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文,我们能够学会用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多元思维,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议论文、叙述文和说明文,具有各自的写作要求和特点,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诗歌与成长作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
诗歌与成长作文篇1
那年,爷爷从教学一线岗位上退休,突如其来的空闲让他郁郁寡欢,我的出生正好填补了他情感上的空白,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慰藉。他整天抱着我亲啊、摇啊,恨不得把世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我,只求我“咯咯”一笑。
妈妈见状,无奈地说:“爸,您可不能宠坏了他,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还不多吗?”爷爷听后可不高兴了,他义正词严地抗议道:“你们是瞧不起我这个有着高级职称、教书育人30多年的‘教书匠’吗?我还就不信了,能教出考上名校的优秀模范生,会带不好自己的孙子?”妈妈听了,竟无从反驳。
爷爷爱诗歌,待我稍大些,他就让我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了。
夜晚,明月皎洁,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前。爷爷边拍着我,边念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爷爷有节奏的吟诵中,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春天到了,全家去郊外踏青。路边开满鲜花儿,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爷爷牵着我的手,走一步,念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听着听着,诗的意境和眼前的景竟奇妙地融为一体了,我对爷爷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时节,细雨蒙蒙,爷爷带我回老家扫墓。爷爷看见路人祭拜逝去的亲人那伤心欲绝的样子,不禁悲叹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此情此景,竟让我泪流满面而不自知。
8岁那年,爷爷带我参观“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站在黄鹤楼上,看白云悠悠,江水东流,我一时感慨万千,脱口而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爷爷倚着栏杆,望着我,眼中的笑意更浓了。
“爷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说‘六月骤雨隔牛背’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说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对不对?”我打破沙锅问到底。
爷爷点点头,赞赏地说:“读诗歌要感受它的韵律和节奏,感受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的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待你慢慢长大,诗意就会渐渐明晰。”于是,我每天最惬意的时刻就是诵读诗歌了。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授《泊船瓜洲》时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班夏明哲同学会背很多诗歌,那么我们今天就先请小夏老师给大家讲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好吗?”我听了,“噌”一下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的意思是‘暖和的春风啊,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这首诗借江南美丽的春色来抒发思乡之情。”老师听了,喜笑颜开,她大声问同学们:“小夏老师讲得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小小的成就感与自豪感。
我10岁的时候已能穿越时空,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伟;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深情;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渐渐地,我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也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气……精美的诗歌,不仅带领着我在时空里遨游,更让我在其中快乐成长。
爷爷教我的诗歌让我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不会就此止步。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我要伴着诗歌,去领略祖国壮丽的山河,为这锦绣河山谱写出华丽的诗篇!
诗歌与成长作文篇2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而人民所传颂。
我是一个“爱诗狂”,我爱诗,爱得“疯狂”。自从三岁开始,妈妈就拿着一本《幼儿古诗》读给我听。四岁刚会说话时,我就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如果你仔细听,你就能听出那是骆宾王的《咏鹅》。二年级时,我就能背出一百多首诗。从那时开始,诗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夏蚊成雷,小树林里传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声音,这是我的感慨没有办法发泄,只好记住诗发泄;考试砸了,不要哭,大声喊出“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不知为什么,用诗来医治心头的痛,成了我的独家秘方。
我喜欢王维的飘渺,喜欢杜甫清新的格调,更喜欢屈原那种坚守廉洁志向的精神……在梦中,我与李白狂饮对诗与李贺一同骑马寻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读出了被困逆境的迷茫与重获光明的喜悦;“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读出了亡国之君的绵绵愁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体会到了毛泽东的气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感受到了战士们犷达豪放的性格。“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我读出了李清照那种比男儿更有气魄的个性……
诗,便是我生命的天堂!
诗歌与成长作文篇3
诗歌,风韵独到,诗歌,高雅纯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诗教传统,从“不学诗,无以言”到盛唐、明清,诗歌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爱诗、诵诗、作诗,使历代炎黄子孙沐浴在中华文明里,也使我们国家一直被称作“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永远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民族瑰宝。
对我而言,那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字眼,是的另一种形式。从“床前明月光”开始,我认识了它——诗歌。那月夜下诵读《唐诗三百首》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
诗歌给了我骄傲——一个孩子纯粹的骄傲,所以,上学后,我更是对诗歌情有独钟。语文课,只要是学诗,我听得最认真。由于我接触的诗歌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才明白诗歌原来不一定要如此整齐,原来不只有唐代才盛产诗人。
慢慢的,对于诗,我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我喜欢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其凝练的语言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其含蓄的意境美。喜欢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喜欢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写实手法;喜欢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喜欢杨万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闲适之意。
是的,诗歌飞扬的文字让我真正学会感受。或许诗歌短小,但它总那么精辟;或许诗歌婉转,但它总富含真理;或许诗歌难懂,但它总是色彩斑斓。诗歌就是一小扇窗,透过这窗,我看见了辽阔的天空,看见了宽阔的海洋。
诗歌,将继续伴我成长!
