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灵活的教案,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保持教学连贯性,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更容易地与同事合作,共享教学经验和资源,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泥巴画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泥巴画教案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引出话题。
“老师搜集了许多图片,想给大家欣赏欣赏。看看你们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图片,并配上欢快的音乐。)“这些图片正是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你觉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乐吗?有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童年的泥巴》,来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书:童年的泥巴)
3、齐读课题,质疑:说说看到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并根据对方的评价再读课文。
3、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用“‖”标出段落。
(3)汇报。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分析3、4、5自然段,写了童年生活中的哪两件事?用“︱”
标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后汇报。
(2)、找学生读3、4自然段
a、用 ——画出歌谣。b、读最后一句,画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质疑、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2、小结写作特点。
五、扩展阅读《孵小鸡》
板书设计:
1、 童年的泥巴
总写 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分写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总写 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泥巴画教案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泥巴画教案篇3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不但有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
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泥巴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2、体验陶土作画的乐趣,并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重点】
尝试用刻刀在陶土上大胆作画。
【活动难点】
印画时,画纸要压均匀。
【活动准备】
陶土 刻刀 颜料 毛笔 图画纸 垫板 滚子 录像机 电视机 录音机 。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利用歌表演(玩泥巴)引入课题。
提问:歌曲里边的小孩是怎样玩泥巴的?
二基本部分
1、幼儿通过录像观看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幼儿边看录像,边听教师讲解刻画,印画的方法。
1)用手压和用滚子推的方法将陶土推平。
2)运用刻刀在陶土上作画。
3)涂色时不要把颜色涂在刻线里。
4)印画时,要一点一点地挨着压纸,用力均匀。
3、幼儿互相讨论作品内容。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想刻什么?)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幼儿把陶土推平,运用刻刀大胆作画,刻线要宽,深,涂色均匀,色彩丰富,不把颜色涂在刻线里;印画时,要一点一点的压纸。用力均匀,突破重点难点。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2、师生讲评作品。
泥巴画教案篇5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泥巴画教案篇6
《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童年的泥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泥巴画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课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是心中最爱,泥巴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那风一样的日子永远定格在记忆中。课文描述了小伙伴们玩泥巴的快乐,语言亲切、自然、质朴,比较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造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三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
教学理念:
为了更好的实现新课标,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实现两个转变:
1、课堂角色的转变
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学习方式的转变
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地求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学生苦学为乐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教学策略:
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启发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以情感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根本,教师尽量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读、去悟、去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的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勾画”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畅谈童年乐趣。
2、老师小时候虽然没有你们这多的玩具,但我们有大自然给我们不用花钱买的天然泥巴,你们想知道我们那时候的小朋友是怎样玩泥巴的吗?(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展示作品,自由畅谈,使
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尽快进入文本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根据同桌提出的优点与不足,再试着练读一下。
4、分段指读展示。谁愿意把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给大家?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5、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7、小组合作读文,讨论:(1)作者梦里的'故乡是什么样的?(2)孩子们是怎么玩泥巴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8、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精读细品,交流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重点探究词语的巧妙运用)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哟!”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的作用和内涵。)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释疑、答疑,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围绕课堂内容设计一份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特长的作业。(大屏幕出示作业参考)
1、抄写好词佳句。
2、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童年快乐的同时,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童年趣事吗?回家调查一下,和他们比比童年。
4、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学懂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学懂课文,感受生活,引导学生去读有关童年的文章,了解长辈们的童年故事,学生一定会了此不疲。仿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也为本单元的能说会写作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风一样的日子哟
快乐无比
泥巴画教案7篇相关文章:
★ 画爸爸的教案8篇
★ 古诗画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