读书就要这样,善于从无疑中发现疑问,这样才会有发现,有进步。
师:同学们都没有思路?那么,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①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是什么?②白兔得到的是青草还会产生得失之患吗?③如果是天空拥有月亮还会产生得失之患吗?
生1:如果白兔得到青草,她会很高兴地吃掉。
生2:如果天空拥有月亮,那是理所当然的,她也不会有什么得失之患。
生3:白兔拥有月亮产生得失之患,那是因为月亮太宝贵了,整个宇宙只有这一个,所以才会患得患失。
师:说得很好。能否由此总结出一个规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产生得失之患?
生1:拥有的东西太珍贵的时候。
生2:拥有的东西超过了自己能承受的极限时会产生得失之患。
师:对,巨大的拥有往往会使人产生得失之患,给人带来烦恼和不快,那么怎么办呢?
生1:像白兔一样索性放弃。
生2:我明白了,我希望独自拥有月亮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得到了,我也不会快乐,不如远远地欣赏。
(四)归纳总结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人生寓言》,那么从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关于人生的什么启示?谁能总结一下?
生1:不义之财不能要。
师:是不义之财吗?
生1:不是。
师:那么,应怎么说?
生1:见了便宜不要沾。
生2:我认为是,巨大的财富不会带来快乐
师:是否应限定一下,是“有时”不会带来快乐?
生2:对。
师:白兔的经验告诉我们应怎么办呢?
生2:干脆放弃。
生3:我认为应该说,对于不能带来快乐的拥有不如放弃。
师:很好。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
生3:因为文中说,白兔原本是快乐的,自从拥有了月亮以后,她便产生了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她放弃了,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文章的结尾还说“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言外之意是肯定白兔的做法,希望人类也像白兔一样要学会放弃。
(这是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不论学生的质疑,还是探究,都热情高涨,高潮迭起。由于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教学双方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能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常常迸射智慧的火花,出现精彩的对答。在这一环节中,教者的点拨、引导,学生的质疑与解疑,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语言的交流,课文内容与表达形式的交融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教者在其中并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当主角,根据课文脉络层层推进,剥茧式的教学提升了学生要洞悉底细的情绪。在不断探究研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总结经验
师:以上,我们通过认真地阅读及集体交流和研讨,理解了课文,获得了人生的有益启迪,理解了这篇寓言的寓意。为了以后学习寓言,我们把怎样归纳寓意的经验总结一下好吗?
生1:我认为应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
生2:我认为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
师:这位同学懂得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很好。可是,你自己从哪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思考的呢?
生3:我认为应仔细读课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
生4:我补充,还要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来理解。
师:有一点同学们不要忘了,文章中写的是白兔,你们怎么想到说:人要怎样怎样?(教师看没有人回答,进行点拨、引导)
生:联系实际生活呀。
师:对,这也是归纳寓意应注意的一点。以上,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把他们写下来。同学们看几则寓言,试着说出它们的寓意。(略)
(这一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在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由学习知识向培养能力过渡,逐步走向自觉学习,自能学习。)
四、布置作业:
⒈搜集、阅读寓言故事,进一步体会寓言的特点。
⒉记录总结的学习经验。
⒊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进行提炼寓意的练习。
⒋选作:
根据课前个人对“白兔得到月亮后可能发生什么事情”的猜想来构思,试着写一篇小寓言故事。
(对作业的设计还应下点工夫,要具体点,如这则寓言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寓言的语言特点等)
[课后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想首先要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为什么学生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我想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不会学习。,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有可能让学生自觉学习。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内容,了解寓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了解其途径。让学生自己动脑结合合作学习,理解难点内容,克服等、靠的思想,培养自觉学习的习惯。另外,通过对归纳寓意方法的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这样才有条件举一反三,才有可能有创造,有发展。
[附板书设计]
白兔和月亮周国平
提炼整体把握
寓意抓关键词
联系现实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课前准备图片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棉花图)(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棉花姑娘的故事,(齐读课题)
2、学习“姑娘”两个字:指导轻声,说说记字方法,指导形声字。
3、让我们一起走进棉花姑娘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两遍黑板上生字
(2)指名领读:提醒翘舌音
(3)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4)集体交流:用“治”组词。随机介绍“蚜虫”
3、接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
三、引导理解
1.学习第1自然段。
a.棉花姑娘为什么生病了?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b.指导读出蚜虫的可恶。教师范读,学生评价,重读“可恶”一词
c.想一想棉花姑娘的心情怎样?哪句话写出了她的心情?
