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享读后感,读者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共同探讨书籍中的思想与情感,促进阅读交流,读后感的分享能够激发读者之间的交流,促进对书籍的多角度思考,下面是职场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青春类读后感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青春类读后感篇1
在大同的世界中,做小不同的自己
——刘同
在《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一书中,作者刘同分享了过去十年的点点滴滴,“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十年逆袭,于作者更多的是一种回忆和感悟;于读者而言,我想更多的是一份指导与反思。
书中有一章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因为年轻,所以没有选择,只能试试。作者是这样感慨道:年轻时,其实没有更多的答案可供你选择,五花八门的选项背后只有一个真相,就是“试试”二字。你选a,结果是试试;你选b,结果也是试试。所以,年轻时,选什么都没有关系,关键是你敢试试。
其实,敢试试就是在为自己种下一种“可能性”。就拿刚进大学去社团面试说起,很多人就对进哪一个社团很纠结,想进国标队、民舞队,但又担心自己“零基础”而进不了。于是就畏畏缩缩,犹豫不决,不敢去尝试一下。为何不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算失败了,又怎样呢?“尽吾志可以无悔矣”,我始终相信,任何发生过的都是财富,就看你自己是否在意了。
青春之所以动人,就在于它的未知,在于它的探索。前方的路烟云缭绕,看不清路牌,但只要你还有梦,只要你还在路上,你就是最美丽的。所以,迈出你的双腿,带上你的梦,勇敢地试一试吧!
路上的你忙于奔波,渐行渐远,但你不要忘了回家的路,不要忘记了大树下期盼你回家的眸子。当作者与父亲打电话询问家里的情况时,父亲在提及到外公的病情后的失声痛苦,父亲第一次在自己面前哭了出来,作者也被征住了,眼泪哗哗地落下来。他懊悔自己不能在外公临终前陪伴在他身边,他的后悔与歉意浓浓地化在“这一生,下一世——给外公”的话语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说“前世几百次的回眸相望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今生我们能成为亲人,那是得有多大的缘分?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也许是农村的孩子不善于表达,或是过于腼腆,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我不会讲那些很甜言蜜语的话。
在母亲节或父亲节,在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后,“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句话总是在提到了喉咙边,然后又被口水打了回去,淹没在肚子里,始终说不出口。我相信你也应该有跟我相似经历,虽然爱不单单是在言语中体现出来,它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体现在行动上,但我们仍要敢于说出来,让心中呐喊的澎湃爆发出来,爱,就要大胆说出来。
作者每天都在记录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如何炅所说:“如果,你和我也都这样每天记录青春成长的细节,时刻凝视自己的成长,现在的我们会不会不太一样?”每天多一点感悟,多一点反思,让迷茫的青春渐清晰,让我们渐行渐远!
青春类读后感篇2
青春是呼唤友谊的先锋。最珍贵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良师益友,优秀的老师会视自己的学生如儿女,真诚的益友是你学习生活中的姐妹弟兄,他们是你前进旅途中的铺路石,奋力冲刺的催化剂。与他们一道共同创造一个轻松而高效的学习环境,塑造一个热情而沉稳的友谊氛围,于你是一种互补、一种冶炼、一种酝酿、一种升华。像书中所描绘的一般,团结、善良、纯真的友谊和无私的精神,就像一首动听的旋律令人沁透心脾。感谢青春让我们萍水相逢,感谢友谊让我们共同进步。
在书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
“明天给我们的到底有多少阳光和花朵,多少责任和期待,这,我们不太清楚,但是我们都确定的知道了未来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就是为了祖国,为了社会主义献出一切!”
是的,如今的我们与她们一样,为了自己充满神气魅力的大学梦,为了自己未来的日子潇洒芬芳,为了昨日的期待与明日的憧憬,我们不甘寂寞,我们不知疲倦,用超人的代价,有泪水与汗水,用理性的思索,用澎湃的热情去凝固和铸就。绚烂的岁月,火红的青春,它是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一种不服输不自傲的清高,最后更是一种学会审视自我灵魂的成熟。如梦的青春,贵在青春!就让我们一同高喊“青春万岁”,共同放飞青春!
