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写一份事迹材料,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用词恰当,下面是职场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7篇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1

xx,男,藏族,1980年出生于江孜县江孜镇宗堆居委会,2007年获得地区人社局颁发的中级厨师资格证书,随后于2012年7月获得全国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于2014年创办江孜县雪域阳光民族传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江孜县唯一一所私营性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自担任校长工作以来,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为全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也使得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一、真心育人,以真情教化学生

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他坚持“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成人成才,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就业愿望”的学校德育理念,在教学中推崇愉快教学和赏识教育,努力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自信;在工作中善于潜心反思和深入研究,结合职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德育实际情况,深化学校德育模式。他坚持学生的德育工作态度,始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走访困难学生,了解学生家庭和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县人社局、学生家庭、学生本人共商育人良策,做到工作时有的放矢,同时在学生中也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从办校至今,共培育学生402名,实现就业226名,实现现金收入3500—5000元/月/人。

二、以身作则,以德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他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自身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时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坚决践行着学生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理想信念。被江孜县人社局授予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2016年9月又被江孜县委、政府评定为江孜县农村乡土实用技能培训点。

三、大爱无疆,以爱心温暖社会

在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三年以来,他努力克服自身资金局限,满怀一颗爱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为全县1000多名农牧民贫困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达28.8万元,送上各类节日慰问福利折合资金达7万余元。特别是2016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参加就业脱贫的学员能及时兑现现金收入,他创新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学员边学习边实习边实现收入,截至目前,已有229名贫困户学员以此方式实现平均月收入3000—4000元。同时,从办校至今,他以个人之力通过支付现金、解决大学生学费(生活费)、送粮送药、修建住房等方式先后资助全县低保户共计42户,折合资金共计12万元。其本人辛勤的付出先后获得江孜县委、政府颁发的各类捐资助款的嘉奖。

成绩已然属于过去,现在的格桑罗布校长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之中。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2

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安排,县委办公室工作员张xx同志于20xx年3月19日起进驻xx乡xx村委会。在县委办的领导下、xx乡政府的支持下,张德福同志积极协助村支两委班子,围绕“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四帮四促”为工作主题,认真理清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确保驻村工作取得实效。

该同志能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从机关到基层的环境转变,克服在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不适应和困难,做到人到心到,在思想感情、行动上与群众打成一片。逐户对群众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广泛深入了解当地的村情民意,特别是了解当地的自然情况、生产发展情况、村务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发家致富。

1、在红土组、黄土组、绵竹组、新华组四个组,村民原先的饮用水习惯是到水源点用桶担水回家饮用。因没有保水蓄水的设施,造成水资源极大的浪费,经常无水可用。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德福同志到这几个组查看水源点情况,发现修建小水窖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村民饮水困难的办法。挨家挨户走访,统计愿意修建小水窖的农户。到水利局协商,为这四个组争取到39口小水窖建设项目,每口小水窖补助3000元。小水窖修建成后,畜满水,基本可以解决一家人一年的饮水问题。

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寻找新的水源,在离红土组两公里的一个山凹里找到一个新的水源点。动员村民投资投劳,打井修水池,目前水池已建成使用。

2、积极走访市场,摸清农资供应情况,做好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保障工作;联系有关部门技术员奔赴春耕生产一线,采取进村入户进行咨询宣传,通过发放资料、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鉴别假农资常识的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在周家组,村民种植的一百多亩魔芋因干旱难以发芽、出苗。该同志同种植户一道,从麻布河用车运水救急;还深入绵竹组、兰蛇坡等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农作物受灾情况,带领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3、为xx村党员活动室添置了文件柜、沙发等办公用品;为xx村定做了各种牌子并规范挂放;协调解决3000元给xx村修缮党员活动室。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3

良好的基础工作是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前提,为了详细掌握清河村的实际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需求,自进驻清河村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贫困户家中专访,同当地群众面对面的交谈,详细了解了该村的经济发展情况,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参加了村党支部会议、村民大会,听取村党支部、村民对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清河村脱贫攻坚计划,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密切了党群、干群的相互关系,为清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良好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扶真贫,真扶贫,需要锤炼一支过硬的驻村队伍,仅仅靠给钱给物拉资源,肯定不行,关键要提高村两委班子的带头能力和水平,我驻村工作队针对村中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建设高质量的村两委班子。