d.指导朗读,如果是我们生病了,我们会最想干什么?读出棉花姑娘难受、急切希望治好病的心情。
评析: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结合自己经验等去理解课文,肯定他们认识的多维性,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另外在对课文的理解中注重渗透人文。
2.学习第2自然段。
a. 我已经感受到了棉花姑娘难受的样子,那,都有哪几位动物医生给她治病?赶快自由读读课文吧!
b. 她先请求得到谁的帮助?(燕子)他们之间说了什么呢?用“——”画出棉花姑娘说的话,用“~~~~”画出燕子说的话。
c. 学生进行总结交流。
请两个同学来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棉花姑娘说的话,一个同学来读燕子的话,一个同学来读旁白说的话。生合作读。
你最喜欢他们谁读的课文?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男女同学读、分组读、同桌读。
评析:先请三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来读,可以先给同学引出一条好的情感走向,通过评点自己同学朗读,来促使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和处理的办法,并内化到自己读的方法里,达到提高朗读水平的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主动去理解课文。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指导朗读时老师注重方法的指导,摒弃读法的固定。
3.学习第3~4自然段。
a.第3~4自然段,棉花姑又分别向哪些朋友请求了帮助?
(啄木鸟和青蛙。)
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接着读一读课文,用学习2段的方法
生读文,标记。
b.小组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角色扮演读、师生合作读,个别与集体合作读。
评析:“此处无声胜有声”,有时候过多的讲解反而显的多余。读书的过程本就是学生理解消化课文的过程。这一部分难度不大,所以我选择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读。好的读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4.学习第5自然段。
a. 小燕子、啄木鸟、青蛙对棉花姑娘的病都无能为力,正当棉花姑娘着急的时候,又来了一个好朋友,是谁呢?同学们自己找一找。
(七星瓢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
他们身上有7个小斑点,就像7颗小星星。
b.为什么棉花姑娘惊奇的说?朗读指导。
5、学习6段
a.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的心情又如何呢?请自读第6自然段
b.棉花姑娘的病好了,有什么变化?长出了什么样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叶子),你还能用碧绿碧绿形容什么?长出了什么样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你还能用雪白雪白形容什么?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的心情怎样?(生:开心)小朋友们就一起开心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四、朗读全文,总结回味
1、棉花姑娘治病的小功臣是谁?你想夸夸它吗?
2、我们认识了可爱的七星瓢虫,而且还认识了许多大自然里的朋友,如专吃空中飞虫的——(生接)燕子,给大树治病的——(生接)啄木鸟,还有在田里捉害虫的——(生接)青蛙,他们为了让大自然更加美好而各自奉献着,所以我们要怎样对待它们?(一定要爱护他们)
3、小朋友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医生?
