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教案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为了确保课堂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应提前撰写教案,精心规划每一个教学环节,一份好的教案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节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春节教案6篇

春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

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

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

(1)放鞭炮检查。

(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

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

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

4、小结。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

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板书:腊月正月十九

(二)学习过年这一节。

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

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

(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

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

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

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

5、合作读。

(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

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

教师小结。

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

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

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

春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新年的知识。

2、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3、愿意参与活动,感受与同伴相互祝贺新年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皱纹纸剪成的彩带简单装饰一下活动室。

2、新的一年的挂历(或日历)、《新年真热闹》挂图。

3、《新年好》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营造迎新年气氛,激发中班幼儿兴趣,让中班幼儿知道新年是一月一日。

(1)小朋友,我们的活动室漂亮吗?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装饰我们的活动室吗?

(2)出示新挂历,知道每年的一月一日是新年的第一天。

(3)请中班幼儿观看挂图,感受新年的喜庆。

二、教中班幼儿学唱歌曲,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1)引导中班幼儿说一说,要过新年了,小朋友想干什么?

(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新年好》

(3)引导中班幼儿说出歌词的内容。

(4)教师带领中班幼儿学唱歌曲并用肢体动作表演《新年好》。

三、让中班幼儿自由结伴,表演歌曲《新年好》。

(1)教师引导中班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见到好朋友时的亲热情景。

(2)中班幼儿自己找到好朋友,面对面唱歌,在歌曲结束时,互相做一个亲热的动作,如:拥抱。

(3)随着《新年好》的音乐,请中班幼儿自由祝贺大家新年好。

春节教案篇3

预定目标:

1、 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谈话,大胆发言。

2、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教育资源:

春节的`留影

预定程序:

1、 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的春节是在哪里过的?开不开心?有哪些有趣的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2、 鼓励幼儿到前面来讲,带相片的讲述相片的内容也行。

3、 请老师讲讲:新年的趣事

4、 交流过年拜年的祝福语:新年好!恭喜发财!祝身体健康! 等等。

5、 小结:把开心的事讲给大家听,是让大家也开心!快乐!

春节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4、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jr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尤其是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播放鞭炮声(你会想起什么场景,引出春节) 师板书春节

师:大家回忆下,在20xx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提着灯笼的小孩念了一首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

过了喇叭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儿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师: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就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就叫:老北京的春节。补充完课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民伟大的作家老舍先生:

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自己做好记录。

· 整体感知: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⑴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 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⑵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 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 默读课文,/jr思考下列问题。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一会儿大家汇报。

· 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⑴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找出的答案,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呆会儿一起讨论。

⑵同学们在了解老北京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的同时,有没有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 自由练读:

师:通过阅读与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的熟练准确。

· 展示朗读:

五、课外延伸:

1、搜集春节的来历。

2、收集各地春节习俗。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回顾导入

·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 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学生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二、深入探讨,感受春节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句子和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jr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 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

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四个节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抓住文中关键词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临场磨练。

· 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 课堂小练笔:每个人写春节里的一天,然后小组组合成一篇小作文。课堂朗读,其他学生评价。(作文要求:详略得当,要有地方特色)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四、学习“阅读链接”

· 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课外延伸:

熟读课文,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jr除夕—正月初—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爆竹烟火 酒肉香味 悠闲娱乐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 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 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 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刚开始时,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多数学生就没有感觉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次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而忽略了自己是成/jr年人,是多次解读过教材的,我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即使是读了多遍,又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来达成呢?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春节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过年风俗的由来,知道春节是中国人的节日。

2、体验过节的喜庆氛围。

3、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记录并介绍春节。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能够与同伴大胆交流,并用各种方法表达过春节时开心、热闹的情景。

活动准备

1、pp教具、鞭炮的声音、红包袋

2、小长条红纸、大长条红纸和红色底板的'字卡、浆糊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春节

1、(听鞭炮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要放鞭炮?

