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观众与作品的桥梁,一篇言之有物的观后感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去欣赏和探索相关的作品,观后感是观众对作品内容、情节、角色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和反馈,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丽的观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丽的观后感篇1
当第一次看完《美丽心灵》的时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是电影里面的演员的技巧,似真似假的情节设置,除了精湛的拍摄技巧,感动观众的是故事本身。后来再去深入地了解了,原来这部影片是一部改编自同名传记而获得奥斯卡金象奖的电影。
影片讲述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以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主人公纳什先生拥有一般人羡慕的聪明才智,不得不说是天才。但苦心研究数学方面的工作并没有补缺了他的性格。他不善交际,说话直接笨拙,甚至太过高傲,因此在人群中总是显得很孤僻,但人们却因为他的聪明对他仍是十分尊敬,即使有时有些嘲弄。这不得不让我想起许多科学家或多或少都拥有孤僻或者孤傲的性格,这也许是a beautiful mood的另一个解释吧——完美大脑。
多少聪明的科学家总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去理解自己,几乎只与自己同个圈子同个智商的人交际,性格上的缺陷也许没有严重到如纳什先生那样得了精神分裂症,但不得不承认只在自己的领域成功的科学家最多也就只拥有一个完美大脑。当剧情发展到艾丽西亚与纳什先生相爱生活在一起了,天才般的他在幸福的高峰时却得了精神分裂症。这严重吓坏了他的妻子。但他的妻子在苦苦挣扎中,最终选择坚持留在他的身边,鼓励他,此时更多的不是所谓的爱情,而是一颗心灵相信可以感动到另一个心灵。
影片中最感动我的部分也是当艾丽西亚开着汽车冲出去的时候,纳什终于承认自己确实得病了,在这之前,我仍还深深相信这部片子最后会变成一个数学家变成间谍后失去所有的家人。在妻子的鼓励下,纳什先生回到普斯顿大学先在图书馆当一名管理员,试图在群体中去融入。这个过程实在痛苦,一个人必须承认自己是个疯子,去说服自己认为的现实是假的,也许是妻子的无怨无悔,也许是数学对他的重要性,纳什先生最后终于控制住自己的思想,融入群体研究数学理论,传授知识。
处在病魔的重压之下,他仍然被那令人兴奋的数学理论所驱使着,他决心寻找自己的恢复常态的方法。通过意志的力量,他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与此同时,他在博弈论方面颇具前瞻性的工作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最后纳什也成了一个不仅拥有完美大脑,并具有美丽心灵的人。这部电影是部关于传主的励志篇,令人励志的是纳什先生在承认患病的现实,仍能努力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有所成就。
命运因人不异,有的人一路不顺,总是磕磕绊绊,最终目标也实现不了。我想所谓励志,不是最后经历多少挫折后有巨大的成就,毕竟成功这种东西只是跟努力相关,而不是成正比,而是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始终抱着一颗幼子般的美好心灵,微笑地朝向你的梦想。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拥有完美大脑,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一颗美好心灵,朝梦想出发吧。
美丽的观后感篇2
该片讲述了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犹太青年圭多和好友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并终成眷属。然而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后,圭多和儿子被强行送往集中营,多拉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同行。圭多不愿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他骗儿子说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自己却最终惨死在纳粹的枪口下。
看完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事的前段是轻松的,每当男主人公圭多出现,必定会引起一阵混乱,但他总能以自己的幽默机智将危机化解,并最终赢得女主人公的芳心。影片的后段,当男主人公与自己的儿子被带到集中营之后,他仍然没有丢失自己乐观豁达的本性,他用美丽的谎言呵护着儿子幼小的心灵,即使是在与死亡如此接近的地方,他依然轻松面对,不断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只要获得1000分就能拥有真正的坦克,离开这个地方。即使是儿子想要放弃“游戏”时,他或鼓励或用激将法,使得儿子能够继续坚持。
影片最后,伟大的父亲带着他那招牌式的步伐走在手握机枪的德国士兵前面,他与儿子四目相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狡黠”的笑容,而儿子仍继续着他们之间的游戏。随着一声枪响,父亲用死亡换来了儿子的生命,而儿子也定会循着父亲乐观与豁达的精神勇敢而坚强地走完自己的漫漫人生路。
这部电影让我们懂得了即使是在充满阴霾的日子里,我们也不应该丢失自己精神的乐观。生活或许是苦难甚至残忍的,但只要心中充满爱和希望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美丽而丰腴的。
?美丽人生》讲的是一个机智幽默风趣开朗乐观的年青人-即男主角,从农村来到城市,找工作,挣钱,混生活。
在城市遇到美丽的教师,爱上她,并通过自己的机智赢得了美人归,和她结婚组建家庭的故事。但不幸的是,男主角是犹太人,而且生活在二战前后。众所周知,二战时有希特勒的屠杀犹太人的血腥政策,这就注定了男主角不会有好下场。
鲁迅说:喜剧,就是把无意义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就是把有意义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这个电影的悲剧性就体现在男主角刚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和谐的家庭,并拥有了稳定的事业,一切开始好起来时就被战争所破坏-被希特勒残忍的屠杀犹太人政策而毁灭。一切都被毁灭。于是,家破人亡,事业崩溃……这样和平稳定简单的生活——人们一辈子向往的在一刹那化为乌有。不得不说这是个悲剧。但被抓进集中营的男主角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很快调整好自己为同时被抓进来的儿子做表率!他想方设法编织美丽的谎言来安慰儿子那颗天真无邪的心灵。我想在每天都面对死亡的严峻形势下,也就只有他儿子是最幸福的吧!