壁虎、蛇、猫头鹰……
评析: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最终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渗透环保,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一个健康思想的人的培养。
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通过组词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介绍了蚜虫是怎样的害虫,理解“可恶”,主要通过朗读,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词。“斑点”通过看图理解
2、课文的第6自然段,重点在于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并能积累此类词语,我首先通过看图理解“碧绿碧绿”,延伸理解“雪白雪白”,拓展abab类型词语。
3、总体说来,本堂课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能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课文。但整体性不够,问题过多而细碎,平均使用教学力量,若能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大问题,再以此展开,对学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5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学弈》这课整个教学中遵循了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方法的能力。
一、难点的突破
?学弈》是一篇文言文。因为同学初学文言文,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让学生读几句平时积累的选自文言文的警句,说说对每句话的理解,然后与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字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冻远……)。最后老师介绍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遗产,是传承古代文明的媒介……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情境的创设,很自然的把学生带入文言文的学习当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所以这节我坚持“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是学生学习首先遇到的困难,所以开始老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读的时候有什么特点?学生自己体会到老师读得速度较慢,停顿较多,然后出示课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该在哪儿停顿,接着学生看看停顿节奏试读,老师在相机点拨指导。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顺利地过了朗读这一关。
二、学习方法的渗透
初学文言文,给学生们以学习方法的.渗透也很重要。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时,我没有采用提问式串讲,而是让学生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当学生交流了对每句话的理解时,老师给与学生肯定的评价。并告诉他们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先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起来讲讲一讲。我想有了这篇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在学下一篇时,学生一定会学得更轻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语文课标中指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弈》这一课思想内容较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所在学生了解了内容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有没有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和体验。同学们都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去谈,从学习到做事,都要专心致志。专心致志的学是什么效果,三心二意又是什么效果,谈地很到位,这样使文章得人升华,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磁带、投景片等。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第5课 第一教时 总第18教时
一、导入
1、回忆记忆中在大海。
2、看地图,找出烟台的位置。
3、板书课题,揭示课题。(强调“海”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边看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边听课文的朗读磁带。听完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检查自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⑴指导朗读两个长句子。
第2自然段中一个长句子:小山似的'……马路中央。
第3自然段最后的一个长句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⑵各自练习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⑶指名“开火车”读全文,然后进行评议。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小组讨论后交流、评议。
四、写字指导
1、说说写这些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2、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5课 第二教时 总第19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评议书写的情况。
2、自读全文,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些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朗读,想想这一节除了写到海,还写了什么。
2、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片头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
3、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4、通过读,你欣赏到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什么样子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想记住她吗?先自己读一读,然后尝试背诵。
6、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整体读,想想讲了哪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学生自学(读、背、说)。
2、分小组讨论、汇报。
3、全班汇报,评议。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第1~4自然段。
3、完成课后习题第4题。
第5课 第三教时 总第20教时
一、复习
1、要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那么在金色的秋季,烟台的海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1、自读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5、要求学生把第2到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写呢?
三、学习第三段
所以作者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1、齐读第6节。
2、轻声读课文,体会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全文
1、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能不能向我们的游客介绍一下呢?比比谁介绍得最好。
2、你到过哪个地方游玩过?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请把那里的景色给全班的同学介绍一下。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愉快。
五、作业
1、课后向家人介绍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来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充实。
2、写一个片断,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7
教学要求
1、自读课文,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尊严的。
2、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论辩思维。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4、表演课本剧。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反馈自读情况
1、哪些同学查阅了有关这个故事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2、反馈字词学习情况:
说说在自读时遇到哪些字、词不理解,后来是怎么理解的?
3、指名接龙读课文。
4、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问题: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有关这个问题,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你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让学生懂得:
⑴楚王让晏子钻狗洞,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承认楚国是个狗国,楚王是个狗王,就可以钻。
⑵表面上是贬低自己,其实际上是贬低楚国(楚王)。
⑶好人到了强盗国变成强盗,这是很自然的,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二、讨论,提升对课文的理解
1、楚王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晏子?
2、楚王是不是只想侮辱晏子?
3、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三、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2、交流。
四、分角色表演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讲述故事。
2、角色表演。
3、观众评价:
楚王:傲慢,以及对晏子蔑视的态度。
晏子:坦然,理直气壮,说话婉转。
板书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结果
要晏子钻狗洞访狗国钻狗洞“只好”大开城门
楚王想说晏子是下等人不中用的派往楚国“只好”陪着笑
显威风说齐国人是强盗到强盗国变强盗“只好”陪不是
侮辱晏子尊重晏子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切分节奏 x x .,并且能够掌握此节奏。
技能目标:学生能用轻巧并且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罗》,并且能够自由设计动作进行歌表演。
情感目标:学习歌曲,感受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轻巧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哈里罗》,并运用声势、体态律动为歌曲伴奏。
难点:切分节奏 ×××的掌握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带你们到中美洲的一个小岛上去,这个岛上有个国家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看一下那里的人们又是怎样去欢度他们的节日?