—是帮肋理顺村两委班子职责。对村“两委”干部工作给予分工细化,理顺村“两委”关系,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强化党员思想教育。按照镇党委要求,绍织全村员认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制度,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第一书记讲党课等活动。

三是抓好党员日常管理。建立村内党员的档案,组织党员进行义务劳动,发拝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頁正把三会一课学习教肓常态化制度化。


在刚开始驻村的时候,清河村的手机信号覆盖面积小,信号弱,没有4g,宽带网络更是没有接入,村里的老人和在外子女的沟通非常单一且不通畅。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我们工作队积极联系三家通信企业,经过三年多频次的建设,为清河村新建了4g基站,开通了宽带网络,人们通话顺畅了,手机可以视频聊天了,电脑也可以上网了,网上购物、学习也方便了,现在子女也可以在外随时随地的知道亲人的生活情况了,老人想孩子们了,也可以及时的与孩子们视频聊天了,彼此都放心了。

四、好事实事,集小事汇大河暖人心

一是在驻村以来,我工作队积极联系三家通讯企业,每年都会到村为村内的贫困户免费办理扶贫手机卡,三年以来,共计办理扶贫卡300余张。

二是联系清河镇卫生院,每年进村两次,为村内的贫困户进行免费的体检。

三是为村内贫困户代办工作,填写低保申请、慢病办理、残疾证鉴定等等。

四是基础建设。全村道路硬化4.97公里,亮化工程新安装路灯60盏,残垣断壁维修;村委会屋顶修缮工程等等。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清河村全部146户建档立卡户,在2018年底顺利脱贫142户,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3%,清河村光荣出列。我工作队尽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取得的成绩与上级的要求,村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工作队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纠正不足,把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做实,为清河村村民的奔小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4

张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村民,1989年出生,已是30而立之年,但身高不足1米2,一级残疾,是董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家里父母常年患病,父亲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母亲患有高血压,大哥分家另过,一个妹妹外嫁他村。人虽残疾,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能说会道,识书达理,村里大人小孩都善意和他开玩笑,因在家排行老二,被村里老少爷们戏称高二。抓住机遇促脱贫军屯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民村,该村因明代退役军队在此军垦、屯垦而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将军曾先后2次在军屯驻军养伤。曾经的军屯村并不如现在这么富裕,而且条件艰苦,环境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但是那种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该村群众借助开展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建车间,兴产业,树新风,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张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机遇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凭借董口镇一户一案、孝善扶贫、危房改造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扶贫车间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张爽的家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危房改造家里漏雨的住房得到了改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家里的药费开支减轻了不少负担。并且包村的工作人员周伟鹏根据一户一案政策向镇政府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花费1000元给他购买了一台冰柜,用来卖冷饮雪糕,每月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张爽也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利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多收入几十元。正是在这样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再加上但为人厚道,人也精明能干,张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董口镇军屯村脱贫第一人,以前压在张爽眉宇间的压力舒展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止步。主动服务众乡邻张爽是2014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由于张爽为人友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而且他从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对军屯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在2016年张爽被任命为军屯村的扶贫联络员。对张爽来说,扶贫联络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不小。是党委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联络纽带,既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扶贫家庭,又把贫困户的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张爽上任后,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村里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他身影,贫困户家里经常听到他问侯的声音。军屯村的各项扶贫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走访工作最深入,最细致,张爽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贫困户有什么需求和帮助,都乐意给张爽反映,张爽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在扶贫车间招工上,他每天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积极宣传动员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前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和做饭,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在这期间,他也确实遇到有的贫困人口,平时懒散习惯了,整天好吃懒做,不愿去车间务工挣钱,甚至有的人说他多管闲事,他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真心,最终都被他一一说服,甚至说是被他的真心打动了。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提起他,无不称赞!他在村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真正尽到了一名联络员的职责,张爽作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随叫随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全靠这辆三轮车,走街串巷,给贫困户送扶贫材料,陪同上级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张广波是军屯村的一名贫困户,自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妻子患有重度残疾,整天就知道闲玩,什么活都不会干,老两口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家里屋子常年没有修缮,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爽就由己及人,想到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帮助老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但是补贴申请下来了,张广波老两口却没有钱去偿付剩下的修缮款。张爽就凭借自己人缘好,嘴皮功夫好,做通了张广波兄弟的工作,帮助老人筹解资金,翻盖了房子。在收缴孝善扶贫资金的时候,张爽同样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张广较是军屯村的贫困户,对孝善扶贫工作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张爽就去耐心的做工作,宣传孝善扶贫政策,逐渐让老人接受了孝善扶贫的做法,同时,张爽每天到其大儿子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并且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交上了孝善扶贫资金,老人的养老有了保障。在享受到一户一案政策带来的红利和改善后,张爽就开始为别人着想,张兆威和马同先两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张爽就到镇里给他们申请政策,了解情况后,镇里出资给他们买了两台打草机,平时给本村及周边村打打杂草,每月能有9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张红是一名聋哑人,也是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因为张爽也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觉得利用农闲干些杂货,也充实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于是张爽也想让张红去扶贫车间工作,但是车间的负责人觉得张红是个聋哑人,工作不好沟通,不同意。于是张爽就对车间负责人进行死缠烂打,反复做工作,虽然张红是聋哑人,但是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并且打下包票,现在张红在车间干活很出力,做的很好,收入得到了改善。待人以诚获称赞2015年7月的一天集市上,后元村的70多岁的李兰英老太太来军屯集赶集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老太太中暑倒在地上。正在集上卖菜的张爽看到这一幕,立即走向前去,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处,又给老太太从邻居家端出来凉开水喝下去。老太太慢慢的缓了过来,看到老太太还是很虚弱,张爽就推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太太扶上三轮车送到家。老太太家里人非常感激,事后拿着礼物来到张爽家感谢,张爽没有要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是说了这都是应该做的。如今的张爽又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劝阻黄河游泳公益员。每年夏天,时常有人不顾危险到黄河游泳,为此张爽会时常徘徊在黄河岸边,及时劝阻下水游泳的人。虽然时常会有人不听劝阻,但是张爽仍旧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为他们解释,告诉他们黄河里暗流的危险。张爽的这项工作,保护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决定一个人高矮的并不是外在,而是他美丽的心灵。张爽乐于助人的品质、爽朗的性格、坚韧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恒心,得到了军屯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5