用父爱撑起一片蔚蓝纯净的天空,儿子在里边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健康地成长,儿子眼中的什么都是美好的,有趣的。真的好感动,怎么会有这么伟大的父亲啊,可是作为父亲的他又该承受多少压力啊!止不住又一次泪如雨下。不过,我不明白的是男主角的德国医生朋友。在集中营里认出了他,为什么没有帮他逃出去呢?为什么在那么紧张严峻的时刻问出一个愚不可及的脑筋急转弯呢?为什么不凭过去的交情帮助一下这个落难的犹太人呢?我看到男主角满怀希望的走到医生旁边时的激动,以及医生向他问出一个不合时宜的问题后他失望的呆住的表情,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他视为救命稻草的医生几次三番的向他打眼色不顾纳粹党的威压竟只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吧,毕竟此刻是关乎他生死的大问题啊,没想到他被上帝嘲弄了一番,又让人禁不住哑然失笑。
总之,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以小见大,反映出纳粹党的凶残及作为战争祭品的平民百姓的无辜,以及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毁灭,传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和平自由生活的追求。
总之,我觉得它值得一看!
?美丽人生》——开始我以为是部喜剧,毕竟美丽一词为褒义,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地过完一生才算得上是美丽。
电影的前半部分确实是这样。男主基度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对女主黛丽一见钟情,并且以他的机智也赢得了黛丽的芳心。
故事从这里转折。由于基度一家生活在二战时期,且基度以及他们的儿子祖舒华都是犹太人,以致于他们被纳粹分子强行带到纳粹集中营,黛丽为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基度为了祖舒华在童年里不留下阴影,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们只是来做个游戏,获胜者可以得到祖舒华梦寐以求的坦克。这对父子当时乐观的情绪与旁边人的绝望格格不入,即使每天都这么劳累了,基度回到集中营依旧笑脸迎对儿子。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啊!即使疲倦得躺下就能睡着,但他仍然会逗儿子开心。浓浓的父子情,我穿过屏幕传递了出来,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虽然最后基度为了寻找黛丽而死了,但他给儿子留下的不是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虽然这个游戏后面代表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和妻子深沉的爱。
美丽人生,基度有个幸福美丽的家族并且为了祖舒华和黛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人生是美丽的,祖舒华有个美好的童年,有个风趣的父亲,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黛丽,她有一个快乐的丈夫和儿子,他的人生因此而美丽。
在我看来,人生的美丽不单指外貌,快乐,更重要是有意义,有内涵,人生因这两样东西才美丽!