青春类读后感篇3
随着韩寒与方舟子论战的落幕,我开始关注了韩寒的博客并买了他的新书《青春》。当初,我本只想买本《小窗幽记》,但是还是买了《青春》。
说实话,我一向都比较喜爱毕淑敏毕阿姨的书。对于韩寒的书,我也只是偶尔看一看。大家都说,他是80后的`精神领袖。我不知道他是不是80后的精神领袖。但是最近我每一天睡前都要翻一会这本《青春》,此刻看了1/2。我不得不说,他的语言的确犀利,敢言敢怒。我从中也看到了“愤青”的影子。当然,我不是反感“愤青青年”。相反,我很佩服他。我是学理工科的,向来比较理性,也没怎样干过文艺的事情,只是喜爱写点东西发发牢骚。
至于韩大哥的此类文章,我也看过一些。但是我认为人只有在满足自己的物质条件后才能有潜质愤青。记得本科时,我们班很多愤青青年,当然这也包括我。但是我们对一切的不满都只是用嘴发泄出来。或许我们大学同学从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改革等等就已经被转型了,由“愤青青年”变成“社会青年”了。虽然我还没踏入社会,还在学校读研,但是从读研期间导师、研究生、学校等等也感受到了一些社会现实。我不确定此刻的我是“愤青青年”还是“社会青年”。我有不满依旧采用“牢骚”方式发泄,如果有哪位网友看到了这篇博文,我就是在发牢骚了。
倘若韩大哥是愤青青年,那我就应算是躲在实验室里埋怨“外面的花花世界虽好,但是坏人那么多”,但最后还是到外面花花世界的小龙女型愤青吧!正因顶多和未来的“杨过”说,世间怎样如此吧!
青春类读后感篇4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值得人们用美好的言语去讴歌的。这些天,我就读了一本流动着青春热血的好书——《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为读者展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主人公林道静,为了反抗花瓶”、“没有灵魂的傀儡”和依靠别人的供养过日的命运,走向了共产主义道路,在革命者的帮助下成为了有坚强内心,不畏强权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青春之歌》情节真实感人,文笔流畅通顺,时代色彩浓郁,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者,是一部常销不衰的优秀青年读物。
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是多么的坚强!顽强地对待敌人,他们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强”字。他们的内心是强的,身躯是强的,理念更是强的!只有强者才能战胜敌人,击败敌人,他们是无比刚强的!
当今社会的我们,因为家家户户多是独生子女,一遇到挫折就放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一遇到困难就害怕,所以个个像是温室里的花朵一样,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很多事情还要依赖父母:作业、生活起居上下学的接送……因此缺乏了锻炼的机会。新闻曾报道,一位农村女孩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人照顾她,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起了责任,撑起了整个家。在困苦、艰辛的磨练下,她变得独立自强。任何事情她都是自己做,自己承担。我真佩服她啊!她像书中的林静道一样,自强不息。而我呢?我也是从小被宠坏了,自己的事还要依赖父母,一点儿也不自主,什么事情自己不能做主,仍需要父母的帮助与照料,还像一只幼鸟,那么大了,翅膀还没硬化,仍然不会飞翔,也不想飞翔。但自从我读了这本《青春之歌》后,我才明白我是多么渴望那片蔚蓝的天空,多么渴望飞翔!我明白,我必须独立,必须坚强,因为只有经历过困难才会长大!
珍惜青春,黄金的时代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在我们的后面。相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论暴风雨来的多么猛烈,请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与困难中前行,风吹的猛烈了就展开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头颅,面向暴风雨,相信——雨后就会有彩虹!
雨过的彩虹——更加沧桑,更加明亮,更加美丽!我们也应如此投入到风雨中,面对挫折,磨练自己,坚强自己的心理,坚强自己的信念,是自己蜕变!
