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撰写应当实事求是,避免夸大或虚构个人感受,在写心得体会时,建议使用分段的方式,使结构更加清晰,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药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中药的心得体会篇1
中药房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取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药方需要调配,作为一名连锁药店公司的财务人员,而且是全国排行第三的实力派连锁药店,去了解基层运作是很有必要的。我实习的地点是新开张不久的龙津西店。第一天上的是早班,早上8点之前就得到达,这天店长不在,就跟着店员们一起打理店里的一些简单事务。实习第二天,店长驻店,安排我上行政班,也就上下午跟了两个班的人一起上班,相对轻松的一天。对比发现,两个班的同事都很积极努力,不甘落后。班长熊平很认真负责,起到到头榜样的作用。实习第三天也就是最后一天的门店实习,因为熊平与小方休假,我继续上早班,所以工作量最大的也就是第三天。
其次总结实习所得。门店实习的收获是丰富的。因为是在药房,穿着貌似护士的工作服,白衣天使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很多重要的用药常识,也是去到门店才学习到的,也认识到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禁忌以及准确用药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最近最热卖的药物可以得知最近流行的什么病毒,以提高顾客的预防意识,真正做到时时为顾客着想。对于经济条件不大好又常来光顾的老人,我们会努力向其推荐效果好又价格偏低的.药物,并且以会员价把价格算到最实惠,赢得好的口碑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
对于要求较多较苛刻的顾客,我认识到极大的耐心和谦逊的态度是极其重要的,这就需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其特殊的要求。尽管顾客购买的额度不大,我们的服务态度都不能有所差异,不能因此而降低我们的服务质量。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顾客,我们要慎重推荐药物,并建议其到医院或门诊就诊。而对于购买额度大,购买名贵药材的顾客,就尽量向其推荐令其满意的药品,并且给予最大的优惠以留住大的顾客。总之,对待顾客要一视同仁,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不同的客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总结实习的主要目的。这次实习主要目的是了解收银的工作,以方便知悉财务部门统计门店营业收入的具体来源。门店的营业收入主要就是销售药物的所得,主要就是通过收银机读取药品条码,由系统记忆,到交班时再结账得出当天的营业额。店员将当天取得的收入款项存进银行,并且将银行存款回执单与收银机汇总单核对,无误后,将累计十天的汇总票据交与财务部。平时店内商品调拨与店店之间的商品调拨也要在系统中做好记录,以确保账实相对。
中药的心得体会篇2
为期十天的暑假实习活动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在医院的实习活动带给我很多收获。我们去了中药房、制剂室、中药煎药室等地方,通过在这几个地方的锻炼,我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相互协作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中药房实习的这段期间,验方和称药都是中药调剂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那么真正的实践也是没有的。在调剂完药物之后还要进行复检,即将药方上的药物名称同药物进行一一对应,检查是否有误。这一点是最关键的,它要求调剂人员要有较强的认药能力做基础,还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否则就是把危险带给患者,是不可取的。我们实习生只能进行调配,不能进行检查,因为我们的熟练度还不够。
在中药房实习时,这里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来这里买药,所以这里需要调配的药方也很多,每天要有好几十张甚至几百张药方需要调配。在这里工作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在拿到方子的时候要验方,检查方子有没有问题,确认没有问题后方可进行调剂。这样拥有中药调剂学的理论知识就很重要,我们可以运用中药调剂学的知识来对方子进行检查;而且由于在中药中同一种药物的别名有许多,如:九孔子又名路路通;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二丑等。
其次,在抓药时要会熟练地使用药戥进行称量。药戥不同于我们平时见到的小贩卖菜时用的杆秤。药戥又分前毫和后毫,在使用时用右手提住后毫可以称量50克以内的重量,用右手提住前毫可以称量50克至250克之间的重量。在使用时还要先在定盘星上定位,便于称量时进行校准。
在实习岗位度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我的感受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许多实践都是依托于理论知识。作为学姐,我还是要提醒学弟学妹们在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认真听课!
中药的心得体会篇3
来到了这里,我重新事儿审视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发现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不能给予的。对于我这个只有两年学习药品经历的学生来说,我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和畏惧惶恐。第一次穿上白衣看着镜中的我,心底的那份坚定与坚韧犹然而生!
从第一天到中草药房转科,到如今在中草药房帮忙,我的心底还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记得第一次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到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神秘都向我展示着药草的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从当初老师抓出药而我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一张处方的从容,我得到了太多东西。记得第一次体会到取错抗生素的尴尬,将后下要的砂仁一股脑的分到群药里,然后被查药的老师评估风险,又重新分发。
整体性中草药房的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劳动的结果。实习快一年了,我更加清楚的价格优势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寻获细节,刻意练习,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通过这么多天的忙碌,便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可能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要和培养每一个药学人员热爱药学,献身药学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
2、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牙科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分散,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
3、科学素质:药学人员要不具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养生之道,要掌握熟练的显现出来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水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服务。
在新的环境里,我也会百分之百的努力!我会加油,我也会对所有人说:加油!不光要总结,更要实践,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证明一切!
