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教学教案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灵活性允许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教案的灵活性为教师提供了应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空间,增强课堂互动,下面是职场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漏教学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漏教学教案6篇

漏教学教案篇1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俺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俺”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著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同学感性认知,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同学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同学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知,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俺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观赏吗?那现在俺们就动身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

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耸立、停泊、威尼斯、支配自如。

3、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局部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耸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寂静: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支配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考虑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

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考虑: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考虑:

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

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⑴ 小艇的样子奇特。

⑵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假如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

(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俺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

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支配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

投影显示:

⑴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⑵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⑶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⑴ 人们:

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 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⑵ 关系:

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烘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

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考虑:

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

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

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俺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干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誊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背诵并誊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

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前进 笔直──弯曲 散开──聚集 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xxx最讲卫生”或“xxx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

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

在家里穿衣服“xxx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xxx行动最敏捷”游戏时 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 矗( ) 残( )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 具( ) 矗( ) 残( ) 斯( )

3、组词:

尼( ) 嘶( ) 货( ) 艄( ) 县( ) 残( )

泥( ) 斯( ) 华( ) 梢( ) 具( )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 笔直── 散开── 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标志,同学们,看看这些资料,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课件,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天安门等,最后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 耸立 小艇 桥梁 纵横交叉 静寂 雇定 祷告 保姆 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并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长长的,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

4.让我们目睹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2.发挥想象,谈一谈,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3.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威尼斯 小艇 纵横交叉 船舱 保姆 祷告 耸立 沉寂 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说。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然后填表: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学生讨论填空题:白天(商人沿河做生意)需要坐小艇,(青年妇女交友)需要坐小艇,(小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坐小艇,(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需要坐小艇。

师: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一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让生接着: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了威尼斯夜景图。

5.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师: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读了两篇文章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漏教学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

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重点:

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

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

一熟读感悟

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

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

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背

2.点名背诵

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

1.齐读

2.点名读

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

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

背诵

漏教学教案篇3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复习“浇”。组词:绕线,绕着转。什么绕着什么转?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漏教学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学习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导入:

2、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

?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

同桌相互读: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2、理清文章层次,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 )自然段: ( )自然段: ( )自然段:

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 事,反映了 揭露了 表达了作者 。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信的内容,把信的内容连起来好好地读一读,思考:凡卡的学徒生活是 的。

三、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学习难点

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是信的内容,哪些是回忆?

二、引发“矛盾”

1、快速阅读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思考:

凡卡给爷爷写信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原因:

2、读“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指望”是什么意思?

(1)九岁的凡卡离开乡村,离开疼爱他的爷爷,来到莫斯科这个大城市来当学徒,他曾经有什么指望呢?

(2)多么美好的“指望”啊!而现在,刚来到这里三个月,他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你能从他的信中找到原因吗?细读凡卡的信,画出有关的句子进行交流。

(3)凡卡在城里的一切美好的指望都破灭了,又产生了新的指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4)“亲爱的爷爷”出现了 次,这与小说家契诃夫平时简洁的写作风格是否相矛盾?为什么?

三、体味“生活”,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悲惨命运。

1、课文里有一句直接写出了凡卡的生活,是哪一句?

2、“连狗都不如的生活”,那究竟是种怎样的生活啊?赶快去读书,把相关句子找到画出来。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写凡卡“挨打”时动词: 、 、 、 、 这动词体现老板娘和老板的 。

(2)写凡卡“挨饿”时,着重从“稀粥”这个词语,与写老板的“大吃大喝”进行 ,突出凡卡生活的 。

(3)写凡卡“挨困”时,哪些词语知道凡卡是睡不好觉的。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四、揭示“矛盾”,引发深思:

1、凡卡再也受不住了,他向爷爷发出了痛苦的哀求,发出了绝望的哭喊!在课文中找出来。

2、是啊!只有九岁的可怜孩子凡卡在写信,也在回忆着一件件往事。当越来越多的往事浮上心头,他多么想回到爷爷身边啊!此时此刻,同学们还觉得这些话啰嗦吗?

3、正是因为凡卡的生活太痛苦、太悲惨、甚至连狗都不如,所以凡卡才一次次的哀求,才一次次的哭喊,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回到乡下去。

五、学习插叙部分

1、读第4、5、6、13、14自然段内容。其实,作者在凡卡写信的过程当中还穿插了往事的回忆,默读课文,看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 、

4、这几件事可以删除吗?你们知道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你们想象一下。

(作者就是用乡村生活的快乐跟城市学徒生活的悲惨进行 。这样方法就叫反衬,这样显得城市的生活更加悲惨。这种反衬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六、以梦境作结局,拓展想象:

1、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的心灵的是什么地方?

2、请大家关注第16 、17段,看看凡卡的信能不能寄到爷爷那里?为什么?

3、结局以梦来结束,有何含义?

4、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5、你最想对凡卡说些什么?

七、回顾课文,总结写作特点(写作方法):

八、课外小练笔:

1、我与凡卡比童年

2、读《凡卡》有感

漏教学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球动作概念。

2、巩固提高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重、难点:

1、重点:脚内侧踢、停球--准确的脚型及触球的部位、力量。

2、难点: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协调配合和脚对球的控制掌握能力。停球时伸脚提前量和及时后撤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1、绕操场慢跑(3’)学生成两路纵队绕操场慢跑两圈,慢跑时速度均匀精神饱满,队列步调一致

2、熟悉球性(7’)

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

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脚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30’)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动作要求: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重点:支撑脚站位

难点:脚型固定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教法:

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

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支撑脚站位。

(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

(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迎球。

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两列横队,相距五米

三、教法:

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

2.教师示范

3.两人一组,队形相距五米,练习传球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漏教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幼儿初步了解磁铁吸铁的特性。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

活动准备:

1、各种形式的`磁铁 。2、回形针、钥匙、纸片、雪花积木、硬币、螺丝、塑料玩具、图钉等物品。 3、记录单活动过程:

1、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材料:磁铁、小铁片、曲别针、积木、插塑,让孩子们游戏。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有魔力的玩具,想玩吗?

教师出各种形状的磁铁,引导幼儿观察磁铁的形状、颜色。

并提出问题:想知道它有什么魔力吗?请小朋友把它放到玩具框里试一试,玩一玩。

2、幼儿在玩中发现问题--磁铁上吸附了东西的现象。

提出来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那么磁铁都能吸什么?

3、 让幼儿猜想结果,并为各组幼儿准备记录单,让幼儿把他们的猜想画在记录单中。

4、幼儿按照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看看自己猜想的现象是否发生了?

5、再次试验、并填写记录单。

6、幼儿把自己试验的结果统计出来,得出结论:不能吸积木,只能吸铁制品。(幼儿把自己的结论与大家交流分享)

7、了解磁铁的作用

1、教师出示没有鱼钩(有磁铁)的钓鱼竿,示范钓鱼,请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能钓上鱼?

2、)动脑筋、想办法。

老奶奶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地上,老奶奶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想办法?

3、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里用到磁铁(文具盒、钱夹、妈妈的包、冰箱门…….)

漏教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

跳绳教案教学教案8篇

草原教学教案7篇

小班音乐教案教学反思7篇

运球教学教案7篇

水的教学教案参考7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质7篇

点的教学教案7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7篇

水果教案教学反思8篇

体育教案教学反思7篇

漏教学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