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让我深入理解了书籍中情感的复杂和微妙,读后感应该包含书籍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1
为了读《白洋淀纪事》这本书,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读这本书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在这一本书里,全部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小故事。当时,白洋淀以及周边地区饱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与折磨。在这如此困难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们日子过得十分凄苦,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无比忠诚,对生活充满着热情,对未来有着的无限希望。他们有些人离别亲人,主动参军,打击敌人。有些人身处后方却用各自的办法努力为抗日事业作出贡献,比如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热情招待负伤的八路军,认真开导落后分子等等。
说到中国的抗日英雄,也许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像杨靖宇、张自忠那些抗日将帅,或像白求恩、赵一曼那样的传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男女老少,没有人去描述他们,也没有人去记载他们。他们每一个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对革命有着不灭热忱的人们,才使中国多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与世长存”。正是千百万这样的普通大众,才使我们的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国家日渐繁荣。作为这个国家的每一分子,我们要对祖国充满热爱,要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2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为背景,以亲切轻柔的笔调表现了战争的残酷、生活的艰难和军民之间的友爱;以丰富多彩的笔触描绘了人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书中讲到了日军和汉奸对百姓的迫害;讲到了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游击队;讲到了人民对八路军的帮助和依赖;讲到了百姓们对改革工作的支持……
此书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个人物,名叫双眉。双眉多才多艺,会干农活,能当领导,而且还参加了剧团,唱得一嗓子好戏,还能编写剧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点——好胜。
领导人时总爱给人下死命令,不服从她就生气,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声四起。再加上她好说笑,好打闹,好打扮,闲话就来了。她又没有民心,就变成了人们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组时就决定把她撤了,不让她参加生产组了。幸好老邴来了,他帮助双眉回到了生产组。
双眉被编到了一个“落后组”里,领导一群落后点的妇女。大家都觉得这个组弄不了多久,双眉却不服气,还要挑战全村认为最棒的李三互助组。很快,双眉的组组织起来了,刚开始发生了不愉快,但双眉记着老邴对她说的,要改掉强迫命令的习惯,积极地去开导、动员大家。渐渐地,这个小组团结起来,厉害起来,人们对双眉也大有改观了。文章结尾,伤员们想看戏,有人问:“谁来演啊?”立刻就有人说:“双眉呗!”可见双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了,我也很为她感到开心。
我之所以喜欢双眉,是因为她不服输的心态感动到了我,面对人们的谣言,她选择用事实来证明自己,也会改正身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一个聪慧能干又知错能改的姑娘,谁不喜爱呢?
其实不只是双眉,书中许多妇女都是这样的。她们聪明能干,丈夫参军后担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顾老人,抚养孩子,还要做地里的农活;她们识得大体,家里人参军不反对,只是在心底默默挂念,支持共产党的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学;她们善良朴素,八路军来了总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着,即使自己在啃硬馍馍,伤员来了也是细致入微地照护着,让人感到心底一暖。
这些农村的妇女们是十分平凡的,也许过了三代,人们就会忘记了她们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们为抗日事业,为国家的未来做出奉献。政治书上说:“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我们也要学习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妇女,学习她们朴素的作风;学习她们逆境中求生的坚韧意志;学习她们为他人着想的奉献精神,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3
荷花淀,是一个一听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美丽容貌的地方。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或记得,在白洋淀也有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他们为革命参军,他们为土改与地主斗争,他们为生产帮助他人。
?荷花淀》是孙犁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善良、贤惠、通情达理,虽然没有文化,但是绝不落后的水生嫂的.形象。男人们才走了几天,她们就每人找了一个理由去探望丈夫,表现出她们对丈夫深深的爱。虽然没有如愿见到,有点小情绪,但很快就又说笑起来,可见水生嫂和其他女人都很乐观、多情。
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加快,但是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的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来,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她们坚定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她们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也纷纷拿起了枪杆子,当上花木兰,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队伍。
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万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她们是那么的平凡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英勇和伟大!对待爱人和同胞,她们有着无限的爱和包容;对待敌人和地主,她们是爱憎分明、毫不手软。我不禁对这些“水生嫂”们肃然起敬!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4
有位著名大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读书。可见,读书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个寒假,我又认识了一位“朋友”,他叫做‘白洋淀纪事’。在作者出神入化的描写下,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是一本描写游击队抗日故事的一本书,书中介绍了许多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给我印响最深的是原生,他17岁时就参加六年了村里组织的抗日游击队,跟着部队去抗日,这一走就是8年,家里留着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子,自己一走就是8年,家里没有任何原生的消息,所以,原生那不争气的妻子开始故意刁难原生的父母,最后跟着一个有钱人跑了。幸好一位善良而又勤劳的姑娘帮助原生的父母干家务!没错,她就是秀梅,原生小时候的玩伴!她每天准时到原生家干活,任劳任怨。一直坚持了许多年!在原生的妻子与原生的父母争吵时,秀梅和小五赌气说不嫁人!这8年里,原生拼尽全力打鬼子,到最后,别人家的抗日队员回来了,只有原生没回来。过了几日,秀梅与原生的`父母耕地,远远地望到一个八路军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马,原来是原生!