美丽的观后感篇3
?美丽人生》讲得是二战期间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以一个喜剧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悲剧的故事。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觉得原来悲剧还可以这么描述,包括影片最后,孩子回到母亲的怀抱高呼"wewon!"全篇结束,背景音乐响起,影片结束在快乐的音乐和母子的笑容中结束,丝毫没有提及父亲去世的感伤,以一个貌似大团圆的画面收尾。而实际上我们的男主人公确实离开了我们。
我看了几个豆瓣上的影评,让我更加了解了这部电影。感觉这部电影真的是一部浪漫的电影。有的说爱情,有的说父爱,但是我觉得在他身上还体现了一种顽强的乐观精神以及真挚的善良。“顽强的乐观”这个词一般都出现在教科书中,用来形容革命者,很高大上的一个词,不过用在这不影片里完全不为过。真挚的善良则是衍生除了浪漫的爱情和伟大的父爱。
看电影时一直觉得圭多像个没长大的孩子,他顽皮他好奇,他带着善意去看待整个世界,世界所有的一切在他眼中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景象。正因为如此他也希望小王子和他一样的积极乐观,他不忍心去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所以在他和孩子被送到纳粹集中营的时候,他才编了一个那么美丽的游戏,让他的小王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一颗童心不蒙尘,依然像他爸爸一样乐观善良的看待这个世界,最后让小王子有了“美丽人生”。
乐观和善良一直是生活中的正能量,虽然有种说服叫让我们进步的都是“负能量”,但是让我从逆境里走出、从失败的深渊里爬出来的都是这些乐观和善良的正能量。
而乐观正是伴随我们一步步成长的能量,乐观让我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即使这个收获和我们预期的不一样,我们也一样会努力。乐观在我们受伤的时候保护我们,让我们相信伤口会愈合,让我们积极去配合伤口愈合,即使伤口已经痛彻心扉,但是我们终究会痊愈。
有本书叫《理性乐观派》,理性+乐观,这正是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需要随身携带的定心丸和指南针。这个组合告诉我们在现在这个信息海洋航行的时候要理性分析,然后选择那个乐观的未来,向着那个方向前进。这样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前进的方向是“美丽人生”,所以航行中遇到的所有阻碍都是我们的“得分机器”,最终我们会到达那个美丽的奖品,即使这个奖品和我们预期的不大一样。
美丽的观后感篇4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喜爱做做白日梦。比如想想如果自己中了500万什么的之后生活会多么完美,比如想想如果哪天自己当了领到之后必须不能像某某领导那样做事等等等等。而我们这些所谓的‘白日梦’,所想象的资料大多都要比现实状况要更好。
推而广之,我们也能够看到,在《美丽心灵》这部电影中,纳什的妄想资料同样与切身利益、个人需要和安全密切相关。说白了,这是他内心深处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功能。平时大家开玩笑的时候总是会说:“迟到了,提心吊胆的进办公室,一边默念:领导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这是一种自我安慰,让自己能够坦然应对心里压力的减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如果使用过度,是否就真的会干扰自己的日常生活呢?其实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这样告诫我们,不好总给人贴标签,心理疾病和一些所谓的‘倾向’,其判定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要看这些‘资料’是否会干扰日常生活。比如纳什在影片的前面,他想想自己有个室友,于是他焦虑、苦闷的时候有个人倾诉,在自己不得志的时候有个人告诉他‘嘿,去喝杯啤酒吧!’。
其实在这个阶段,那‘想象中的朋友’,给他带给的更多是帮忙,并最终让他创造出了了不起的理论。而这时纳什并不满足,当他期望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更多的为国家做出贡献却无法满足的时候,他便开始幻想自己得到了这些满足,也因此,他的幻想资料更加偏激和具有攻击性,最终才会暴露出来。试想,如果他的妄想只包括室友和小女孩,而没有正因战争而生的那位联保调查局的人员呢?这样下来,他的妄想依然停留在对自己的保护、安慰和鼓励上。于是发现,原来这不就是咱平时讲的心里暗示的加强版么?
其实就比每一天早上对着镜子大喊三声‘加油’多了个影像版,然后自己骗自己说,瞧,这是别人告诉我的,我就是挺强的。而这种所谓的‘病’,感情也没那么神秘,其实只要你身边多个真的坚信你、鼓励你和愿意安慰你的人不就得了么。
只要有个真人告诉你你行的,你又何必去坚信那些子虚乌有?于是纳什最大的幸运也基于此,正因他有一个爱他、坚信他、愿意陪伴他的爱人。拥有一份真正的心灵上的慰藉,比多少药丸都要有效,不是吗?
美丽的观后感篇5
纪录片美丽中国在舒缓婉转的传统中国音乐中,伴随着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圣湖、江河湖沼等优美的画面更替,种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纷纷登场,一个可与赵忠祥为《动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样舒缓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动物的故事,自然地插入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幅幅画卷,引人遐思!