_,女,1980年11月出生,本科,2001年3月参加工作,2004年4月入党,2012年9月任_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2017年3月,任_区精准扶贫驻_村第一书记。

作为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面对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_用实际行动证明:扶贫,巾帼不让须眉。

两年来,带领扶贫工作队在村里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建成村史陈列室,解决村民生活困难和难题,带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过硬的扶贫措施,让_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放下孩子驻村精准扶贫

2017年3月区档案馆驻_村精准扶贫第一书记退休了,虽然单位还有在职党员4人,但是她主动站出来,勇于承担精准扶贫驻村工作。

当时_的大女儿在上小学六年级,二女儿不满一周岁尚在哺乳期,两个孩子都需要母亲的照顾关爱。但是眼看到单位人员少,扶贫工作任务艰巨,_同志深知,虽然已为人母的她还有很多角色要扮演,但是在脱贫攻坚这场大决战里,每个人都必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她思前想后,回到家中跟同样工作繁忙的丈夫做好思想工作,请来自己年岁已高的老母亲帮忙照顾家里,她硬起心肠给不满一岁的女儿断了奶,盘算着大女儿小学毕业后送到寄宿学校,把家里老小安顿好后,很快就投入到精准扶贫驻村工作中去。

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了解村里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_常常是早上天不亮就起来,背包里装着一个写满村里每户情况的笔记本,在薄雾晨曦中她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村级小路上了。经常在晚上九点多,村民都要入睡了,乡亲们在_小区还能看到她入户的身影,最多的是和农户亲切、贴心的拉家常、记录民情民意。

虽然_村是城中村,离家里就二十分钟车程,但她严格按照住村工作队五天四夜的要求住在村里,一周回一次家。有一次,因为小女儿刚刚断奶,出现不适应,出现发烧呕吐等症状,每每家中打来电话,_也是情不自禁落下泪来。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她一直咬紧牙关,没请假回去看望、照顾。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一次又一次地用脚丈量着_村的板块,走访全村550户村民,走遍6个村民小组的沟沟坎坎,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35户73人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哪个是因病致贫、哪户是因学致贫、哪个享受五保、哪家享受低保、哪家住土房、哪家有几个人在外务工、哪家养了多少猪和鸡……一个个数据牢牢的记入了她的大脑。