青春类读后感篇5
“再不疯狂,青春就溜走了;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没有回忆怎么祭奠呢?还有什么永垂不朽呢?错过的你都不会再有。”淡淡的歌声在耳边回荡,让人不知不觉想起曾经美好的青春日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回忆的场景开始,女主角郑微考上了大学,为了林静,她一直在努力地追随他的脚步,只是五年的距离总是横隔在他们之间,所以总是错过。许开阳第一眼就爱上了郑微,然后慢慢接近她,帮助她。看着许开阳为她做的一切,我觉得郑微是幸福的,因为有人一直爱着她,即使她没有接受那份爱。郑微一直想要嫁的人是林静,可是由于上一辈的感情纠结,让林静一直逃避着她,所以直到郑微遇到陈孝正,那个她用尽全身力气去爱的男人,那个教会她如何去爱的男人,那个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看着郑微疯狂地追求着陈孝正,很难想象那是一个女生做出来的事情。陈孝正对她应该是又爱又恨吧,因为在他心里,郑微绝对不是他心中的另一半,可是在那样一颗热情又执着的心面前,他还是被征服了,就像郑微说的:“别以为我的红旗插不到你的火星上”。郑微是疯狂又执着的,她说过,“我不知道别人的爱情是怎样的,但是我爱上了一个人,我就会尽全力去爱,即使失去尊严我也不在乎,因为我要让我的青春不朽。”或许有人不懂郑微的行为,只是我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不管用什么方式,即使让人不理解,那又怎样呢?只要自己爱的那个人在自己身边就好了。一次撕裂换一次成长,郑微的成长是让人心疼的,陈孝正于她曾是最亮的月光,却冰凉如斯。曾以为最不忍她落泪的人,让她懂了一件她本不该懂的事,何其残忍?林静是给了她爱的启蒙的人,而陈孝正是教会她如何去爱一个人的那个人,最终两个她曾经爱过的人都深深地伤害她。陈孝正是一个乖宝宝,是人们眼中的好学生,是一个前途光明的大学生,为了梦想会拼命压抑自己的内心。他说:“我的人生是一栋不能有任何误差的大楼,因为我没有资格去浪费我的青春,我玩不起任何的感情游戏。”他与郑微的错过源自他对自己的不信任,即使多年后他变得看似很强大,其实内心一堪不击。时间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能抚平一切,将心里的好或是坏的痕迹一刀刀刮去,只留下个面目模糊的疤痕,同时也会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让我很感动的是陈孝正在体育馆里对驯兽师说的那段话:“我今天想向那个女孩子求婚,可是我没有钱买房,买车,她很喜欢海豚,可以让她摸一下海豚吗?就当作是我给她的订婚礼物。”
看到这里,内心的悸动更加剧烈,原本很美好的爱情,结果还是败给了现实的酷。最让我觉得惋惜的是阮莞,那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她最灿烂的年华里遇到爱情,在最决绝的时刻封存记忆,因此青春不朽,爱情无悔。她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子,是逝去的青春留给浮华世界的我们最后一点安慰。真的替阮莞可惜,赵世永配不上那样高贵又善良的'她,只是每个女子在遇到爱情时都会变成傻瓜,她用自己的生命宣示了爱情的真谛,只是她永远不知道老张对她深深的爱与守护,满天星默默地守护在她身边。青春是一个很有亮点的词,我们总是会追忆自己的年少青春,或张扬,或沉静,或疯狂,不论怎样,至少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潇洒走过人生中最美的季节。
曾经小四说过:“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那时的我觉得青春总是淡淡的忧伤,灰暗且没有色彩。可是自从看了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的心被郑微那种疯狂的青春打动了,内心的冲动又复苏了。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抽奖获得了致青春的小说。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看的就是致青春,陪我一起看的是一群热爱文字的文艺青年,这样的记忆让我的心更加澎湃。一直想看的电影,终于在4月底实现了这个小小的心愿,回想起那个场景,心里还是暖暖的。看完了致青春,心里的感受很复杂,因为看到那样为爱疯狂的青春,看到了曾经遗憾的青春,看到了少年人的爱恋。也许爱情的方式是错误的,然而爱情的直觉永远是对的。请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吧,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事情。
我们的一生里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有时正好同路,就会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们遇到了真正想要度过一生的那个人,才会把余下的旅途全部交给这个人,直到最后的终点。青春终将会逝去,不会失去的是我们永远年轻的心。
青春类读后感篇6
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眼花缭乱的书架中,青春、迷茫这几个大字挤进我的眼帘,下意识看了看封面,几个大字陆续重新在我眼前:孤单、无助、迷茫出于内心的一种冲动我买下了它——《谁的青春不迷茫》。
拿回家后,细细品味,不甚欢喜。书上太多感触到我,原来我们都一样,虽然无助迷茫,但……现在,我们依旧在路上。
