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祥心得7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整理心得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清晰的思路,提升决策的效率,写心得是对自我不足的审视,推动我们努力实现更高的理想,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刘秀祥心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刘秀祥心得7篇

刘秀祥心得篇1

展示“伤疤”,激励学生相信梦想

2008年,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举动被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成为流传广泛的动人故事。

从1998年到2008年,从10岁到20岁,从初中到大学,从贵州望谟到山东临沂……10年时间,刘秀祥一边艰难求学,一边不离不弃地照顾母亲。

而支撑他从苦难中一步步“熬”出来的力量,是“梦想”。

“母亲就是我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想把母亲的病治好。”刘秀祥说,一定要相信梦想。正是这个执念,支撑他跌倒了爬起来,遇到委屈咬牙挨过去。

其实,从内心深处,青少年时代是刘秀祥不太愿意回忆的时光。父亲早逝,母亲患病,家庭一贫如洗,年幼的刘秀祥肩负起整个家的重担。他的中学、大学时光,都担负着照顾母亲的责任。

“其实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伤疤掏出来给别人看。”刘秀祥说。

可是,每次演讲他都会说到自己的经历,以激励他人。“只要能够帮助一个孩子转变思想,让他们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那么我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

“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的演讲让我明白,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萧雅迪是刘秀祥的学生,也是他的众多“粉丝”之一。

“无论人生多不容易,都要微笑面对,要始终相信奋斗的力量。”刘秀祥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都写在他那张朴实的脸上,更浓缩在了他的每一堂思政课里。

刘秀祥心得篇2

2020年9月10日,第36个教师节到来,由中宣部、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寻找最美教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公布了10位最美教师、1个最美教师团队的先进事迹。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教师刘秀祥就是其中一位“最美教师”。

今年32岁的刘秀祥,是曾经千里背母上大学感动了无数人的中国孝子。他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任教,如今是贵州省黔东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从2012年从教至今,刘秀祥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学生,他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听众达上百万人。

刘秀祥老师 邓小艺摄 9月7日,记者一行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采访刘秀祥老师的事迹。采访结束,我们和刘秀祥在校门口告别时,一名女孩挽着父亲,拿着录取通知书来找刘秀祥报喜。女孩叫姚恩全,前一天刚收到大连财经学院的录取通知书,父母都在望谟县实验高中食堂工作。刘秀祥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又看,高兴地说:“恭喜呀!你们在学校为学生们服务,自己的孩子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真是太好了,太好了!”从刘秀祥爽朗的笑声中,我感受到了采访中人们的说法:“刘老师,他是光……”

“他是光……”王代分深情地说起刘秀祥老师。

王代分和妹妹王代美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的父亲身有残疾,精神也需要长期靠药物稳定,只靠母亲一人支撑一家5口人的生活。2012年,在望谟县民中高一的一次历史课上,刘秀祥注意到了这对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却有些怯怯的双胞胎姐妹。在了解到了姐妹俩的家庭情况后,刘秀祥像哥哥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尽力帮助她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她们。

“刘老师的经历和我们有些相似,我们会觉得很有共鸣。当时刘老师特意为我们俩姐妹写了一篇文章《同样的命运,同样的坚强》,鼓励我们。他是我们奋发读书,改变命运的精神动力!”说到这里,王代分有些激动。

现在,王代分和王代美已经分别从贵州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姐妹俩都选择回到望谟建设家乡。妹妹王代美在望谟县政府工作,王代分则成为了刘秀祥工作室的一员,看到工作室筹备的消息时,她立刻联系刘秀祥表示自己希望加入。“刘老师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想回来改变更多的人。”王代分说。

刘秀祥工作室是在宁波市局、黔西南州局和望谟县局的支持下建设起来的。工作室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帮助更多孩子,将刘秀祥的光和热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刘秀祥心得篇3

1988年3月,刘秀祥出生在贵州望谟县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上面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家中条件不太好,勉强有口饭吃。

不幸的是,在刘秀祥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天塌了。

母亲因受不了打击,精神出现问题,一家人眼看就要没饭吃了,刘秀祥的姐姐和哥哥决定辍学回来干活,只让弟弟一个人坚持上学。

姐姐后来对刘秀祥说:“无论生活再苦,都要坚持读书,并且要出人头地。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学习。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背景来说,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刘秀祥将这一句话铭记在心,开始努力学习,可现实并不会因为你不认输就轻易放过你,等待刘秀祥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刘秀祥11岁那年,突来的大冰雹把田里的庄稼全毁了,一家四口顿时陷入绝境.