诗歌与成长作文篇4
小的时候,刚刚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妈妈就在我身旁念一首首诗歌,我也是在那时喜欢上了诗歌。
刚刚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有时下课会读几首古诗,我有时也会待在老师旁边,渐渐地也会说几首诗歌了,但却只知道怎么说出来这首诗歌,根本不知道字和诗歌的意思。但有客人来我们家时,爸妈总会让我背几首诗歌,但那时牙齿没长齐,所以有点漏风,现在想起来还想笑。
有时不怎么理解诗歌的意思的时候,爸爸会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什么的给我讲诗歌的意思。就比如那次圆月之夜给我讲李白的《静夜思》。说什么作者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的这首诗,再给我讲意思。我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几声“哦”。
爸爸有时也会考我,我就假装像个诗人一样说几句,但基本上都是错的。爸爸就会假装很生气要打我,但还是耐下心来给我重新讲解一遍这首诗歌的意思,这样我也就基本上懂了。
也多亏了爸爸这样考我,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的那次语文诗歌竞赛,我可给我们班争了一口气,争得了许多的分数。我们班自然而然是第一,我也自然而然是个人分数的第一名。
多谢诗歌伴我成长;多谢诗歌给我带来的乐趣;多谢诗歌给我们班级争了口气!
诗歌与成长作文篇5
生日像一阵清风
带走童年的天真
迎来灿烂的青春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那就是我——一个诗歌爱好者!
一年级的某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诗。那时,我正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名叫《豆儿朵朵》的散文集。在一篇散文中,我突然对其中的一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段不仅在格式上与别段不同,而且内容更是别具一格,让我读着有腾云驾雾之感。回家后,我向妈妈刨根问底,才知道原来这就是诗。从此,我便踏上了“追求”诗的征程。
从那以后,我“疯狂”地读诗、背诗、甚至抄诗,渐渐地拉近了和诗的距离。有一次,当我在抄诗的时候,竟惊喜地发现我能不由自主地随口编出几句诗来了。难道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吗?可是,我很快发现,我的意得实在太早了。当我再次兴致勃勃地翻开笔记本,准备把刚才的灵光一现写下来并创作出一首完整的诗作时,我发现我的灵感尽然枯竭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于是,我决心重新回到起点,继续探究诗歌的“奥秘”,并养成了随时随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记录下来的习惯,期待着厚积薄发的那一天。终于,在那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望着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听着它们清脆悦耳的歌声,我忽然文思泉涌,写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首诗《鸟儿,我想对你说》:
鸟儿虽然拥有美丽,
但它们的生命却很短暂。
它们从早到晚,
都在为大自然增添风景。
它们从小到大,
都在为大家送去歌声。
回想从前,
我总想把鸟儿关进笼子,
让它们象奴隶一样只为我唱歌。
鸟儿、鸟儿,
现在我知道,
你最爱自由,
我会把你当作朋友。
来我的身边吧,
和我一起度过美好童年。
有了第一首诗的铺垫,我的写诗欲望彻底被激发了。当我快乐时,我会写诗,呈现我热切、活跃的心情,那时的诗句是这样的“圆圆的月亮,像大大的眼睛,在空中眨巴眨巴,闪烁着幸福的光芒”;当我忧伤时,我会写诗,但诗的音阶便会跌到万丈深渊,那时的诗句是这样的“我的童年不知怎么,充满了重重困难,就像一条路上,总会有难关”;当我烦恼时,我会写诗,让它帮我分担一些焦躁,那时的诗句又变成了这样“我不怕困难和挫折,也不怕命运的转折,因为我知道,这些都会过去,代替它们的是一条光明之路”;当我平静时,我也会写诗,这时的诗就会变得神秘无比,“夜神神秘秘的,虫子在低吟,鸟儿在清唱,树叶发出微弱的声音,仿佛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诗,伴我行。
诗歌与成长作文精选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