中药的心得体会篇4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在xx市第一中医院见习已经十八个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我把在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老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的学,认真的记,认真的思,较好的完成了,实习任务,现写实习心得如下:
根据实习数学老师的安排,我先后在中药房、西药房、煎药室、中心药房实习。通过这九个翌月同月的`实习我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及的道理;不管制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心,对病人要温柔、使用礼貌用语、语调平和、举止大方、不卑不亢、热情、尊重、不歧视、少用专业术语,充分体现“一切为了人们”的药学服务理念;一些常用中药煎药方法;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学识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要认真对待。
通过这次实习我使我从这届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为我以后的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还感受到从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最真实的是人际关系,体会到:多看书,到总有了社会上总有用处的重要性。我严格以学生的身份约束自己,做好实习生时时刻刻的义务。我卸下了学生的身份,以一个职场人的身份去面临踏入社会前第二次的第一次实习。实践检验了我的专精,也多样化了我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习,我发现我在诸方面很多方面除了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知识面不广、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透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也岗位的需要;
二、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还不够,办事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中药的心得体会篇5
中药灌肠法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治疗方法之一。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即载有:“阳明病,若发汗,小便自利,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
集几千年临床应用经验,灌肠法不仅是为了单纯通便,亦是祛邪外出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口服以外的另一种给药方法,能清除体内堆积的废物。
中药保留灌肠法,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急慢性疾病及疑难重病,尤其适用于温热病、高热感染性疾病等难以接受中药内服者,并获得良好疗效。
叶师临床灵活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高热、肺炎、肺脓肿、急慢性肾炎、肝胆系疾病、胃肠道疾病、盆腔疾患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01
急腹痛
陶某,女性,47岁。因脘腹胀痛,恶心呕吐1天,患者原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多年。起病前2天,因赴宴恣食肥甘之品,即感脘腹胀满不舒,1天后出现脘腹胀痛,阵发性加剧,痛如刀割,休作无止,痛则拒按,恶心呕吐2次,吐出胃内容物,口干苔腻,胃纳欠佳,大便干结,入暮恶寒发热。
体检:体温37.8℃,神清,痛苦面容,两眼巩膜无黄染,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墨非氏征阳性,中上腹及左上腹均有明显压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消失。舌苔黄腻,舌质较红,脉弦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9.6×109/l,中性0.85,血尿淀粉酶均为1024u。西医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急性胰腺炎。中医诊断:脘腹痛。
此系恣食暴饮,肠胃损伤,湿热内蕴,积滞于腑所致,治当清热通下。但因患者恶心较剧,汤药不能受纳,即予通腑片20片(每片含生大黄0.5克),研末加温开水15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
灌药后2小时许,肠鸣频作,随即先后解大便4~5次,量多恶臭,先为燥屎,后为糊状便,顿感腹部大松,腹痛明显减轻,恶心呕吐消失,当晚即安睡。
次日舌苔黄腻渐化,给予清热攻下之汤剂内服。3天后热除,腹痛缓解,复查血象、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后改清化和中之剂调理,8天后痊愈出院。
按:本病例浊邪阻胃,胃气上逆,呕吐频繁,不能受纳汤药。若不及时用药,恐病情恶化。故选用通腑泄热之生大黄作保留灌肠,以荡涤肠胃。药后腑气得通,腹痛缓解,果然生效。
02
风温高热
一女性63岁,间断恶寒发热2旬余,伴咳嗽,痰咯黄稠,头胀胸闷,经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无效。昨起体温又升高,伴左侧胸痛,咯痰量多,每日约200毫升,气促神萎。