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美的地方!对此,制片者除了惊艳,也指出了人类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但不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积极成效。特别提及,毛主席时代曾号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胜天”,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中国已回归传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挑战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着神奇的力量,中国的环境问题在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类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自然界总会有办法(恢复)”。这是影片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与西方媒体通常情况下一味炒作与渲染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秘鲁也有很多人或出于无知,或源于偏见,往往追随西方,刻意对中国的问题横加指责。去了中国,才发现大不一样,而惊叹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平衡各种复杂矛盾与关系的高超艺术。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么多的中国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中国政府不仅要对本国负责,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对整个世界负责,面临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有谁能真正肯定地给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有谁敢夸口说放在那些个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中国有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有海纳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得更好。
很高兴《美丽中国》这部片子与我经常向秘鲁朋友宣讲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近代世纪相比,今天我们可说是生逢盛世,怎当不备加努力。挑战和困难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训总结提高,前途无疑是光明的。
美丽的观后感篇6
主人公约翰·纳什是个天才数学家,但每一个天才都总有他不为人知的疼痛 。而影片主人公所承受压力与折磨更是非常人所能理解的。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头脑。智慧与勇气在痛苦与脆弱中获得胜利。”这是大家对主人公的评论。你曾这样过吗?孤独到连朋友都只存在在幻想的世界,所有美好幸福,人生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存在在这世界的。我想我语言太贫乏,无法形容的确切让每个人懂。
不过我觉得主人公依然是幸运的,他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妻子,妻子的爱就像一座屹立的山又是一湾平静的湖水。她即为纳什挡住了来自社会的舆论,承担了生活的压力。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候也选择相信了丈夫。
我不能忘记电影里的一幕,妻子握着丈夫的手说,你不要害怕,你在这里,妻子用丈夫的手贴着心脏的位子。我哭了,眼泪一滴一滴落下来。很久没有被感动了,以为自己已经被麻木了的心,突然就不可抑制的颤抖起来。我想那就是爱,爱总是有力量令人忍不住动容。
分裂症患者的纳什,在妻子的巨大的爱与信任下,摆脱了幻想中的人对自己的控制,重新投入生活,成为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是一幅动人的生命画卷,它刻画了一个年少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向绝望无助,又被爱拯救获得巨大成功。这不是一部爱情片,但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让人无法忽略的美好而又神圣的存在。
我想到了现在的这个世界,人们越来越看淡爱,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爱。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变成了一个美好的神话。信任流失,爱与钱财搭上了直接的关系。人们不愿意付出,只梦想得到,我觉得越来越难以理解的这个畸形的世界。
?美丽心灵》是一剂药,这个与世隔绝的主人公获得了它,于是他走出阴霾。我们都需要这一剂药,学会相信。
美丽的观后感篇7
前几天,我们高学段看了一部名字叫做“美丽人生”的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犹太青年基度和好友一起驾车来到一个小镇准备开一家小小的书店,旅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朵拉。两人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可是好景不长,基度和儿子因为是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朵拉虽然并没有犹太血统,却为了能和儿子丈夫在一起,毅然和他们同行,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基度不愿意让他儿子的心灵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面,他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他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自己却悲惨的死在了纳粹的枪口之下。
电影中有一次儿子对商店门上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可以入内”百思不得其解,这时,聪明的基度只对儿子讲:“因为他们不喜欢啊,就象前面的商店不喜欢中国人和袋鼠进入,而再前面的商店不喜欢印度人一样,别人不喜欢你有什么办法,明天我们在我们的书店也挂上一个牌子怎么样?上面就写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觉得基度的回答非常有趣,可纳粹毁掉了这祥和幽默的氛围。父亲不愿告诉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犹太人的血液就必须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告诉儿子他们是要去旅行。这一幕给我的印象异常的深刻。
美丽人生中,主人公的一生是美丽的。他的家庭是完整的,他为了让家庭尽量完整而牺牲。他儿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他幽默的父亲用他的风趣让他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基度妻子的人生也是美丽的,幽默的丈夫和快乐的儿子让她的一生充满了喜悦。认为自己快乐,就是真正的快乐;认为自己幸福,就是真正的幸福;认为自己的人生美丽,自己的人生就是真正的美丽。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好就是一切好。只要拥有好的心态,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美丽。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深深的感动了我,我也深深的喜欢这部电影,希望大家的人生也是美丽的。
美丽的观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