年仅17岁的姐姐最终决定嫁人来逃离这样的苦难生活,而哥哥把家里唯一值钱的耕牛给卖了,然后拿着钱远走高飞……

一连串的打击让刘秀祥母亲的病情更加严重,已经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而此时,小小的刘秀祥也没有能力撑起这个家,怎么办?

命运虽然残忍,但刘秀祥不肯低头,他把家里的.田地全租出去,换来每年500斤的粮食,勉强够自己和母亲吃。

每逢周末,他还跟着村里人上山挖药材卖,用赚来的钱买油盐,还有母亲要吃的药,就这样过了两年,小学毕业的时候,刘秀祥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成绩足够优异,考虑到刘秀祥家的困难,学校决定让他免费入学。

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把她一起带到学校所在的县城,因为身上没钱,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个草棚,便成了母子俩临时的家。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刘秀祥一下课就去捡废品,每个月能挣20块钱,这一点钱根本不够用,他们能活下来的惟一法宝就是省。

刘秀祥和母亲每天吃的都是白开水泡饭,有时候他会去菜市场捡一些别人丢掉的烂菜叶,这就算是“加餐”,猪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当地最好的高中,还攒了600块钱。

去高中学校报到时,刘秀祥依旧带着母亲,此时学校附近没有了供他搭草棚的山坡,他就花200块一年的价钱,租了一个农户家里不用的猪圈,这就成他与母亲的住所。

刘秀祥的日子依旧过得很苦,他学习的时间比别人少,但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按照他的成绩,考上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结果因为压力过大,考前一周他生病了。

刘秀祥想过放弃,但他无意中看到自己在日记中曾写过的一段话:“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是啊,刘秀祥起码还有个妈妈,他还有家,于是他重整旗鼓,准备再考一次,再难再苦都不能将他打倒。

苍天不负有心人,20xx年,刘秀祥如愿以偿考上了山东临沂大学,他依旧带着自己的母亲去上学。

而他“千里背母上大学”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及多家中央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也感动了无数人。

刘秀祥心得篇4

寒门家孩子的命运总比同龄人来得更为艰苦,20xx年,家住云贵高原的刘秀祥收到一封录取通知书,他被山东临沂大学录取了。

看着这封录取通知书,刘秀祥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背精神失常的母亲一起上大学。他说只要学校答应他和母亲一起上大学,什么条件他都答应。

后来,刘秀祥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出来,人们才知道原来在贫困大山深处,还有着这么一个顽强的少年。

谈起刘秀祥的童年,只能用一声叹息来形容,命运早早就对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4岁丧父,10岁哥哥姐姐也相继离开,在这样的打击下,母亲精神失常,迫不得已的他,从10岁就开始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为了养活自己和母亲,刘秀祥挖过药材,捡过废品,打零工,工地抬钢筋,睡猪圈,那些我们不敢去想的心酸,他都经历过,在命运对其百般折磨的时候,刘秀祥还是没有选择放弃读书,相反,他深知知识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道路。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之后,他成功考上大学。

在事情被报道之后,刘秀祥成了名人,无数人愿意资助他上学,而学校也同意让他带着母亲一起上大学。

刘秀祥的性格天生就很难开朗坚强,乐于助人,在上初中的时候,他意外认识了三个和他相似命运的孩子,对于这三个人,刘秀祥主动承担了哥哥的责任,在上了大学之后,他还资助这三人读书,遗憾的是最小的妹妹最后还是放弃了学业。

这件事给了刘秀祥很大的触动,他一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但直接给他们钱,资助他们上学,这些都没用,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毕业之后,刘秀祥参加了为期三年的特岗教师,成为望谟中学的一名老师,他说自己原本可以选择更好的城市工作,但喝水不忘挖井人,他还是想回到西部帮助更多孩子。

刘秀祥在教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只是把读书当成一种消遣方式,抽烟、喝酒、早恋,各种情况出现在孩子身上,这些孩子仿佛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为了激励这些孩子,刘秀祥一遍又一遍拿着自己的故事当例子,讲给孩子听。

