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以下是职场巴巴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旋转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旋转现象的兴趣及探究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
2、探索使物体旋转的方法。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陀螺、风车、溜溜球、地球仪、飞盘、旋转玩具、绳子、珠子、纸、筷子、纸杯、蛋糕盘
2、课件制作:旋转的轮胎、电扇、水车、洗衣机、飞机的螺旋桨、木马
3、音乐《表情游戏》《动感智慧树》
三、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音乐游戏入场,激发幼儿的兴趣。
2、感知发现
教师:哇,玩具王国里有这么多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吧!
幼儿尝试玩各种玩具,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
3、交流归纳
教师:现在请我们的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刚才你们在我们的玩具王国里面玩了什么玩具?是怎么玩的?
幼儿:我找到了陀螺
教师:请你来玩玩看,小朋友们看,我们的陀螺怎么样啦?
幼儿:转起来啦!
教师收回陀螺,小结:对我们的陀螺会旋转......
4、探索
教师: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你们看。
幼儿:纸杯、纸、筷子、蛋糕盘、绳子、珠子
教师: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试试让他们也旋转起来呢?
幼儿:想
幼儿操作材料,教师巡视指导并用dv拍下。
5、播放dv,请幼儿观看,小朋友想的各种办法。
6、拓展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呢?
幼儿:风扇、飞机、轮胎等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哦,对我们的风扇会旋转,那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幼儿:夏天的时候会很凉快。
7、游戏播放音乐《动感智慧树》和幼儿一起舞蹈。
教师:那我们的身体可以旋转吗?有哪些地方可以旋转?
幼儿:手指、头等
教师:我们一起随音乐来旋转我们的身体吧!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特点及作用,简单了解轮子的发展史。
2、能说出一些有轮子的物体,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探究能力,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科学实验“为什么轮子都做成圆形的”,不同形状的积木、木板、不同交通工具的图片、幼儿带回自己的玩具车、旅行箱、旅行袋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激趣。
师:如果汽车没有轮子,会怎么样?有没有方形的、三角形的或者别的形状的轮子呢?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们有没有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呢?
二、科学探索。
1、实验一:汽车没有轮子会怎样?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两辆汽车玩具(其中一辆拆掉轮子),让幼儿比较哪辆车跑得快?
小结:汽车没有轮子,就跑不快,也跑不远,很快就停了。
2、实验二:谁会滚动。
教师出示木板搭成的小斜坡和不同的积木(正方体、圆柱体、球体、三角体),让幼儿猜一猜哪种积木在斜坡上滑得最远、最快?为什么?
幼儿进行试验,验证猜测。
小结:圆柱体、球体能滚动,正方体、三角体积木不会滚动。能滚动的圆柱体、球体比不会滚动的'正方体、三角体滑得远。
3、实验三:一指功。
教师出示用篮子装的10本厚书,请幼儿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教师在篮子下铺上4根纸筒(保鲜袋里的纸筒),请幼儿再次尝试能否用一指推动它。
师:为什么在篮子下放了纸筒就能一指推动篮子呢?
教师小结:把篮子放在几根滚动的圆筒上运送东西,很省力,不仅运得快而且多,车轮就是这样在人类搬运东西的劳动实践中逐渐发明的。
三、感知轮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会用到轮子吗?装上轮子有什么用?
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
2、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带孩子们外出活动时随处可见形态各异、五彩缤纷的鲜花,他们对色彩很感兴趣,同时对大自然中美丽的.花朵也是情有独钟。自春晚过后,刘谦表演的魔术便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孩子们也经常讨论着神奇的魔术表演,有的甚至跃跃欲试尝试着表演简单的魔术。为了将以上两点有机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本活动。活动主要涉及科学领域,在活动中使幼儿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制作乒乓球小花,并通过各种方法尝试让小花转起来,通过探索对水的吸附力有直接的认识,并在整个活动中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操作,体验旋转带来的快乐,产生对科学操作活动的兴趣。
2.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尝试用剪刀剪硬质物品,学习用废旧乒乓球制作旋转的小花。
活动准备
1.废旧乒乓球若干,剪刀、泥工板每人一套,清水、小筐每桌一份。
2.录音机,轻音乐及欢快音乐磁带。
3.“闯关”幻灯片。
4.魔袋一个,不同材质的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小花”,导入活动
1.老师扮魔术师,从魔袋里依次变出不同材质的小花,导入活动内容。
2.鼓励幼儿通过闯关成为神奇的魔术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制作旋转的小花并探究旋转的奥秘
1.引导幼儿闯第一关“观察关”。播放幻灯片1,老师变出乒乓球小花,请幼儿在观察外形的基础上说一说其制作方法。
(1)这朵小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谁能说一说是怎样做成的?
