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时间和进度,在教案中,教师需要明确每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目标,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碎纸片、铅笔、水彩笔、百洁布、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想一想。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纸片,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如果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办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片移到黄色盘子里?
二、玩一玩,试一试。
1.出示百洁布和水彩笔,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布和一支水彩笔,你能完成刚才的任务吗?
2.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
3.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小实验:用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吸起碎纸片。
实验后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教师:原来水彩笔在百洁布上摩擦后产生了静电,可以吸起小纸片,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三、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幼儿逐一认识。
2.介绍记录表,引导幼儿猜想并记录。
3.幼儿实验并记录。
4.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摩擦起电”是在“做中学”的思想指导下设计的一个大班科学活动,通过观察、探究、猜想、验证、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述,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动性,通过该活动,孩子们对摩擦能产生静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能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完成了预设的目标。不过,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没有对孩子的回答给予肯定。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注意贯彻“做中学”思想,引导孩子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重视与幼儿间的交流。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
(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敢于探索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对幼儿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活动准备:
吸管、气球、尺子、梳子、塑料盒、碎纸片
一、变魔术(出示尺子,碎纸片)
教师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术棒,可以变魔术。念咒语:磨一磨,擦一擦,变变变!——吸起碎纸片
提问:刚刚老师是怎样来变魔术的?用了什么动作呢?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
3、多部位摩擦:你们猜猜,在衣服上磨磨会吸住碎纸片吗?那裤子上呢?(幼儿第二次操作)
4、多种材料的尝试:除了尺子外还有什么磨磨也会吸住碎纸片?
(幼儿第三次操作)
三、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吸管和气球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活动小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气球、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因此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篇4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①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②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③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身体的哪些地方摩擦后也会产生静电?
大班摩擦起电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回家大班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