体检:体温38.9℃,神清,发热病容,左上肺呼吸音减低,伴少许细湿罗音,语颤音增强,叩诊呈浊音。舌苔薄黄腻,舌质淡红,脉细滑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0.3×109/l,中性0.88,血沉110mm/h。
胸片:左上肺见斑片模糊密度增高阴影。
西医诊断:左上肺炎。中医诊断:风温。系风温之邪犯肺,肺气失宣,痰热蕴结所致。治予宣肺化痰清热,方拟泻白散合千金苇茎汤出入。
服药2帖热未退,于第3日下午恶寒又起,热骤升至39.5℃,无汗咳嗽,痰多而臭,左胸痛剧,大便3日未解,胸片复查示左上肺斑片密度增高阴影与前片比较,病变有所进展。
患者正虚邪盛,病势鸱张,急当祛邪复正为先。第4日用生大黄10克,穿心莲100克,浓煎20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每日2次。
2天后体温高峰下降至38℃,精神好转,邪有衰退之势。上法改用每日1次,8天后体温正常,胸痛缓解,但咳嗽仍剧,痰多易吐,改以穿心莲100克,四季青60克煎汁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
2周后复查血象正常,血沉20mm/h。胸片示左上肺炎症大部已吸收。再予中药保留灌肠,18天后胸片复查示左上肺炎症消失而痊愈。
按:风温之邪变化多端,极易伤阴。本例年老正虚邪盛,若治之不当,恐病逆传而致坏证。根据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脏病腑治,及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使腑气通畅,邪热得以分泄。
03
淋 证
一男性45岁,腰痛尿频5天,伴发热2天。5天前开始两则腰酸痛,以右侧为甚,尿频不畅,门诊尿检有白细胞而诊断为尿路感染,给予口服呋喃坦丁未愈。昨起恶寒发热,腰痛如折,小腹作胀,尿频加剧。
体检:体温39.3℃,热性病容,右肾区叩击痛明显,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数。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7.5×109/l,中性0.82,尿常规:蛋白+,白细胞100以上/高倍镜视野。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中医诊断:淋证。系湿热蕴积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治以清热通淋,八正散加减。每日服2帖。
于第4天热退清,腰痛除,小便畅,复查血尿常规基本恢复正常,中药改为每日1帖。
但清洁中段尿培养2次均为大肠杆菌10万以上,为促使菌尿转阴,采用穿心莲100克,生地榆30克,浓煎200毫升,作低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共应用15次,复查清洁中段尿培养2次均阴性而痊愈出院。
按:肾盂肾炎菌尿转阴有一定因难,近年应用中药清热酸涩之剂作保留灌肠,能促使菌尿转阴,其作用机理尚待研究。
04
带 下
一女性26岁,带下增多,少腹胀痛加剧1周。8个月前因流产恶露未净,少腹胀痛,高热而诊断为盆腔炎。经抗菌治疗后热退,恶露净,但带下仍多,色黄白相间,少腹胀痛,每逢经行前后加剧,痛则拒按。
曾用胎盘组织液、新桉叶等治疗,两月前起内服中药,但始终未愈。近因1周病加剧而入院。
体检:体温37.2℃,腹软,下腹两侧有明显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舌苔薄黄腻,舌质淡红,脉细弦。
妇科会诊:两侧附件明显增厚,压痛明显。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8.2×109/l,中性0.75。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诊断:带下。系流产之后,冲任受损,瘀血内阻,湿注下焦,客于胞脉所致。治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
方用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穿心莲30克,黄柏10克,红花6克,浓煎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应用14次,带下减少,小腹胀痛除,压痛消失而出院。
按:慢性盆腔炎虽可用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不够理想,本病例曾接受中西药物治疗8个月而终未奏效。
盆腔位于下腹部,在直肠之前,与肠腔相邻。用中药保留灌肠,可以使药物在肠道吸收,易于渗透弥散到盆腔病灶处,直接起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
05
慢性泄泻
一女性45岁,腹痛泄泻3月余,泻下糊状便,多则日行7~8次,少则2~3次。曾服黄连素、痢特灵、中药等治疗未愈,且感肛门坠胀,胃纳不振,形体消瘦。
体检:神清而萎,腹软,左少腹有轻压痛,肠鸣音亢进,舌苔薄白腻,舌质淡红,脉细滑。
化验:血象中白细胞及分类正常,大便培养阴性。钡剂灌肠摄片示乙状结肠粘膜粗糙。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距肛门12~18厘米处肠腔粘膜充血水肿,粘液较多,未见溃疡。
西医诊断: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系脾虚湿胜,运化失司,升清泌独失职所致。
但因患者曾服中药数十剂无济于事,故予中药保留灌肠。方用黄柏10克,穿心莲60克,生地榆30克,浓煎150毫升,每日1次。连续应用14天,腹痛泄泻消失,大便成形,日行1次。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慢性结肠炎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使药液直接作用于肠腔粘膜病灶处,疗效优于汤药内服,收效快,疗程短,病人易于接受。
06
保留灌肠注意事项
一、灌肠药汁温度适中,不宜太热或太凉。
二、灌肠前先排除大小便。
三、灌肠时患者先向左侧睡,将肛管涂些石蜡油,插入肛门要深一些(约10~15厘米),灌肠时速度不能太快,灌完后患者俯卧一会儿,然后向右侧卧,尽可能不要解出药汁,以便使药汁在肠内吸收而起效用。《叶景华医技精选》
中药的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