(2)师生小结乒乓球小花的制作方法,强调剪刀剪硬物的技巧:用半个乒乓球做花朵,用剪刀剪出你喜欢的花瓣形状,剪刀用力要适当,注意花瓣要剪均匀,一朵漂亮的小花就做好了。
2.引导幼儿闯第二关“动手关”。播放幻灯片2,用剪刀、乒乓球制作小花,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闯第三关“探索关”。播放幻灯片3,利用学具让小花旋转起来。
(1)幼儿自由探索:请你试一试,如何让你的小花转起来。
(2)提供泥工板、清水,引导幼儿将小花底部蘸少量清水放在泥工板上不停旋转。
(3)小结幼儿操作,肯定幼儿的探究。
4.引导幼儿闯第四关“揭秘关”。播放幻灯片4,初步了解水的吸附力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小花为什么一直转,不容易掉下来。
(2)师生小结:必须有水,小花才不容易掉下来,水的吸附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板子的倾斜度决定小花旋转的速度。
5.游戏“看谁转得快”,让幼儿亲自尝试如何让小花转得更快。
现在请小魔术师运用你的魔法让小花转得更快,在规定时间内比比看,谁的小花转得又快又稳,不会掉下来。
三、小结幼儿操作情况,引导幼儿感受旋转的快乐
1.幼儿用肢体动作扮演小花,随欢快的音乐旋转。
2.鼓励幼儿寻找生活中更多旋转的物品,萌发探究的兴趣。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视觉暂留造成的奇妙现象。
2、在游戏中体会两种颜色相配的陀螺旋转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奇妙现象,并能认真记录。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陀螺转动时颜色的奇妙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奇妙的视觉暂留现象。
活动准备
塑料陀螺(幼儿人手一个)
自制彩色卡片若干
实验大记录表一张
幼儿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份)
油画棒
有关视觉暂留的几种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陀螺,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兴趣。
1、玩陀螺
师:宝贝们,大家快来看看,图片上的两位小朋友在玩什么呢?他们看起来玩的很开心。大家玩过陀螺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呢,一会儿就让你的陀螺宝宝随着音乐一起舞蹈吧!音乐一停,陀螺宝宝的舞蹈也要暂停,他们要休息一会儿。宝贝们听明白了吗?好,跳起来喽!(播放音乐)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们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引出彩色卡片
师:刚才老师也玩了玩,确实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宝宝说“我有点冷,我不想玩了”。哦,原来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宝宝也怕冷,所以他不愿意和我玩了,不过,没关系的,侯老师给它准备了一顶好看的帽子,这样,它出来跳舞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冷了。大家看我给陀螺宝宝选择的小帽子吧。(出示彩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卡片颜色)好,现在我要请它跳舞给你们看了。(音乐开始,教师分组给幼儿展示旋转的陀螺)
3、尝试第一张卡片
师:有的小朋友说他也想来试一试,那我们快来试试吧,看看你们转动陀螺时能发现什么小秘密?现在请小朋友给你的陀螺宝宝戴好帽子,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试试吧!等陀螺宝宝停止跳舞以后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告诉我们。(提供红黄卡片,播放音乐,幼儿旋转陀螺,教师观察)
二、尝试验证,感知色彩变化,学会简单的记录
1、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大声告诉我们你发现的秘密。(出示记录表,幼儿回答,教师作好示范记录)好,大家的小眼睛都特别亮,表现都很棒,你们可以为陀螺宝宝得到第二顶帽子,让我们转转看吧!看看这次有什么新发现?
2、提供红蓝卡片,幼儿旋转陀螺,再次探索颜色变化。
3、请一位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陀螺转动前和转动时的颜色变化,并请另外一位幼儿帮着做好记录。
4、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所以可以得到更多的帽子,那我们赶快来发现其中的秘密吧!(幼儿每人一张记录表,各种颜色卡片)播放舒缓的音乐,幼儿操作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5、请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说说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小结:宝贝们,你们都很了不起,就是一个个小科学家呀!发现了这么有趣的现象,那咱们来想想,为什么两种颜色转动起来就会出现一种新颜色呢?(幼儿回答)鼓励幼儿的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观看视频,展示几种有关视觉暂留的小玩具,再次引起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
师:伟大的科学家伯伯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了,并给这种奇妙的现象取了个名字,叫做“视觉暂留”。当我们看卡片时,看到了红色,在转的时候红色不会马上消失,而会在眼前停留几秒钟,紧接着黄色也映入眼前,两种颜色就重叠起来了,也就形成了新的颜色——橙色。
2、引起兴趣
师:原来视觉暂留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呀,就连好看的动画片也是根据这个现象制作成的,老师也试着根据这个科学原理做了一些小玩具。(出示玩具,简单操作,让幼儿说出发现的小秘密,并请幼儿来玩一玩。)看来我们都可以当小魔术师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能发现好多的小秘密。请小朋友慢慢去发现吧!
