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在写作文之前,先列好提纲,让自己的思路更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加分不少, ,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白居易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白居易作文篇1
他,不是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也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更不是那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他就是那“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悲天悯人话苍生的诗魔——白居易。
少年的他,书香门第,勤奋好学;青年的他,刻苦求学,为民作诗;中年的他,维护正义,受人谗言;老年的他,太子太傅,潇洒人生。白居易的一生如此不平凡,真不愧为“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白居易的诗像一幅来自民间的水墨画,描绘着百姓的心声,抒发着民众的疾苦。“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让我们看到老妇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赋税的繁重,使诗人感到“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不仅《观刈麦》中描绘了人间疾苦,《卖炭翁》也是这样,“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那位老翁为了生活早早地去卖炭,渴望卖一个好价钱。然而万万没想到,“一车炭,千余斤”,却只换得几块布,可见朝政的昏庸,统治阶级的蛮横和官吏们的霸道行为,只有白居易愿为民控诉世态炎凉。
白居易的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明珠,是祖国文化经久不衰的瑰宝。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词给了我们美好的感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享受。这就是我心中的白居易。
写白居易作文篇2
人生在世,知己难求啊!问那世间有谁没有追求?可是又有谁想拥有知己呐?你可曾问道:“红颜知己多祸水,咋就要寻求知己呐?”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何谓知己呐?何谓的知己表面含义是知道自己。可想而知有个美丽佳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愿示抚媚、安慰,难道不说很高兴吗?难道反而说别人是什么祸水?这难道说的过去吗?你可以说杨贵妃是祸水,也可以说西施是祸水、貂禅是祸水。那你有凭证吗?
哪个美人不是因为男人而成名的。西施原本不过是一个打渔的姑娘,后因勾践的关系送给夫差,这能说是西施的过错吗?就算西施这么做,也是为了整个越国的百姓,这样做也值得。然而人家一提到“红颜祸水多薄命”,肯定就会想到杨贵妃,我认为杨贵妃并非祸,只是李隆基昏而已。杨贵妃原初只是李亨的妻子,后来被李隆基看上,就封为贵妃,这难道是杨玉环愿意的?后来的安史之乱,也并非杨玉环的错,一、李隆基昏庸无能;二、安禄山野心太大;三、杨国忠乱国。这三条是导致安史之乱开始的三大主犯,其实根本就没杨贵妃的事,更可笑的是什么白居易,写了《长恨歌》来贬斥杨贵妃的事,我认为杨贵妃就是有错,也是杨国忠和李隆基逼的。白居易对杨贵妃的恨虽然不明显,但是从他的《长恨歌》,我可以感受出白居易显示文人的怜逸心软,转而对贵妃和李隆基的荡气回肠的爱情加以描写,在国家大事的“恨”下又莞尔生出卿我千古之爱的生死离别之恨。这让我从中明白,只要有知己,无论有何苦恼之事,都可以侵诉。李隆基虽然逼迫杨玉环成为自己的女人,但是却得到杨贵妃这样的知己,并且有一段让人羡慕的爱情,此二人之爱原本无罪,却因角色的不同终成悲剧。
虽然天下人都在觅寻自己的真爱,但是依我而言知己与心中的她或许相似,或许相差,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向杨贵妃那样的知己,伴随我度过苦恼的日子来迎接快乐的日子。
我渴望得到知己,可惜不知那时终究在何时?