那个自尊心极强,曾经不愿提及自己的过去,甚至掏钱把学校内报道自己的报纸全部买下来的男孩,如今把自己的伤疤撕开,只为让孩子们醒悟。

刘秀祥心得篇5

润物无声,正能量感染师生

越是偏僻贫穷的地方,越需要优质的,也更加需要优秀的老师,从农村走出来的刘秀祥感同身受。

刘秀祥说,阻断贫困代际相传,核心就是。如果一个贫困地区的娃娃能够通过读书走大山,那他的下一代命运就会不一样。

当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思想、境界和格局。

“现在读书的孩子,未来要挑起这个国家发展的大梁。如果老师没有思想、境界和格局,是无法帮助孩子们承担起这些重任的。”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老师这个职业,刘秀祥认为,“自己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刘秀祥办起了工作室,主要进行教师组团式培训。“工作室在今年6月开始动工建直录播室,目前已投入使用,计划每一期招25至30名学员,主要针对黔西南州德育相对薄弱的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

“他是个很拼的人,是个很有激情的人,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同事杨通鸿评价刘秀祥。

有一次,杨通鸿和刘秀祥一起查寝,发现一个学生没在寝室,便在校园内四处寻找。

找到学生后,刘秀祥并没有教训学生,反而给学生穿上棉衣,开口第一句就是:天气冷,先穿上衣服!“这样的方式瞬间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我看来,这才是。”杨通鸿说。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刘秀祥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刘秀祥极力反对“以分数论英雄”。他认为,最根本的是树人,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而不是“立分树人”。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为学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

2020年,望谟实验高中在校生2700多名,748人参加高考,318人本科上线,但刘秀祥丝毫不敢懈怠:“教学的路还很长,讲台上的每分钟都值得珍惜。走好当下每一步,就是成功。”

刘秀祥心得篇6

我们总以为这个世界是美好,每个人的生活都和自己一样无忧无虑。

当你真的面对真实的世界时,才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生在大城市,并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福寿安康,也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充满阳光。

他被当地人称为贵州第一孝子,20xx年以千里背母上大学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20xx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县从教,将所有的精力和收入都投到了学生身上。

他走遍所有的村庄,只为通过家访改变更多孩子的命运。

他致力公益,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生1700多人,开展公益励志演讲1000多场次,覆盖听众上百万人。

羔羊跪乳,寒鸦反哺。

在那些有关孝悌的故事流传了千年之后,他以现代的方式翻唱了源自沂蒙的古老歌谣。

刘秀祥,他用稚嫩的双肩挑起了一个家,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未来,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去坚持,不怕任何困难险阻,勇敢面对,就一定会看到胜利的曙光。

刘秀祥,他对母亲不抛弃,对学业不放弃,在如此窘迫的环境里坚强的走了出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刘秀祥用坚强与孝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青春之歌。

他这种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勇于承担、发奋进取及乐助人的精神成为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

刘秀祥心得篇7

刘秀祥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苦,叫做难。他的演讲让我知道“相信奋斗的力量”。

他的经历让人感到无比痛心,我看到他带着母亲去求学,为了凑学费,只能去打工,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才挣得十几块钱,而且他没有放弃学业,还在努力的学习。

他曾在父亲的`坟前立下誓言说:我一定会治好母亲的病,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他上了高中带着母亲来到县城,租了一个房子,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到高考,因为平时工作劳累在考前病倒了,高考落榜,于是他有了自杀的想法,觉得对不起母亲。

当他看到自己日记中一句话:你总是抱怨没有鞋穿,但是回头发现有的人却没有脚。这句话让他恍然大悟,决定复读,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最后他是高中的历史老师,现在他依然照顾着母亲。

他现在在一所学校担任副校长,着无数的高中生,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成人成才。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可算是熬过来了。

他的经历让我感到无比的敬佩,他的精神让人感到无比的欣慰,他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完成了大学梦,还带着母亲四处奔波,并且照顾母亲,但是他却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写到报纸上,他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与可怜。最后经过他的努力,他成功了。

他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梦,还要资助别的孩子。

刘秀祥的故事让我知道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让我们相信奋斗的力量,让我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栽培,去爱自己,创造美好的的未来。

刘秀祥老师,我敬佩您。

刘秀祥心得7篇相关文章:

2023社会心得心得体会参考7篇

家访心得体会家长心得体会模板7篇

讲座心得心得体会模板7篇

高中化学心得体会心得体会7篇

保育员培训心得体会培训心得最新7篇

散文心得体会7篇

书香心得7篇

开盘心得7篇

迎宾的心得7篇

回访心得7篇

刘秀祥心得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