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增强对社会的认知,一篇成功的作文不仅在于内容的深度,也在于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流畅,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墨香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墨香作文篇1
铺一张微黄的宣纸,挽挽衣袖,提笔蘸新墨,在纸上勾勒出字字行行,细细看来,俨然似那高耸的山峰,勾转之中锋劲有力。又似那潺潺的流水,字字之间似断未绝。墨迹点点,透露出墨香绵绵。古语道“字如其人”,字便是这黑白之间的毛笔字,也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书法。
杨守敬可以算为一位伟人,我们都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可又有谁知到他少年时曾被人因书写潦草嘲笑过,从那时起他便发奋练字,到处收集名家名帖,日夜练习书法技道,甚至在夜晚躺在床上都在“打磨”。据说一天夜里,睡在他身边的妻突然笑了起来,原来是他的手指在床上画着画着不知不觉划到了妻子的手臂上去了,把妻子从梦中挠醒了。由此可以见出他对书法的痴和当时社会对书法的追求。
王羲之的书法可谓是家家称赞,他的《兰亭集序》也广为人知。正是他的书法造就了他的传奇,正是他笔下的墨汁造就了人尽皆知的他。那时人们对书法时十分看重的,所以对他也是十分看重,他的字可以算得上一字千金,有人甚至甘愿倾家荡产也要求得他的真迹。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了,很少有人因为毛笔字写的潦草而被别人嘲笑了,因为走在大街上的人会写毛笔字寥寥无几,更别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那一个个衣着光鲜亮丽的人们,又有多少个知道怎样去握笔杆呢?书法已经从一种主流变成了一种爱好,会书法的人再也得不到古时那种程度的敬重,试问,有多少人能够一口气说出中国现代的书法家的名字?又有谁不是睁着一双迷茫的眼睛摇着头呢?
时代变了,有些东西也变了。
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浓郁的墨香似乎在慢慢的变淡,慢慢地在空气中沉下去,沉进人们的记忆力,沉进日益繁忙的社会里。只有一小群人还守在那里,在那方天地里,他们用墨香装饰生活。不过,也许这群“固执”的人会越来越少,也许这墨香终有一天会散去,与历史一同葬下。
墨香作文篇2
说实话,在看到这次文章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实在无从下笔。经过好一段时间的思索,我那干枯的脑海里总算泛起一阵思潮的波浪。
经典,一个早已被金钱和欲望深深埋藏在人们脑海深处的名词。你一定不能想象,在史书上所记载的遥远的古代,它曾经大放异彩,光芒璀璨。但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达,人们疲于奔波的时代,提起它,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居然是语文书上那长篇大论的、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那其中晦涩难懂的文字、拗口的读音俨然已经成了学生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我不禁怀念起它那悠久的、泛着浓浓墨香的历史:楚辞、汉赋、魏晋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样都蕴含了当时无数文人墨客的心血,凝聚着我大天朝的文化结晶。我想起距今一千多年的唐朝,文化的发展在那时达到巅峰,空前繁盛,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风流才子,李白和杜甫的大名依然流传至今,他们留下的文化瑰宝也会一直传承,并将永垂不朽。
但是,那已经过去很久很久了,久到墨香逐渐消散,余下的,只剩少数人心中的一丝面对失去却无法挽回的痛惜了。中国经历了几乎灭族的危机才保存下来,仅短短几十年便发展成如今的模样,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奇迹,但它的影响也显露出来,现在的人们沉溺于电子世界的缤纷多彩,却不去理会有着文雅传承的心灵的呼唤。其实在我们闲暇之余,大可以放下对工作或学习的担忧,投身于国学经典的世界,享受那一份远离红尘的喧嚣,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洋溢着书香的洗涤,接受浓浓墨香的净化,只保留心底的那一份纯真和宁静。当然,选择一本好书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学经典里,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无穷的哲学和道理,从中你自能体会到作为大思想家的博大胸襟和高尚品格,这也许能提高你的自身气质,陶冶你的道德情操。
我的话已经说完了,另外,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墨香,体会人生的一份美好。
墨香作文篇3
每当一个人静坐在家,时常会忍不住打开书柜,翻出一个布满灰尘的“一得阁”牌墨水瓶,然后揭开盖子,细细地品闻那淡淡的墨香味。这瓶墨水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一直都只舍得闻不舍得用。
我爱闻墨香味早已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每次离校回家后都会每隔几个小时去闻闻。返校时,恨不得把墨水瓶也一起带到学校去。
随着墨香味愈发浓烈,我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书法班,只为了习得一项特长。这个班有些特别:只有一个班,一个老师,学生却多得数不胜数。我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师是姓何,一位男老师,很高很瘦,他最鲜明的一个特征是:下巴很长并长有许多零零碎碎的胡渣。
现在脑海里仍有当时的一些零碎画面:一位高大而又文静的老师正在巡堂,一个瘦弱的男生举起了手,问道:"老师,能教我写字吗?”老师闻声而来,俯下身子手把手的教他,然而却没注意到胡渣扎疼了男孩。那个男孩就是我,当年在何老师那学书法的学生之一。我在他那学习了数年,书法也开始有了些成就,在书法大赛上屡次夺冠。
但不知从何时起,他走了,不辞而别。留下的却只是一瓶墨水,我对书法也丧失了热度,从此,就再也没有动过毛笔。墨水瓶上也染上了一层思念,覆盖上了一层灰。
物是人非,时间抹去了一切,却抹不去墨香带给我的特殊回忆。品闻墨香,成为了怀念回忆的唯一方式,无法改变,但还能见到他吗?
