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的作文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思想的凝聚,能够让我们的观点被他人理解,在动笔之前,仔细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结构,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拙政园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拙政园的作文5篇

拙政园的作文篇1

拙政园,楼为心,水为局,三面环水,主面向北,倘若推窗外望,各处亭台,宛如碧人,清风拂面,与见山楼隔河相望。正是“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这是我重游的故地,我本是抱着一颗赎罪的心而来。

三年之前,我来苏州,在一众人的怂恿下,一步跨过那几阶号称能“一步登天”的石阶,之后便后悔万分,不知这园子的主人,又该怎样看待我们这些俗人了。

本为远避世事而建,却被安上各种俗不可耐的名头,这是无奈,也是它最大的败笔。

又一次站在熟悉的门前,旧时记忆扑面而来,不再关注所谓的寓意,只是这碧水倒青瓦,白墙成画廊,此等涵韵似乎也就是有心之人,方能领会了。

拙政,拙政,想必这园也只有真正抛开红尘牵绊的人才看得到最自然的风景了,就像登上一处假山,用眼看不穿方圆几里,用心却感受的到一朵菊花旁的终南。

我不知道清远亭的牡丹是否会给我带来富贵,但我懂得那一潭碧水中鸳鸯的快乐。有人感叹潭中枯荷破坏风景,可我觉得这恰能显示建造者的独到见解。没有永恒的欣欣向荣,一切顺其自然,在微澜的水面下隐一颗淡泊的心,皈依自然。

我走在江南的小镇上,红墙黛瓦,潺流涓溪,缓缓而流,冲刷着尘垢,也只有这样一颗纤尘不染的心,才真正有资格去惊动拙政之魂。

大隐隐于市。

这样一方闹市的净土,实在不应该承载太多的脚步,对于它的正确姿态,也不应是走马观花只为祈福,而是拟借寒潭垂钓,又恐欧鸟相猜,不肯傍青纶。红尘中走的太远的人都应来这里看看,纯粹的依山观澜,从此,拙政。

作为一介俗人,我或许永远也不懂刺一幅苏绣,或在闹市中僻一方净土,但我懂拙政。今夜我不关心天下,我只愿守心中一片桃源。

拙政园的作文篇2

十月四日,是我来苏州吴江的第一个早上。借住在李红艳阿姨家的我感到异常的兴奋,因为今天,妈妈要带我们去游拙政园。

我和好朋友菁菁,李红艳阿姨和她的宝宝朱可言,还有菁菁的爸爸妈妈一起去。我们买了门票到门口排队进园。天哪!这哪里是来有拙政园的呀,分明就是来游“人山人海”的嘛!大家都像逃难一样挤呀挤,都快挤扁了。朱可言因为太小了,只好被妈妈抱着,观赏“人山人海”图。

终于进了拙政园,妈妈请了一位导游姐姐给我们讲解。导游姐姐穿着古代的罗裙,给我们讲解拙政园的'景色。姐姐说:“这个园林之所以叫拙政园,是因为修建它的人是一个被皇帝免职的官员,他被免了职后,花了十六年才建好这个园林,因为有感于自己的政绩不被肯定,所以就起了’拙政’二字,意思是像我这样不擅长管理朝政的人,也就只能种地养花了”。姐姐还给我们讲了见山楼、远香堂、小飞虹等等风景趣事和典故。只可惜,因为人太多,所以,很多地方我们都没有游成。姐姐还说,五一的三天假期加起来都没有今天一天的人多…

后来,妈妈问我有什么感想,我告诉她:“拙政园的美景确实不可多得,但有一景现在一定在各个景区都可以看见,那就是——人山人海图!”

拙政园的作文篇3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苏杭,是你们拙政园的导游。

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个大户人家的私家花园-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它在我国是唯一同时拥有四项头衔的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个曾经的私家园林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荣誉呢?我们就去探访个究竟吧?

这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的建造者名叫王献臣,他是明朝的一位高管,因官场失意回到故里,以一座寺庙的旧址为基础,开始兴建拙这座宅园。为了使宅园更赋文化品味,他邀请了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首席设计师,参与设计蓝图,并留有《文待诏拙政园图》。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以一个画家的审美情趣,用传统的笔墨勾勒出了整个园林的总体布局,历时十多年,终于建造完成这座后来名冠江南的杰作。

文徵明的设计,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风格,强烈地表现出中国山水画中审美意境。至此,以真实的自然山水为蓝本,融入中国画的艺术再现手法,成为了苏州古典园林布局的一大宗旨。园子取名拙政园是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历史上曾一分为二,又一分为三,再合而为一,沧桑变迁,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在拙政园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文徵明、曹雪芹、李秀成等格外引人注目,我们在游览景点时会一一向大家介绍的。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堂名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诗句。堂坐北朝南三开间,环境幽僻。堂正中有屏门相隔,我们来看屏门南面的这幅采用苏州传统的漆雕工艺制作的漆雕作品《拙政园全景图》。

拙政园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的明代正德年间,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78亩,以水为主,建筑多临水而建,山地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全园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

东部占地约31亩,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这里呈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建筑点缀在河岸与树丛之中,溪流在假山的脚下穿行,构建出一个充满山林野趣的开阔空间。

中部占地约18亩,花木繁茂,山水秀丽,亭榭典雅,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为中心,各式建筑傍水安置,造型古朴典雅,亭台楼榭均临水而建,有点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假山四周,池水环绕,山头高低错落,宛如湖中的岛屿,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的风韵,气氛宁静而又幽远,显示出十六世纪中国明代的造园格局,基本保持保持了明代园林设计者文徵明时的园林艺术风格-浑厚、质朴、疏朗。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现在的格局维持着晚清园主富商张履谦的风貌。