刘同,中国新生化的作家,一个80后的年轻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会有不同的感受。
“经过这些年,你会发现,每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不是变得现实,而是能够接受现实,我们都一样,正处于期盼未来,挣脱过去,奋斗当下的过程。会狼狈,却更有潇洒,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动荡,不怕转机,不怕突然,不怕变化。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迷茫,还好我们还在路上”。看了这段话,很有感触,也许你认为它太过矫情,但它反映出现的我正在出于拼搏,迷茫的阶段。这时候的我,对初中生活充满激情,充满力量,想证明我可以。奈何空有一场热情,这世事纷纷扰扰,不能静心。连夜晚都布满弥红灯,华灯上,人群扰,旁人闹。连思考的环境都没有。有时候望着被灯染红的夜,吹着燥热的风,我常想:我将来要做什么?这样的努力才能成功?我,到底要怎样学习?究竟,我因什么而学,为谁而学?父母、老是、金钱?不!都不是。夜这么长,明天的.我,究竟该干什么?而回应我的只有耳边吹过的一缕清风……
我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将来的我会怎样,自己究竟为谁而学。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难道我真的喜欢学习吗?真是每一次我考试失利后的迷茫。看了刘同的书后,我明白了,因为他告诉我“你觉得孤单就对了,那是你认识自己的机会;如果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是让你发现光芒的机会;如果你感到迷茫就对了,敢问,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成长本不易。千万别在青春拼搏时选择安逸,也许前方的道路依然看不见方向,望不到尽头。但那又怎样?不能因为暂时的迷茫而对未来充满失望甚至否定自己曾经的努力。我们总在摸索中成长,在跌倒后成长,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开创属于自己的彩色未来。谁的青春不迷茫,其实我们都一样,一样的青春,一样的迷茫。但依旧在路上……
青春类读后感篇7
那天不经意间在图书馆看到《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这本书,这本书是我在高中便已经知晓的一本书,不禁便想拿起来看看。如今,看完后,我突然有些庆幸自己没有在高中的时候看见它。
高中,那个充满热血与干劲的时光现在已经离我很远很远了,现在想到它很怀念,很感叹。怀念那个时候单纯目标明确的我,感叹时间流逝,那个我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在那个时候呢,更多的还是觉得累,累到麻木,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心随时可能会一不小心崩溃。
于是当我翻开这本书开始读时,便产生了一股强大的共鸣。那时的我也跟那时候的七堇年一样,也想过不要在高中呆下去了,不要再一直为了学习,为了考大学而失去那些自由了。可是那个时候的我没有像七堇年那样的勇气,没有勇气出去,没有勇气去我想去的地方。我有的只是哭着对妈妈说:“不要再去上学了,不想读了”。然后在妈妈恨铁不成钢的骂声中,抹抹眼泪,继续坐到了教室。我想那时候如果我可以读到这本书,应该会给我一些反抗的勇气吧。如果可以知道真的可以去大胆追随自己的内心,我应该不会在那时候流下那么多泪吧。如果······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
人都是这样,在看到与自己相同的经历时,就迫不及待的流下眼泪。或许我是觉得和她太像了吧,看的时候鼻子一酸眼泪便慢慢流下来了。在衡水那个高压的状态下,即使没有在市区也不免受到那里的影响。经常听到有高三学生临近高考却顶不住压力而选择轻生,听到学生犯了一点点小错误时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已经忘记那个时候已经对自己说了多少鼓励的话才能面对新的一天。我也想过自杀,可是没有勇气,只能忍住要崩溃的心继续下去。我也想过逃离那个充满骂声的家,让我一个人安安静静。有时候我更喜欢呆在学校,每月一次的放假更多的是回去面对不和的爸妈,夹在他们中间小心翼翼。或许我真的是需要像七堇年那样的勇气。
如今,大学我来到这里,可以说是梦想成真了吧。曾经那么的想离得那里远远地。常常在想,如果可以现在我是不是会不一样,是不是可以拥有更多快乐。可是终究没有那么多如果,如今的我没有后悔,没有不甘。很高兴自己可以走过高三,走到我一直想来看看的南方。只有经历过大三的人才会知道自己的大学是多么来之不易、多么美好。我终究还是像大多数人那样按部就班上了大学,没有疯狂,没有去让妈妈难过失望。我想这样就很好了吧,有些梦想就让它永运存在于我的心中。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梦想,新的目标,充实的过着自己的每一天。有人说这本书用词太过华丽,文章还不够完美。但是这刚好和我那时候一样,热爱着文字,喜欢用浮夸且华丽的词藻书写自己的情绪,把任何一点点的小情绪都放大到无限大。那个时候我们都是这样。
青春类读后感篇8
“成长中的每一次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这是刘同先生在《谁的青春不迷茫》的封面上写的一句话。
拿起《谁的青春不迷茫》这本书,我感觉到了这本书的重量,也许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把可以让我走出迷茫青春的钥匙。而最后,我发现我是对的!这本书改变了我,改变了现在的我,也会改变未来的我!