第二天,就有人来报,说原生在战场上活捉了蒋介石的旅长,要在全村里表扬。
场面十分壮观。全村老老少少全部都来了,都为原生而高兴和骄傲!
第三天,原生就要回部队里,原生的父母将家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原生!后来,原生就又走了,又回到部队里,为人民而战,为新中国而战!
当然,自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为了大家舍小家的人数不胜数,为了新中国而披荆斩棘、在所不辞,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五星红旗,用自己的脊梁为中国撑起一片天地,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有条件去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回报社会!所以,从此刻开始,让我们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为最好的自己去奋斗!让时代的接力棒在我们的手中更加熠熠生辉!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篇5
生活在安逸时代的我们对战争没有过多的认识,如今的和平生活也渐渐让我们淡忘着那些战争年代的故事。在冀中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抗日的烽烟逐日蔓延,一群朴实淳厚的农民们挑起了抗日的重担。
这个小村庄很平凡,确切说这一本书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可言,只有一些朴实的农民兵奋斗着。也许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就义让我们难忘;又或许黄继光堵枪眼的赴汤蹈火;也有刘胡兰的15岁舍命为国家。革命需要英雄,但是革命的胜利同样需要千百万平民百姓的付出。如果说英雄们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明灯,驱散四周的阴霾,那么觉悟的人民群众即是缓缓升起的朝阳,更是让黑暗无所循行。
众多情节中,我一直对其中一个耿耿于怀:讲述的是一个刚刚年满15岁的小伙子,原生,在同村人秀梅的指导下走上了抗战之路的故事。在早些年原生的父亲就给原生定下了婚事,一个大他5岁的农村女子,小五。原生跟随部队一走就是好几年,秀梅成了村里的干部,其实很多妇女面对的都是这样孤寂的生活,丈夫常年在外打仗,杳无音信,那些明事理的妇女还好,觉得自己的.丈夫为国家做了贡献,感到无比光荣,尽管丈夫牺牲在战场。可是总有一些顽固的落后派不会这样认为,而原生的妻子小五就是这样一个人。战争,时间过得多快,每个人要想的,要做的,又是多么丰富啊。小五渐渐不安静起来,先是经常和婆婆吵架,后来经常住在娘家,偶尔回家一次,就和婆婆吵架,秀梅在劝说小五时说道这样几句话:"光荣不能当饭吃、当衣穿;光荣也不能当男人,一块过日子!这得看是谁说,有的人窝窝囊囊吃上顿饱饭,穿上件衣裳就混得下去,有的人还要想到比吃饭穿衣更光荣的事!"尽管是句句在理,可是对于小五来说这些话并没有对她产生影响,还是毅然决然的和原生离了婚。其实这一故事的小插曲反映的就是封建的落后思想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对我国抗战的不自信,但值得庆幸的是后来我们胜利了!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也许我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我们需要坚信我们在做好普通人的同时也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我们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我们远离了战争的烟火,那么我们更需传承白洋淀的精神,谱写出我们的青春华章!
白洋淀纪事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 初中读后感5篇
★ 跛乞丐读后感5篇
★ 宽容读后感5篇
★ 数学书读后感5篇
★ 鼠小弟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