2、(出示红包袋),这是什么?什么时候会拿红包?

3、你知道哪些春节的风俗?

4、今年你怎样过的春节?

活动二:春节歌谣

1、孩子们展示带来的春节里各种喜庆用品,如:春联、中国结、福字等,

2、交流春节里兴、最难忘的事情;

活动三:装点教室

利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如:鱼灯、兔子灯、狗灯等,

活动四:交流庆祝方式

春节里有形式多样的庆祝表演,舞龙舞狮就是非常典型的庆祝方式。孩子们用收集的纸盒和彩带等不同材料连接做成一条龙,然后由幼儿分别扮演龙头、龙身、龙尾,一个接着一个,在“金蛇狂舞”音乐的伴奏下,不断地改变舞龙的姿势,亲身感受春节热闹的气氛。

活动五:家园互动

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活动,和孩子一起收集春节用品、带来灯谜等,在无形中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参与收集资料、材料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春节教案篇6

前言:过新年了,年货摊位上丰富的年货真是多啊,今年妈妈带着我来到幼儿园的年货摊位上选年货。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感受新年的气息,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里的重要性。

教案目标:

1.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受过年热闹、喜庆的气氛。

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教案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记号笔、纸。

2.课件:“年”的来历。

3.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贴对联、福字,放烟花,买年货,穿新衣,压岁钱,拜年,包饺子,放鞭炮,全家团聚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并把这些图片集中布置在教室里。

4.音乐:《喜洋洋》。

教案过程: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在喜庆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由参观图片展览。各种喜庆、热闹的图片成了孩子们谈话的中心。他们边看边聊:“包饺子,我奶奶会的。”“这是‘福’字,我家门上也贴过的。”“这张图片上讲的是超市里,大家在买过年用的东西。”“我知道照片上说的是过年的事情”……

(2)说说自己参观后的感想,说说自己最喜欢过年时的哪项活动?提问:“谁看出来了,今天我们参观的展览的主题是什么?”(“过年”)[这个问题在参观过程中加加已经发现了:图片中记录的都是过年的时候人们做的事情。]

“过年了,大家是怎么庆祝的?”[幼儿围绕自己刚才参观时看到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讲述。因为图片内容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发言。]

(3)小结:过年真热闹。

“过年真热闹,到处部是喜事。”言言还把自己听到的喜庆的音乐也小结进去了,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豆豆想到的是因为当时人们没有钱;东东说是因为过年的时候很冷,人们怕冷;龙龙的猜想是因为有怪兽――他是个“奥特曼”迷,所以想象也和怪兽联系起来了。他的想法和问题的答案是相近的……幼儿想法奇特,这也说明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主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画。”幼儿看课件前半部分,了解人们害怕的原因。[孩子们带着各自的猜想在课件中寻找答案,所以观看的过程中鸦雀无声。看“原来人们是怕‘年’这个怪兽。小朋友们,你们快帮这些人想想办法,怎么对付‘年’这个怪兽吧。”幼儿讨论,发表意见与想法。[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被漂亮的动画带入了故事情境。对怪兽“年”的憎恨和对人们的怜悯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个都积极地献计献策,为打败怪兽“年”而开动着小脑筋。]

(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大家想的办法都不错,但最后到底是谁的好办法战胜了‘年’呢?我们一起来继续看下去,看看是谁帮助了这些人们?”“白胡子老爷爷。”“白胡子老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对付‘年’这个怪兽的呢?为什么他用这些办法?”[观看课件有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因此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

“从此以后,每年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幼儿认识到了过年喜庆气氛的来历。幼儿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有了进一步了解。]

春节教案6篇相关文章: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推荐6篇

读《春节》心得体会精选6篇

春节策划的活动方案6篇

春节趣事作文200字6篇

春节社会调查报告6篇

春节的习俗的作文最新6篇

过春节活动方案推荐6篇

工会春节送温暖活动总结6篇

后厨春节工作计划6篇

新年春节营销活动方案6篇

春节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