二、节奏游戏:
1.节奏分解练习
(1)“xx xx”(火车开动——“咔嚓 咔嚓”)
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首先我们住上了一列火车“咔嚓 咔嚓”(快点上车,跟着老师把火车开起来)
学生模仿“咔嚓 咔嚓”
你们知道用节奏如何表示吗?(板书:xx xx)
(2)“x xx .0”(汽车笛声——“叭 叭叭 .0”)
接下去我们要坐什么交通工具呢?听“叭 叭叭 .”(汽车)
学生模仿“叭 叭叭. ”
解释“x xx x→x xx .”
请小朋友擦亮眼睛看一看,“⌒”是一顶神奇的帽子,当后面两个朋友带上这顶帽子,他们的两个音就变成了一个音。
(3)“x x x”(划船——“嗨呦嗨 ”)
快到了,看特立尼达就在那,可在我们面前出现蓝蓝的大海。该怎么办呢?我们划船过去吧,“嗨 呦 嗨”。 (学生模仿“嗨 呦 嗨”)
生活举例:开动脑筋找找生活中的节奏,(跳舞“嘭嚓擦” ;拔萝卜“哎哟哟”; 真美呀;好香呀;快走呀;多高呀。)
2.节奏组合练习
在这些节奏中加上一些小朋友们熟悉的节奏,你还能认识他们,还能准确念出他们吗?
1=f 4/4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嗨 呦 嗨 走 走 |走 叭叭 . 0 ‖
(1)学生自由念节奏
(2)找出规律,解决难点
(3)集体齐念
三、学习歌曲: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着美丽的国家特立尼达,那里濒临海洋,风景秀丽,那里的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你们听他们正唱着歌跳起舞欢迎我们呢。
1.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① 学生听音乐,感受音乐。
②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感受。
2.复听歌曲,为歌曲伴奏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
咔嚓 咔嚓 走 走 |走 叭叭 . 0 |嗨 呦 嗨 走 走 |走 叭叭 . 0 ‖
用上节奏群为歌曲伴奏,
3.手游戏,激发兴趣
师:那里的人们想邀请大家玩一个拍手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
师: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拍手游戏怎么玩?
播放《哈里罗》师随着音乐的节奏示范拍手,在“0”处拍一下手。
学生和老师一起尝试拍手,充分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背景音乐《哈里罗》)
4.谈话交流,引出歌词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生回答。
5.朗读歌词,掌握节奏
6.出示课题,解释创编
⑴歌词中唱的最多的一句词是什么?(哈里罗)“哈里罗”是特立尼达人民表示高兴时发出的一种感叹。这也是本首歌曲的题目。
⑵你能给“哈里罗”加一个合适的动作吗?(学生自由创编,教师加以整理)
4.学生再次听范唱,在“哈里罗”后加上拍手
四、学生学唱歌词
1.随琴用“啦”轻哼唱旋律
2.填唱歌词:师生对唱(学生演唱“哈里罗”,注意歌词中的节奏)
看谁跟老师配合的最好
3.学生随着琴完整的唱歌词。
有没有信心把整首歌曲完整合起来
五、歌曲处理:
1.老师范唱歌曲学生再次体会歌曲情绪。
2.学生分乐句唱,体会“哈里罗”的不同变化。
3.师生轮唱:老师唱“哈里罗”你们唱其它的歌词;师生互换。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可以让这首歌更欢快(加衬词,加表演)
六、表现歌曲
1.欣赏特立尼达舞蹈,体验特立尼达人民热情奔放
特立尼达人民特别喜爱唱歌、跳舞,你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吗?(学生加入打击乐、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
2.全班展示,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尽情的表现这首歌曲。
3. 老师示范动作。
4. 师生展示。(你觉得老师的动作漂亮吗?你喜欢哪一种动作把它加入到你创编的`动作中去,我们大家一起跳起来吧!)
七、小结
小朋友们,这堂课我们来到特立尼达,体验了异国他乡的欢乐,增长了见识,也学到了本领,真棒!在《哈里罗》的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山行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