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围绕主题的展开写作,写好作文,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得到提升,也是锻炼个人思维的最佳方式,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向英雄致作文最新6篇,供大家参考。
向英雄致作文篇1
庚子虎年,正把新桃换旧符,忽闻新冠病毒来袭,武汉大疫,瘟患肆虐。时有医甲钟南山,慨然逆行,疾呼武汉危急、湖北危矣、华夏危矣!霎时举国震惊,但见千邑封城,万门闭户,街衢无声,国人如临大敌,屏息蛰伏于玄关之内。
中国,从来没有哪个春节,像今天这般萧瑟寂静,也从来没有哪个和平的日子,国人如此人心惶惶、度日如年。
于无声处,总有一群人挺身而出。疫情就是命令——出征!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泱泱中华,精锐尽出,一时鹰击长空,战甲齐发,200多支医疗队迅赴戎机,驰援武汉,3万多名白衣战士重装出击,集结江城,史诗般的呈现了一幅英雄逆行的壮阔长卷。
一级疫情应急响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次同死神搏命的大较量。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武汉大会战,白衣战袍裹红妆,八成医护系红娘。
战地黄花,你们那样年轻,也许你们还是母亲的孩子,甚或正在哺乳孩子的母亲。然而,捍卫天使的荣誉,祖国一声召唤,你们血书请战,一样的硬核血性。
出征!没有美酒为你壮行,恋人那撕心裂肺的一声呜咽,却远比烈酒来得还要黏稠。
出征!来不及道别双亲,最后亲吻一下心爱的女儿吧!总爱撒娇的女儿仿佛一夜间长大,凝望着你泣声叮咛:妈妈,我爱你,你一定要回来!
出征!列车缓缓启动,同时启动的还有爱人那漫过眼眶的惭愧与心疼:老婆,你一定要平安回来,以后的家务活我全包了,什么也不要你做!
出征,绝不当临阵的逃兵!湘西援鄂抗疫医疗队护士黄娟。出征在即,母亲攥着你的手苦苦哀求,不能去呀,你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万一回不来,这个家以后怎么办哪?孩子,永远是母性最柔软的部分。
可你深谙一个道理,国难当头,没有大家,哪有小大家;没有国家,孩子们又该所向何处?于是你柔软的内心,蹦出一个坚强的回答:是的,孩子们离不开我,这个家也需要我,可此刻国家更需要我!
向英雄致作文篇2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深深扎根于广豪的大地,努力地吸取阳光与水分,奋力向上生长,哪怕做一株小小的秧苗,也要开出最绚丽的稻花,也要结出金灿灿的稻谷。这是袁隆平爷爷一生的真实写照。
袁爷爷梦想的起点就在那次吧!当小女孩儿舍不得吃手中的玉米饼时,他哽咽了;当他看到那一小袋种子是一家人全部的希望时,他心痛了;当男孩儿告诉他母亲临终前始终抓住袋子不肯松手时,他流泪了。
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坚定了信念,把“让全球人吃饱饭”当做自己最大的梦想,从此走上了追求梦想之路,这是一条布满荆棘之路,从此,困难和挫折伴随他的一生,但是他却从未放弃,几十年如一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在日出之时,霞光照耀,鹰隼试翼,无畏前方,少年理想,终达彼岸。
袁隆平爷爷的坚持之路伴随他的一生。他每天不是在稻田里,就是行走在稻田的路上,他不断研究,反复试验。好不容易有了一丝希望,却又一次次陷入绝境。
暴风雨中有人拔了他的禾苗;大雨滂沱中有人砸了他的禾苗;十年事业没有起色时,有人讽刺他、挖苦他,但袁隆平爷爷却面带微笑,目光坚毅:“即使国家停了经费,撤销了项目,我袁隆平,绝不放弃!”正是凭借着这股永不言弃的精神,始终奋战在地里田间,相信每天太阳照样升起,只要有阳光,就会有生命的交响曲,他的杂交水稻终于成功了。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深陷囹圄,只要努把力,不行,再用点儿劲走出去,想要的答案、生活,都会有的。满怀希望,努力坚持,就会所向披靡。明日之我,胸中有沟壑,立马振山河。
如今,袁隆平爷爷走了,将宁静且懒散的春末惊起了一片海浪。让我们永远缅怀他:这个让我们吃饱饭之人!
向英雄致作文篇3
20__!20__!这个数字圆满的惹人喜爱,但是20__年的春节却一点都不圆满。这个春节,回乡的道路封闭了,景区的大门紧锁了,游乐场的设施按下了暂停键,连我们,也必须呆在家里,不能出门。但是这个时候,仍旧有一些人放弃团圆,背起行囊,逆行而上,奔赴疫情第一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惧年龄界限,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线。他曾经在新闻采访中严厉地说过:“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地去了武汉,到了那里,他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ye奋战。没有飞机,就坐动车;没有坐票,就买站票。在动车上的餐厅办公,睡觉,那憔悴的身影,让多少年轻的心灵为之动容!