打开这本书,第一眼我便被这封面吸引了,虽然简介,但是在我看来,却另有一番滋味,于是,我便决定将我看过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说真的,我底气不足,因为我觉得,我写的文字,远不能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翻开书,便看见了刘同先生写的自序,是写给20岁时的他。20岁,离我们也并不是特别的遥远。也许很多人不到20,也许20对有的人来说已经是过去式了!
对于刚上大一的我来说,我对大学一点也不清楚。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规划,似乎迷茫的过着每一天,得过且过而已!
刘同先生在自序中写道“心里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当初我是好不容易考入大学的,四年之后,我该怎么出大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表示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也许对于大多数大一学生来说,这个问题,似乎很迷茫,也许想过,也没有多少人仔细想通过吧。
当然,我也是如此。我曾经这么问过我自己无数次,我的大学,我好不容易考上的大学,我四年后该怎么走出大学?是一无所成,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是为了大学而大学,为了毕业证而大学?还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大学?
正处于青春岁月的我们,在大学里,有着叛逆的性格。也许我们对于生活,并没有想过太多。也许我们想的,只是在大学里面怎么玩的好,怎么过得好。而关于青春岁月该怎么过,有多少人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也许我们四年后,再次回首我们大学四年,问问自己,我们这四年里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们得到的,我们失去的,值得吗?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多,还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多?每天多问问自己,也许。你的大学,就会开始改变!
刘同先生在自序中写到“你爸一直担心的就是你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担心你没有任何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本,担心你连你自己是谁都不知道”。这些话,对于大一的我们,看到后会有什么感触?会是无动于衷,继续“逍遥自在”,每天拿着昂贵的生活费,在大学里“自由自在”?还是会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沉思沉思?想想四年后的你,
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想四年后的你,到底想拥有一个什么的生活;想想四年后的你,该用什么样的状态面对你的亲人?面对你的朋友?
“如何与别人不一样”“不一样”是个特别特别大的命题。而我们,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洋溢的青春的不屈,更想与众不同。如果你是一个大学生,那么你想脱颖而出,这并不奇怪。但是,你想脱颖而出,你努力了吗?如果你没有努力过,你又有什么资格想脱颖而出呢?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未知数,人生路上,需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
刘同先生在自序写到“不如我们定下一个誓约,看看十年之后,我们彼此又在哪里?听着谁的歌,看着谁的字,身边的人又是谁?”十年,我们的人生能有多少个十年?
岁月流逝,人生短暂当我们学会生活,学会面对自己的青春的时候,已经过了多少个十年了?这些个从我们指尖溜走的岁月里,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一个十年的约定。十年之后,再次回首往事,会不会觉得自己的青春岁月里浪费了很多的时光?会不会觉得自己过去的十年不值得?
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当你的青春迷茫时,你是怎么做的?是不管不顾,为了放肆的青春,而浪费青春?还是自己不断奋进,为了未来,拼搏一次?
我们在迷茫的青春岁月里匍匐前行,在无知的岁月里挥霍着我们的青春。我们今年大一,三年后,是否依旧的迷茫,是否依旧的无知?那么,我们在迷茫的青春里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做些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慎重的考虑呢,慎重的思考呢?
借用刘同先生的话:“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如果你觉得你的青春也迷茫,如果你不想让你的人生这么荒废下去,那么,你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了?
青春类读后感最新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