用真情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精准识别阶段,虽然村里在扶贫工作队进驻前已将贫困户的情况上报,但为了确保真正的贫困人口一个不落,非贫困人口一个不多,她还是一个个地进行仔细核对,并做好群众的工作。

许长宽和徐承汤两户,是_的贫困户,原来也属于贫困户,后来因不符合条件被取消资格,他们心里不理解。_时不时就去探望,遇到他们家人生病住院,还主动跑到医院去看望。后来,他们理解了精准扶贫政策,实干苦干、勤劳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在贫困户家中,她常常轻车熟路的撩起衣袖,帮忙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庭院、翻地摘菜等,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贫困户的认可、点赞。

由于_村贫困户大部分为老弱病残、痴呆傻,导致包联干部和工作队多次宣传政策效果不够好,_想出各种办法开展政策宣传:利用晚上时间加班入户,为贫困户亲属或监护人讲解、宣传精准扶贫产业奖补、医疗救助、教育资助等政策;借助院子会、村民代表会等人多的会议,进行扶贫政策宣讲;在主题党日上为_村党员和群众代表讲党课;利用三八妇女节、扶贫日、重阳节等活动,参与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为村民表演节目,开展扶贫政策宣讲和扶贫知识有奖问答,让精准扶贫政策入脑入心。

多措并举,让扶贫政策在群众中入脑入心见行,提高了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激发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让群众脱贫致富有干头、有盼头、有甜头。

用档案见证脱贫蝶变

_先后深入到东城开发区、_村、马家河村等,积极开展工作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精准扶贫档案资料产生和形成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类文件材料收集、管理的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完成《_区精准扶贫档案调研报告》,提出了档案规范整理与扶贫工作实际同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加强精准扶贫的科学化精准化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法。

为巩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取得的成果,_帮助争取资金3万余元,为_村建成村陈列室。村陈列室约40平方米,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_村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等方面的成果。

我深知扛在肩上的责任,或许也曾怀疑自己的辛苦和奔波是否有回报。然而,当看到乡亲们洋溢着一张张笑脸,看到_村一天天的变化,才发现,付出的艰辛、流出的汗水,都是值得的。_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

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关爱老人

帮助贫困户,不能只搞基建、搞产业,还要让贫困户甩开思想的包袱,改变他们某些落后思维模式,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帮扶当中来,这样才能实现脱贫目标。

作为第一书记,她的工作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的所有信息。徐家的蔬菜有几亩,许家的房子有几间,聂家的老人患了什么病......这些基础性信息都是她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大家的多次共同讨论,形成了_村五年发展规划,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_是_村年龄最大的长者,儿子早年去世了,大女儿刘凤仙勤劳善良,在白浪菜市场务工,家庭并不宽裕的她却主动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把老母亲从_村接到自己租住的房里来照顾。但平时女儿为了生计奔波,经常工作到很晚回家,孤独的老人只能坐在院子里望着外面的人来人往。

_和帮扶干部彭艳等,每周都要抽时间到白浪看望这位95岁高龄的老太太,_虽然年事已高,可头脑清醒的很,经常满含热泪拉着她俩的手不让走,要留她们陪她说话聊天。

为做实安幼养老工作,推动_村在全区率先开办四点半学校,免费为_村的孩子们提供"暑期托管",为务工的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

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孝道红黑榜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并对贫困户金明银、许长芬家庭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推广,宣传群众身边的美,弘扬社会正能量。

举行庆祝建党节活动

做好乡风文明建设,采用诗朗诵、三句半、大合唱等节目,宣传向上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_和工作队员张雨梦联合表演的相声《如此孝敬》,受到群众的好评。

通过两年多的驻村帮扶工作,_用自己的真情真心付出,换来了_村贫困户的信任和认可。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她与村干部同心同力、共同筑路,与广大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村民走向乡村振兴路、小康幸福路!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6

赵海燕,男,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根据中共亳州市委组织部要求,2016年5月,该同志挂职任利辛县孙庙乡党委扶贫专职副书记。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该同志报到履职的当天就深入到重点贫困村孙庙村,和该村两委深入交流,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研主要致贫原因。履职以来,三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1697户3523人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全乡贫困发生率从8%降到1.2%。赵海燕同志为孙庙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坚实地努力,贡献很大。