“缀云峰”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归田园居名峰,当年由叠山大师陈似云堆叠。它耸立于兰雪堂后的假山上,犹如一朵云彩降落凡间,点缀着园景,也象一道屏障,将谊大的花园与无限画意隐在了背后。"缀云峰"挡住来宾们的视线的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我们一进花园,看到的不是一览无余的池塘,而是这块巨大的湖石。这恰似那欲迎还羞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怀,东方女性独有的魅力就在这里吧,留有一份神秘,一份令人前去探幽的期待。

王心一《归园田居记》,兰雪堂前有池,“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缀云峰和联壁峰,两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护神一样,正好和书中描述的大观园门口的情况一致,一象猛兽,一象鬼怪。右面这鬼怪石,藤萝似散发,有耳有鼻,形神兼备。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拙政园的作文篇4

大年初二,我们全家开车去苏州拙政园旅游。

刚进了拙政园,就听到导游在介绍拙政园:拙政园建于明代,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景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移步换景,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听完拙政园的介绍,我对拙政园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心想:它里面肯定有很多花草树木。

果然不出我所料,里面不仅有很多花草树木,而且有很多亭子。这边一个,那边一个,每一个亭子都是古色古香、形态各异的,漂亮极了。

我们边走边看,有两个与众不同的亭子吸引了我。它们是“与谁同坐轩”和“笠亭”。明明是两个亭子,可在某一个角度看,它们就会成为一把完美的扇子,笠亭是扇柄,与谁同坐轩是扇面。走进与谁同坐轩,最显眼的是扇面形的窗户。有人站在窗户外,我透过扇形的窗户看,就会看到似乎那个人戴着一顶大大的官帽。其实,那顶“官帽”就是不远处的“笠亭”的亭顶。真神奇。

在“与谁同坐轩”的外面有一条河,河里有一座宝塔,宝塔上面有好几座佛像。据导游讲:这座宝塔是用来镇河里的妖怪。所以,人们在介绍这座宝塔的时候都会说:“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继续往前走就是“卅六鸳鸯馆”,一听这名字就知道里面肯定有很多鸳鸯。果然,里面有好些只鸳鸯。仔细看这些鸳鸯,一个个都胖胖的、肥肥的,好可爱!听导游说:“在自然界里,颜色鲜艳的是公的,颜色灰暗的是母的。”哦!我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拙政园里不仅好看、好玩,而且又增长知识。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

拙政园的作文篇5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认为,苏州园林也甲天下。假期中,我有幸来到苏州拙政园,一睹中国古代园林的美貌与风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返乡的御史王献臣是它的第一位主人,后经几代主人修葺而愈发精致。“拙政”二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缩写而成。相传《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曾住在拙政园里。

走进这古色古香的园门,我便感到一阵微风拂面,是那么清凉、那么舒服。环顾四周,整座园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切又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宁静,真像个世外桃源。往前进几步,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像一扇巨大的屏风,挡住我们的视线,真是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绕过假山,顿时豁然开朗。只见眼前遍布清幽的小桥流水、精美的亭台楼阁,迎春花、凤仙花、蔷薇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园子里的参天古木枝繁叶茂,我们走在树荫之下,十分凉快!一条条小路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失去方向。每当我以为已走到小路尽头时,谁知一拐,却又发现了一处新天地,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座园林最美之处便是中园了。我们从东园进入中园,站在梧竹幽居西侧,一处开阔的水面便映入眼帘。听说拙政园最美的季节是夏季,那时站在荷风四面亭内,刚好可以欣赏“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而此时的池塘中,一群鸳鸯正惬意地戏水,它们成双成对地在湖面上,好似互诉衷肠,像一对对恩爱的情侣;或是在一块枕水的石头上,把头缩进自己的身体,晒干体毛,享受着属于它们的暖阳,惬意极了!真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南唐李中有诗云:“听雨入秋竹,留僧复旧棋”;宋杨万里《秋雨叹》曾诗:“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是啊!听雨轩以“听雨”二字出名,院内遍植荷花、芭蕉、翠竹,相映成趣。荷花清秀脱俗、芭蕉身姿婀娜、翠竹挺拔秀丽,一年四季总有植物开放。每当下雨时,雨点拍打在各种植物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好像编织着一首首曲子。更绝的是,无论你此刻的心情或喜或怒或哀或惧,它好像都能读懂你的心思,随着你的心情变换调子,没过一会儿,你就会陶醉在这大自然的艺术之中,好不快乐!

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极小的扇形建筑。它得名于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首词题在这里,与这座轩互为呼应,刚好映衬了主人的落寞与清傲。轩内有一张长条石桌,石桌边只有两只小小的石凳。虽然这儿可以坐两个人,但这座园林的主人,恐怕觉得这世上再无一人能与他产生共鸣,一同欣赏这如画的美景了!

走出这座园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主人给我们留下的远非一座园林这么简单。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值得今人学习与欣赏的古典建筑美学与宝贵的人文底蕴!

拙政园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真是一座古典、幽静、充满文化气息的经典园林,令人流连忘返!

拙政园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

作文大自然景观的作文模板5篇

感动的作文400字作文模板5篇

做实验的作文300字作文通用5篇

我的作文老师作文参考5篇

我的天堂的作文5篇

作文关于收获的作文5篇

作文《我的中秋》作文400字5篇

我的作文老师作文5篇

前进的力量的作文5篇

想念爷爷的作文600字作文5篇

拙政园的作文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