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是经过了作者的深思熟虑写下的,我们在写心得体会之前,都是要将自己的思路梳理好的,下面是职场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
立青云之志,做“胸怀抱负”的青年干部。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理想信念是支撑一个人坚定事业信心的精神支柱,是引领一个政党永葆先进性的不朽旗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人生有理想,就有动力和方向;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青春之志,激励着周恩来同志毕生致力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新时代青年干部在青春韶华赶上了民族复兴的大好时代,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勇立时代潮头,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去,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为之努力奋斗、矢志不渝。
育厚重之德,做“心向阳光”的青年干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德之形成不是与生俱来、一朝而成,而需久久为功、潜心修炼。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和掌舵手,更应崇德修身、律己向善,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和远离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筑牢道德根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重务实之干,做“肩负使命”的青年干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干,没有“干”,一切都是空谈。青年是人一生中体力和智力的巅峰期,也是干事创业最宝贵的黄金期,此时不干,更待何时?当下,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广大青年干部既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发扬奋斗精神、勇担职责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干劲,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工作做到极致、把职业当做事业,以勤奋指数换取社会的发展指数、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想敢干、善作善成。
岁月倥偬,韶华易逝。广大青年干部当趁着大好时光奋楫扬帆、开拓前行,在新时代绽放青春色彩,为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2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把握整体性。治气,就是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的“标配”;治水,就是要打好碧水保卫战,构建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城市河道水系;治山,就是要打好青山保卫战,形成“山城相依、绿色绕城”的生态屏障;治城,就是要打好城市环保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环保“四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环保综合效果,必须一体推进,实现城市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提高联动性。一体推进环保“四治”是系统工程,协调联动正是精细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四治”涉及的内容多,协调联动要落点于城市规划合理安排之上,统一规划、同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相邻城市、流域内城市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立足于全局视角,突破“楚河汉界”,在措施上加强对接、节奏上步调一致、标准上统一执行、进展上实时衔接,保证“四治”事半功倍。“四治”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社会、市民要同心同向行动,寻求民意支持,形成社会合力。
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突出责任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也不可否认,还是有个别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只顾当前,不计长远,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出了问题,攻坚任务没有完成,触碰了生态环境高压线,首先要问责党政主要领导。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增强责任性,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扎实推进“四治”摆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位置。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提高环保“四治”能力,用务实扎实真实的工作成效换回和留住青山绿水蓝天,建设美丽城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在生态环保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3
?七次量衣一次裁 下笔才会如有神】
七次量衣一次裁,做事就会事半功倍。何来此感悟,源于一次工作收获。去年开始,我着手开展一些针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活动。青年后备干部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接受什么?我用了最原始也最有用的办法,从调研着手。我去了解我的对象,记录他们的需求,分析自己的目的。最终,墩苗计划项目有序运行,年度计划安排参与率高,培养考核的目标有力有效,工作开展下笔如有神。
要为百姓干点事,先问百姓需要什么。无论什么样的调查研究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了解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就是准靶红心,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
其次,调查研究的着力点要深。调研既要调又要研,三分调查,七分研究,研究则必须要深入。我生在长在陈云同志的故乡上海市青浦区,几次参观陈云故居,陈云同志最让我们尊敬和佩服的应该就是他对调研工作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实践。作为我们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当时,在经济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困难关头,他总是能够不负众望,洞悉全局,抓住要害,及时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为什么?看他《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个调查报告便知其中的道理,这些都是他到田间地头、养猪场和农民家里、集体食堂等地方总结出来的办法,只有深入的调研,才有说话的底气,才有行得通的谋划和举措。
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过: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全面系统的深入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才能使我们的调研工作更有深度和水平。
此外,调查研究的落脚点要实。没有结果的调查研究又成了变相的形式主义。调查研究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实。想要求真务实搞调研,就要在深化成果运用上下功夫。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squo;经典路线squo;。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说: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问题怎么来?调研而来。办法怎么来?调研而来。所以我觉得,无论是发现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在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工作是融通的,用好调查研究的工作经,真正沉下身去基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解决问题、为民办事中就能拿实招、出硬招。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4
党员干部要成长,就要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有了理想信念,才能挺起精神脊梁,才能经得住风雨飘摇。作为党员干部,更应该不断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在前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刻铭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办好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实事,争取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带领群众将党的好政策落实到位,带领群众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5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涵养清风正气。
建强战斗堡垒,决战脱贫攻坚。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6
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党委要高度重视涉藏工作,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同西藏自治区的协调配合。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来榆考察重要讲话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