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的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肌肉萎缩,双腿生疼。医生说他只有十年的寿命,但他依旧奋战在一线,与死神较量。他的妻子也是工作人员,却不幸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他心中牵挂万分,但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为了抢救更多的病人。幸运的是,他的妻子被治愈了,也许,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他们舍弃自己的小家,为了大家的安全;他们舍下自己的孩子,为的是救助更多祖国花朵;他们放弃20__年的大团圆,为的是以后每年和家人团圆……而我们呢?呆在温暖的被窝里,吃着美味的饭菜,玩着手机、电脑,却都说:“好无聊啊!”殊不知,我们在过年,那些逆行者在帮我们过关。我们在家不仅仅是呆着,更是在和病毒作战斗。
20__,爱你爱你!这个数字很圆满,这个数字很温暖。但是20__也欠我们一个大团圆。致敬所有的逆行者,谢谢你们!寒冬会过去,疫情也会过去,等待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白衣天使们加油!
向英雄致作文篇4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住着一个英雄,都有自己敬佩的人,我心中的英雄就是林俊德,它被称为工作在最后一刻的科学家。
林俊德爷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林俊德爷爷靠着政府的资助上完了初中,又上了高中,1955年,17岁的林俊德爷爷这个山里的穷孩子,硬是打着赤脚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从那时期临近,德爷爷就默默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20xx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从确诊到死亡的27天里,他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十多根管子,坐在临时搬进病房的办公桌前,对着笔记本电脑,一下一下地挪动着鼠标……他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并不多,应该好好珍惜,亲人和护士都劝他放下工作,去做手术,但是他依然每天都坐在电脑前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分钟。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永春县的一个偏僻山村。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这个山里的穷孩子,硬是打着赤脚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林俊的上学的路费,使用信用社的借贷和学校的补助。因为家里实在贫困,上了五年大学也没回过家一次,读大学的费用,全靠政府发放的助学金!从那时起,林俊德就默默下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林俊德有崇高的敬业奉献精神和爱国情结。林俊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科学事业中去,这种纯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向英雄致作文篇5
“民主革命的英杰,妇女运动的先驱。”这句话描写的就是先驱者、巾帼英雄——秋瑾。
我推开了秋瑾故居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对联。这是修建故居时新添的对联“悲哉秋之为气,惨哉瑾其可怀”。此联不仅上、下联第三字巧妙地嵌入了“秋”、“瑾”两字,还是秋瑾一生的写照。短短十二个字,便写出了秋瑾的就义是多么重于泰山。看到这副对联,我不禁肃然起敬。
走进故居的展馆,我才真正了解了秋瑾这位民族英雄。她生于厦门,幼年时看到的厦门当时已经成为了《马关条约》中指定的通商口岸了。洋人的狂妄、官员的奴颜婢膝,这些场景已经在她幼小的心里撒下了反清的种子。她三岁时,随祖父来到绍兴居住,才留下了这座故居。我来到庭院里,发现秋瑾的故居里的灶台、柴房,都与普通老百姓家的相同。秋瑾的俭朴还体现在她“制月白色竹布衫一袭,梳辫着革履”此种装束,直至就义之日。连衣服都舍不得穿,节俭便可见一斑了。
我继续参观,我的目光追随着英雄的脚步,来到1902年。我看见了一艘大船,船上有位青年妇女,正在船头翘首眺望。她就是秋瑾。当时,她正在去日本留学的路上。回国之后,她便和丈夫搬到了福建,并在那里创办了《中华女报》。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又搬回绍兴,学习了剑术。后因不堪于清王朝的腐败,她毅然聚众,举起了反清的大旗。最终,即使被捕获,她也坚决不吐一个字,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千古名句。几天后,她被杀害于古轩亭口。
秋瑾的故事触动了我的内心:“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要发奋图强,自强自立。在这个和平富足的时代,一定不能挥霍和腐败!”
向英雄致作文篇6
每个人心中的英雄都不同。我心中的英雄,就是我们身边默默无闻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
春日的暖阳下,当你在公园漫步,陶醉于百花盛开的春光里,可曾注意到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夏天的烈日下,当你悠闲地吃着冰淇淋,舒服地吹着空调,环卫工人也许正在清扫着那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冬天的黎明,当你还在香甜的睡梦中,他们的身影早已出现在清冷的街道上、刺骨的寒风中……任劳任怨的他们,默默地清扫着人们留下的垃圾;在恶劣的环境里工作的他们,收入微薄,却从不抱怨。
他们呼吸着马路的尾气尘土,把一条条公路变得干净整洁,用粗糙的双手把已经发黑的栏杆擦亮,把垃圾一点一点收在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辛勤汗水换来了城市的清洁;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换来了人们对城市的赞美。正因为有他们,我们生活的城市才如此漂亮整洁。
记得那天早上,看着外面白茫茫的一片,我正愁怎么去上学。当我和妈妈走到小区外,就看到白色中的那一点点橙色光芒,环卫工人们在雪地上慢慢移动着的忙碌的身影,给寒冷的清晨送来了一丝温暖,那场景让我终生难忘。
一株小草,能给大地增添生机;一缕阳光,能为世界带来光明与温暖……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无名英雄,他们如夜空中的颗颗明星,照亮了整个夜空,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英雄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环卫工人,您就是我心中平凡而伟大的英雄!
向英雄致作文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