写白居易作文篇3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他是唐代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时期,倍尝离乡背井之苦。他的祖父和父亲做过县令一类的地方官,祖母和母亲都能诗善文。他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五六岁时开始学写诗,八到九岁时已通晓声韵。他学习非常刻苦,读书、作文、学习写诗,一日也不间断。因为经常朗读和写字,他的口舌生了疮,手肘磨出了老茧。
贞元三年(公元 787 年),16 岁的白居易带着自己的诗稿,去京城长安,行进在咸阳古道上。此时正值早春,冰消雪融,刚刚生出的嫩芽,沐浴着春风在枯蒿腐草间探出头来,他喃喃自语道:“果真是‘春风吹又生’了。”
原来他触景生情,想起他写的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来了。
白居易来到长安,拜见了担任著作郎、掌管编纂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件的大诗人顾况。白居易恭恭敬敬地从书囊里拿出自己的诗稿,恳请顾况指教。
老人将诗稿漫不经心地打开,低声吟读起来。读着读着,他忽然被那首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吸引住了。他反复吟咏品味着: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妙绝!妙绝!”老人读完这首送别诗,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喜欢这首诗真挚充沛的情感和朴实无华的风格,尤其欣赏前四行耐人寻味的独特意境。作为人,不同样应该像那莽原上的野草一样,在逆境中顽强地斗争、倔强地生活吗?“恩师过奖了,晚生无地自容。”白居易红着脸,喃喃地说道 老人从白居易口里知道白居易家世,知道他从 11 岁起就远离故乡亲人,在浙江一带过着萍踪浪迹的生活;知道他今天来长安是希望在这人才荟萃的国都,得到诗人的推荐和延聘,找到一个理想的出路,施展自己的抱负。老人越发怜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人了。顾况开始看到诗稿上写“白居易”
三个大字时,还打趣说:“长安物价猛涨,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后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说:“年轻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不要说住在长安,就是走遍天下也不困难了!老夫刚才开了个玩笑,可不要见怪噢。”
由于得到顾况的夸赞,白居易很快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中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右拾遗。
白居易并不是一个追名逐利、阿谀奉承的官僚。他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有不少是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对官僚统治集团鱼肉人民的罪行进行无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痛苦遭遇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又敢于向皇上犯言直谏,大胆发表意见,所以皇帝反感,同僚妒恨,他一生政治上很不得志,后来降为江州司马。以后虽然又几次回到京城,做了几任大官,但因为朝政混乱,像白居易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作为。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共写下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灿烂的明珠。
写白居易作文篇4
在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面上,一位身着官服的人站在画舫上,看着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完全陶醉在春日江南的婀娜当中我眼中的白居易,这么多情,这般陶醉。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人间美景的化身。我喜欢他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细心发现和对美好春天的悉心欣赏,喜欢他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我更喜欢他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大火无法烧尽那小草的生命,春风吹来,那生命的绿色又重新铺满大地,无论是古老的荒路,还是荒废的古城,在荒路瓦砾间都有它亮丽的身影。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见了青春的美好和大自然的美丽。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朵同情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伤感之花。她可怜琵琶女的悲惨身世,同情琵琶女的凄婉人生,于是,用那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笔触写出了别时茫茫江浸月的伤感之情,情感的芦花在秋叶的凉风中瑟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此时的白居易也是身处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人,处境悲哀,所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在官场的伸张正义抵不住小人的谗言献媚,数年的心血免不了被贬斥的厄运。读了白居易的诗,使我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哀叹,多了一份同情心。
我眼中的白居易,是一枝熬寒凌雪、不屈于官场腐败的红梅。他虽然是朝廷命官,但爱憎分明,敢于直抒己见,利用诗歌直抒胸臆,讽刺和鞭挞贪官污吏,揭露朝廷的黑暗统治。他痛恨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腐败官吏欺压百姓的强买强卖,他同情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自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愧疚,他嘲讽三千宠爱在一身,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糜烂昏庸。读了白居易的诗,我看到了一个刚正不阿的人格,使我学会了明辨是非,与一切黑暗势力作斗争。
如今,物是人非,千年又一季,而白居易的诗歌及其精神仍然鼓舞着我们。野火春风中的小草,秋江夜中的那轮明月,风雪寒天中的腊梅,这就是我眼中的白居易。
写白居易作文篇5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遇红颜,听其诉平生,一曲琵琶泪。可知说书人愁思深几许?只得泪中愁,难言流离苦。
秋意浓,秋意上心头,愁。江浸月,青衫湿,泉流幽咽,独守空船。行时江浸月,归时青衫湿。何为“浸”?为何“湿”?