一、到艰苦的地方,不忘组织重托

二、用精准的措施,掌握决胜之策

为了让扶贫更精准,赵海燕与扶贫办其他同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乡12个村走访一遍,认真开展两册一审工作,通过逐村召开评议会,做到应进必进,应退必退,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识别。找准帮扶对象后按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精准帮扶。三个贫困村出列的薄弱环节都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此积极为12个村申请建成了187.2kw光伏电站30座,每座光伏电站年收益14万左右,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左右,一是满足村出列对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二是进行光伏收益二次分配,虚拟给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的稳定增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主要是缺劳力、缺技术、缺岗位、缺资金、因病、因残、因学等。赵海燕同志帮助全乡566户贫困户申请并实施了危房改造;介绍106人外出务工;在本地开发公益性岗位662个,安排六员一工实现就业;培养1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申请贴息小额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对无劳力的给予安装到户光伏或虚拟到户光伏增加收益;为残疾人申请器具等。

三、用心用情用力,不辱光荣使命

赵海燕同志独自从市直部门来到乡镇,妻子和孩子在市区,家人长期分居,坚持吃住在乡全年超过300天,他已把孙庙乡当故乡,把贫困村当家园,把贫困户当家人,经常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他妻子是一名教师,知道他扶贫工作辛苦,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但是由于身患疾病,长期严重贫血,医生建议要尽快做手术,可由于他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妻子做手术,手术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和医生预约好在一个周末手术,可就在那个周末又有紧急工作,赵海燕同志首先还是想到工作,只好请在亳州的同事照顾妻子动手术。偶尔抽周末回家,他也是陪家人吃顿饭又匆匆返回到自己脱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在孙庙乡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他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他奋力演奏着有力的人生乐章。

: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篇7

xx,男,汉族,19xx年x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19xx年x月参加工作,19xx年x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xx局工作。该同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扶贫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勤学思考、精准识别,不断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同志积极学习上级扶贫相关政策、参加扶贫培训,强化帮扶意识、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为了准确把握他所包扶xx村xxx等4户贫困户基本情况,多次上门走访,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施策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摸底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意见。同时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和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了年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有效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有力的改善了包扶村的集体经济。并且他同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实事做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当后勤服务人。xx同志利用xx村自然优势,结合专业知识协助农牧局为201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购买xx只鸡雏,他亲自组织养殖户集中到村主任家为其讲解如何科学饲养鸡雏、怎样预防疾病、选配饲料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能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拿出xxx元钱购买中草药种子让贫困户种植;记得201x年x月xx日早上x点正在下乡去xx村途中xx突患心梗住进医院治疗,住院一周后他就要求出院,因为心里惦记自己帮扶的贫困户还有工作没完成;还积极参与全x贫困户编写《科学养殖手册》;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热衷于扶贫工作事业的坚忍不拔精神。

找准路子,依托优势,发展扶贫产业。xx同志带领村干部,驻村引领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一是201x年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致富能人来村里流转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使xx村群众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通过带动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二是引导群众在发展养殖业做文章,积极参与x里扶贫产业(发展肉牛养殖),xx同志在201x年x月前往xxx为我x挑选xxx。

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急,为群众办实事。201x年初xx同志刚到xx村时,看到村里从村部通往四组的路缺一座桥,他暗暗记在心头。与局领导汇报后,经多方协调为该村新建一座12米钢筋水泥桥,目前已建成达标验收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群众出门难的问题。针对该村五保户、低保户居住条件差的问题,他与村两委一同与x民政局沟通协调后将xx老人送到公费养老院。目前,xx同志正与村两委班子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同旗扶贫引领队和乡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明两年,将重点实施两个项目,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养殖业,帮助贫困户搬离穷根。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人,就是这样一个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服务群众的真感情,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情系农村,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xx同志奋斗目标和永远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创造幸福生活的进程中,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真正本色。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

先进事迹材料优秀7篇

社区网格员先进事迹材料7篇

村级先进事迹材料7篇

先进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优质7篇

基层个人先进事迹材料7篇

巾帼巾帼先进事迹材料7篇

先进事迹材料范文7篇

班先进事迹材料优质7篇

班先进事迹材料参考7篇

抗洪抢险先进事迹材料7篇

扶贫工作先进事迹材料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