3、小结
宝贝们!今天大家和侯老师一起见证了陀螺的颜色变化,还了解了“视觉暂留”现象。一会儿我把这些好玩的玩具放到咱们的科学探究区,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来玩。
四、活动延伸
宝贝们,今天老师和你们在一起特别开心,我想和你们继续做好朋友,同时,我有两个小愿望想让你们来帮我实现,我想看看三种颜色或多种颜色的陀螺转动起来的变化,那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制作好吗?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我想知道生活当中哪里还有视觉暂留的现象,也请小朋友用心去观察,把你们的发现分享给老师和小朋友。
五、活动结束
幼儿整理活动所用物品,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总结
此活动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陀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结合美术元素让幼儿感知旋转陀螺的色彩变化,知道两种颜色相配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在活动中,我觉得整个活动思路还是很清晰的,孩子们的探索兴趣也被较好的激发着。在提问和回应上,能做到简洁、明了,能运用指向性明确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思考和探索,幼儿通过尝试、感知,实验在玩中发现科学秘密,积极性很高。由此过渡到“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再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也萌发了他们今后继续探索的愿望。不过,在活动中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比如引出“视觉暂留”这一科学现象后,应当再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来给幼儿作出解释,使幼儿更容易接受,今后需要不断改进,以求更上一层楼。
大班旋转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车轮滚画,初步感受车轮花纹的美。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用车轮作画的兴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重难点:
用车轮滚画出弯弯曲曲的线和直线。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感受车轮花纹的美。
活动准备:
1.经验:区分曲线和直线。事先请每个幼儿带一辆玩具车来幼儿园。
2.图片山、马路,幼儿用纸数张,每组浓度适中的颜料(红、黄、蓝、)容器内放海绵以免流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老师,我们来向老师们问声好吧!
瞧,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玩具啊?(出示小汽车)噢!原来是小汽车。“大家好!我是小汽车。”我们也和他打个招呼吧!(小汽车你好!)
2.师:小汽车最喜欢旅行了,他去过高山,去过海边,去过沙漠等很多很多的地方,那些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二、出示范画,讲解小汽车开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几座连绵的山)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小汽车开到了哪里呢?小汽车在山上开出了几条弯弯曲曲的曲线。
(教师一边讲,一边示范小汽车在山上开)
2.出示图片(马路背景图)
师:现在小汽车又开到了马路上,他也留下了脚印,他开出了几条直线。小汽车是怎么开的?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呢?
(幼儿上台示范)
3.师:老师想把小汽车开在山上的、马路上的脚印留下来。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4.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今天老师也有一个好的方法。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三、教师讲解车轮滚画的方法。
1.轮子蘸上颜料开到白纸上,轮子的脚印看得更清楚、更漂亮了。先让车子在颜料盆里前后开开,让轮子滚上颜料,然后把车子放在纸上开一开,开的时候不要倒车。
2.我们开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撞到别人的车,看见别人的车过来的时候你可以让一让。
3.小汽车的脚印好不好看?就像一幅漂亮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叫车轮滚画。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车轮滚画?那就用你们的小汽车在纸上试一试吧,在画的时候,你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小汽车开到了什么地方,开的是什么线?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大胆尝试及色彩表现,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清洁。
五、相互欣赏、评价。
活动反思:
小汽车是幼儿比较喜爱的玩具,“车轮滚画”让幼儿尝试用车轮作画,通过观察色彩和路线等变化,使幼儿从中体验到用车轮作画带来的乐趣和新奇。
活动开始时,我向幼儿展示最熟悉的小汽车,以小汽车喜欢旅行导出活动内容,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第二个环节中,向幼儿讲述弯弯的曲线和直线。在这个环节中,我分别出示了两张范画:“几座连绵的山”和“马路背景图。”通过示范小汽车开在山上和马路上,启发幼儿探索发现小汽车在山上开出了弯弯的曲线,在马路上开出了直线。在第三个环节中向幼儿讲解“车轮滚画”方法:小汽车喝饱水,前后滚一滚,放在纸上开一开。第四个环节中,我请幼儿上台拿一辆自己喜欢的小汽车,让小汽车沿着轨道去旅行。再此之前,我提出了如下作画要求:
1.小汽车在纸上没有留下小脚印的时候,要及时给小汽车加点“油”。
2.小朋友开车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撞到别人的车,看见别人的车过来的时候可以让一让。
3.小朋友开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的小汽车开到了哪里,开的是什么线。最后我选用拟物的方式,师是火车头,幼是火车尾,开车前进欣赏大家的画,孩子的兴趣特别浓,在玩中学。
整个活动从整体效果来看,课堂气氛比较欢快,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发现小汽车可以开出弯弯的曲线和直线。在操作活动环节,幼儿在宽松的、愉悦的氛围中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美术创作的乐趣。通过不断的上课、反思,我也意识到本次活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美术活动,活动中教师讲解部分要尽量简明扼要,留给幼儿充分作画的时间。同时需要注意用词的规范性,在活动中应强调将小汽车在山上和马路上的脚印留下来,而不是画下来。并要提醒幼儿要懂得合作,以现实中的交通安全约束幼儿,要求幼儿在拐弯的时候稍微慢一些,避免车子开到轨道外。
通过这次一课三研教研活动,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任何细节都是不容小视的,教师需要关注课堂中任何点点滴滴,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次教研活动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为日常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旋转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