浸,冷江浸寒月。四下寂寥,一轮褪了温度的月浸在入了秋的江水中,愈发寒凉。枫叶、荻花、小舟一一隐没在这夜色的苍茫中。居易颔首见月,月却离他那么遥远,冰凉的水汽撩拨他的衣袖,森森的寒意掠过心头。他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茫茫的江水,不见来处,不知归所,扑朔迷离。他,就是那轮水中月,恍惚惘然。浸的是月,冷的是心。
湿,泪水湿衣襟。乐声凄凄扣人心扉,再也抑制不住的愁苦,终于在满座人群的泪水中找到了发泄口,琵琶女和白居易都可以摘下生活的面具,痛哭流涕,将自己一腔激愤不平的感情尽情地宣泄!迸发的情愫是他乡遇故知的慰藉,也裹挟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失意寡欢。湿的是衣襟,滚烫了谁的眼眸,痛的是谁落空的仕途梦。
他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浸得不动声色,却因一曲琵琶湿了眼眶。
“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曲咽女儿愁。琵琶女一点一点收敛了卖艺的怨。她的琵琶声低沉幽婉,如泉水在冰层下滞涩地流淌,冰未碎,泉难断。琵琶女委身商人,奈何容颜易老,惨遭抛弃,终日掩面弹曲,以年少一艺度余半生,锁于时间的囚牢。红面纱下的泪有人揾否?江口人影渐渐疏离,等不到了。
居易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周边的人都劝他莫管闲事,底层人民的辛酸,他看得见,怎能不管?但是不被理解的酸涩最终也只有自己独自尝受。那千丝万缕的愁思又有何人知晓?咽,道尽了千古失落者的悲愁。没有嘶声哭泣的崩溃,而是将心酸忧愁收敛在哽咽中。
居易不易,官场难守。他还是爱讲公道,总是越职言事,最终沦为江州司马。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生活自有愁,他却看得见别人的愁。当失意的官员遇见沦落的娼女,“千呼万唤始出来”,那是一场乱世的相逢,身份地位悬殊,却仍旧彼此尊重。
李煜江山难守,人与愁只随江水流逝,空留南唐后主的悲愁。窗边的易安,不再守来丈夫的锦书,独自守着雁过的凄苦。李商隐守着锦瑟,一弦一柱的记忆,念念不忘。晏殊孤身上高楼,凭栏远望,独自惆怅。暮去朝来,岁月诉说不尽忧愁落寞。琵琶女还在执着,白居易还在为民忧,独自愁。
白居易的“愁”有纵声哭泣,也有低声哽咽,默默守候,拿了余半生换忧愁,青衫衣袂,心上的秋日趋寒凉,秋里的心依旧滚烫。
愁在泪,眼朦胧,愁入心,意悲欢。
写白居易作文篇6
白居易,我想对您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郎朗背诵您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江南好,风景旧成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每一首诗、每一句话都深深打动着我们。您带着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带着我们了解祖国的人文情怀。于是,我知道了在唐朝,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叫白居易。
以前,我并不喜欢背古诗,总觉得背古诗特别枯燥。但是,今年寒假里我看了一部电影,主角是白居易,您自大自傲,一心想超过李白。虽然电影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却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寻找了很多有关您生平的资料。渐渐地,我了解到您的生平与李白十分相似。一开始,因为您才气过人被召入宫中,您忠心耿耿,为皇帝进谏了许多好主意,然而受到了排挤。但是您不气馁,帮助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因此,白居易,我想对您说。我羡慕您的才气。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写下了不少表达对祖国热爱的伟大诗篇,例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又如:“谁人陇外旧征戌,何处庭前新别离”。
我羡慕您的情怀。您写下了那么多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句,让人动容,让人思考,例如:“同是天涯论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我羡慕您的见识。您游览过那么多美好的河山,留下了令人称赞不绝的诗句,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又如“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我羡慕您的淡泊。在被排挤之后,您仍心系百姓,造富地方,在杭州疏浚西湖,在苏州铺设新路……
白居易先生,我羡慕您。我也衷心希望等我奋发图强后有一天能超越您!
写白居易作文篇7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再加上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人民,回到家乡。
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猛地他心头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
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人民的石头,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
为人要自清,为官当自廉。带回两块石头对于常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白居易眼里却关乎天竺山的秀美景色,关乎一个人为官之道。白居易这种“慎微”的律己精神,不仅使刘禹锡折服,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写白居易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