墨香作文篇4
仲夏,骄阳似火,热浪袭人。
曾记得那个炎夏的早晨,一片片法国梧桐宛若浪潮,首尾相连,轻扶低语,一片片被光晕圈割断的巨大树叶掩不住时断时续的细碎笑语。我轻倚树上,捧着书卷,咀嚼墨香。
书卷半开,那微妙的空气凝结着沁人心脾的墨香。喜欢那书中的杏帘红雨,那漫花遍野;喜欢那遥寄的宿愿,迸发的盛情款款;喜欢那天边酒红色的余晖,夜景迷人的暮色……书中都融于那柔情的雨——雨丝细密如花针,宛若圣洁的天使,降临红尘。
执一把油纸伞,穿一身碎花衣裙,独步雨巷。雨珠连缀如诉,人家屋顶都笼着一层薄烟,又在伞面悄然聚拢,最终是不舍的落下,跌得粉碎,溅起一阵微凉。
合上书卷,寻着小路,阳光透过阴翳洒在我头顶上,给大地也洒上一层光辉,不知天空中何时现出漫天的绯红,它缓缓的成为世界的色彩,像水彩,透明,弥漫亦灿烂,细细咀嚼。
暮色悄至,品一杯清茗,翻开书卷,书桌的台灯拉长身后习习微风,微微细雨,岚烟飘渺,流水潺潺月影映射在绿茵草坪,望而寂寥的无边大海也沉沉睡去,晚舟浮华涟漪,沉香抚瑟珊然,似梦似幻,似清风似流水。举的身影捻起泛黄的书页,细细咀嚼。置身于那如水夜色晖映着光影的蓝宝石中。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谁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亦是遥寄,亦是孤寄。明月泉上,亦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梦中之景。
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书卷洒落在地上,我早已沉沉睡去,在梦中追寻,那个如痴如醉的墨香书第。
咀嚼,伴着苦涩的离愁别绪,伴着欢乐跃然纸上……那一路,充斥着人生的哲理,回响着心灵之声,闪烁着每一刻的光亮。
那墨香缭绕,心置于此,细细咀嚼,在心田浸染开来。
墨香作文篇5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我们家还多了一件事——书法,我们家除了菜香,还有墨香。
自从搬到新家以来,爸爸妈妈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书法,每天他们做完家务后,都会各自到书桌旁,选上一本自己喜爱的帖,铺开纸,研好墨,专注而沉醉地练字,这时,总是吵吵闹闹的弟弟也知趣地挑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独自阅读,我会默默地做自己的事,总之,家里就像安静的图书馆。
我作为家里最资深的书法练习者,同时也是书法名家的关门弟子,理所当然成为爸妈的导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没想到这次,我就是那个”师“,我的这两个学生勤奋好学,更重要的是,孔子说”善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而他们就是这样的“乐学者”。他们虽然都是学者,但都各有特点,妈妈喜欢手机字帖,所以对书法的美感有所鉴赏,不过从来没有练习过书法,所以我要求她从基础的横、竖写起,然后再慢慢开始写简单的字,而爸爸练过很多年的钢笔字,对字的结构有所掌握,所以我要他从简单的字写起,也许是因为我的因材施教,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也收获了自信和快乐,而我作为老师,更感到沉甸甸的成就感和学以致用的快乐。
庄子说“生也有涯,知也无涯。”爸爸妈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都会抽出时间练字,我也要学习他们这种不断学习的人生态度,不断充实自己。
墨香作文篇6
一支毛笔,一盒墨汁,一本字帖,便是我最贴心的朋友。它们伴我走过充满艰辛与成功喜悦的艺术之路。
刚上小学时,妈妈为了培养我的兴趣爱好,便为我保了许多可外辅导班。什么奥数了、美术了、舞蹈了……但是,我只对书法这门带有墨香的艺术情有独钟。一提到毛笔,我的心中总会充满着无限的热爱。是那次机遇使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第一次进入辅导班时,看见充满艺术感笔走龙蛇的书法大字时,我便对书法产生了一种浓厚的感情,书法也成了我唯一的爱好。
但是,成就一种爱好,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练书法这条艺术途中,我受到了屡次的打击。握毛笔的姿势令我最头疼头痛,别看那小小的一支毛笔,想要握住它可并不容易。我胖乎乎的小手总是制服不了它,这使我有些懊悔与丧气。但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耐何不了我对书法的喜欢,我一有空就练习握笔,筷子、铅笔、甚至大路上的柴棍、树枝都是我的毛笔。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终于制服了毛笔。
为了练好书法,我下了许多苦。每天都在练基本笔法。甚至在饭桌上,我也不会忘记练,常常会把筷子当毛笔一刻不停地在饭桌上写着每一笔,嘴里还叨咕着笔画的运笔的过程。就这样,我对书法的感情越来越深。每次练习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每次都是那么入迷。看着一次比一次写得好,心中真有说不出的快乐。
几年过去了,书法已成了我灵魂的一部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字独特的魅力。书法,它别具一格的魅力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
墨香作文6篇相关文章:
★ 创新作文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