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多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是会进行教案的写作的,教师们编写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将知识传播给学生,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教案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篇1
?青蛙与蜻蜓》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利用熟字,辨析比较,认识生字。
4、了解益虫对人类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认识并书写生字词。
2、借助诗歌内容理解字义,归类认记同声旁的汉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青蛙、蜻蜓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小客人,看一看认识吗?(引出课题)并齐读课题,然后问:“你们想不想成为它们的好朋友?”可是,要和它们交朋友,就必须闯过他们设的三道关,你们有信心吗?来,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维持兴趣,游戏学文。
第一关:认识我们的字宝宝。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注音,还可以组词,说话、说识字方法等。
(2)重点观察“蜻”“睛”、“静”的字型有什么相同之处。(指名回答)
(3)找课文中带有“青”字的字。
(4)回忆学过的字中带“青”的字。
(5)观察带“青”的字的音,发现问题。(大多数带“青”的字的读音和“青”相同或相近,因而我们可以采用“读半边”的识字方法来识字,但有一些字的声旁就不一定准确的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所以,我们也要养成查字典或请教别人的好习惯。)
(6)请学生再观察一下本课最难写的字──静。(指导书写)
第二关:了解我们的故事。
1、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对青蛙和蜻蜓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汇报,)
2、在你的心目中,青蛙和蜻蜓的表现如何呢?(指名说,然后带着自己的感情读一读课文。)
3、指导感情朗读
4、怀着感激之情齐读全诗。(同学们,青蛙、蜻蜓这些益虫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捉了许多的害虫,保护了庄稼和一些植物,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感谢它们,让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第三关:背诵我们的儿歌。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恭喜大家顺利过了这三关,现在你们已经成为青蛙和蜻蜓的好朋友了。很高兴,是吧!但不要忘记了做为朋友,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它们,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哦!
小学语文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看图能熟练地读拼音。
2.积累词语。初步知道这些词语在生活中的用法。
3.正确书写"一、二、三、十"这四个字,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并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
二、教学准备
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课文插图、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拼拼读读"。
1.教师出示有关图片,提问:图片上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贴在黑板上。
2.出示图下面的拼音,学生自由拼读。
3.指名读,其余的同学评议。
4.请"小老师"带全班同学读。
(二)学习"词语超市"。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有趣的词语朋友,谁认识它,它就会和谁做朋友(出示词语卡片)。
2.指名认读词语卡片:上学、学校、同学、书包、读书、写字。
3.小组认读卡片比赛,全班开火车读卡片。
4.创设情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图,你能用上面的1个或者几个词语说一说这幅图吗?
(教师对一次能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词语的同学进行表扬。)
(三)学习"写字"。
1.出示田字格,带学生认识田字格。
2.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
3.教师范写"一、二、三、十"四字,提示写字要求:写横时,右边稍高,写竖时要写直。
4.指导写字姿势。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语文生活"。
1.出示图1,创设情景。星期天,安安和爸爸、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咚咚咚,有人敲门,是谁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妈妈的好朋友王阿姨,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小组内合作表演。
4.指名上台和老师配合表演。
出示图2,星期天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了星期一,安安背着书包上学去,走着走着,安安看见杨老师正走过来,这时,安安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1.同桌讨论,相互说。
2.指名说,同桌配合表演。
创设情景3:
放学了,安安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妈妈早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他了。这时,安安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二)。
安安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都会使用文明的语言,大家一定都很喜欢他,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和安安一样懂礼貌。
小学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培养爱美的情趣。
2、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
1、重点句子的理解(两个拟人句、一个问句),说说雷雨后的景象。
2、让学生感受虹的色彩美和形状美。
教学难点:
1、课文最后一个问句的理解。
2、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感情朗读词语和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小朋友,喜欢虹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5课《虹》,谁能读好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生字并组词
2、重点提示:“夏“”彩“
3、听写词语:夏天、雷雨、出现、美丽、彩虹、一道
4、校对词语,选择喜欢的词语读读(出示投影)
三、学习课文
1、通篇感知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经常会下雨吗?
(2)下雷雨前,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那雷雨过后呢?你们看!(出示雨后大自然的动画图)
(3)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感觉怎么样?(自由说)
2、学习第1段
(1)雷雨后的景色多迷人啊,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读读第1小节(感受一下雨后的景色)
(2)谁想来读读、指名读。
(3)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读,看看你读懂了些什么?
(4)山啊,树啊,好像洗了个澡。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来读读。
b、说说你们从这个句子读懂些什么?
c、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d、那么舒服,他们肯定很开心,山和树会说些什么?想想这时你就是山,你就是树,你想说些什么?(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可以站起来)
(5)稻子啊,玉米啊,全都喝了个饱。
a、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自己读读这句话。
b、读懂了些什么?
c、是啊,雷雨前他们渴得难受,今天终于吃饱喝足了,真舒服、真痛快!那它们又会说些什么?
d、能读好这句话吗?(表情、动作)
(6)你们读得真棒!雨后的大自然一片清新自然,多么干净、多么精神,它们可舒服啦!能读出这种舒服、开心的感觉吗?(加上你的动作、表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看着那么美的景色,那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背诵)
3、学习第2段
(1)雷雨过后,大自然转眼变得特别干净、清新,小朋友,你们看太阳公公出来了,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想不想再仔细地看看彩虹?看到那么美的彩虹,你们想对彩虹说些什么?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第2段。
(4)指名读读。(评议)
(5)指导朗读:“是谁飞上蓝天,画成了这座七彩的桥?”谁来读好它。
(6)会用“是谁”说个问句?
(7)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总是要问吗?(质疑解答)
为什么说彩虹是座桥?为什么彩虹是座七彩的桥?
(8)想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让小博士来告诉你!(出示彩虹形成原因)
(9)你读懂得了什么?可能有些还不懂,等你长大了就会慢慢明白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1小节。
(10)背诵、配乐(指名配乐、集体配乐)
四、雷雨后出现的彩虹太美丽了,小朋友都很投入,我们再来陶醉一番怎么样?合上这优美的音乐把课文读读。
五、看到这美丽的彩虹,小朋友都呆了,老师还要让你们惊呆,还有更美的呢!你们看!(出示各种各样的彩虹组图)
想不想把眼前的美丽留住,合出你的纸和笔画画彩虹(你觉得彩虹的样子是怎么样的就怎么画)
小学语文教案篇4
教 学
目 标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 学
过 程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 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小学语文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
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较完整地转述;
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
(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
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
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
(二)好,老师特别想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
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
3.如果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
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
(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
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
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
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回答。)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如果我们有机会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
二、总结下课。
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像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忽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
小学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教学准备: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玫瑰花吗?
春天到了,小鹿在门前的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我们去看看吧。
揭示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自学生字,质疑问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主识字交流: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已认识的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结合经验理解:一瘸一拐结合图理解:花骨朵
3、引导质疑:
预测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鹿弟弟先说这玫瑰白栽了,后来又说没有白栽呢?
三、读读演演,解决疑难
根据学生质疑,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一)学习1-4自然段
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鹿弟弟为什么说,哥哥的玫瑰白栽了?
1 出示一组句子,找出文中的一对近义词:
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理解“渐渐”,体会小鹿栽种玫瑰的辛苦以及对玫瑰的喜爱。
2 体会小鹿没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理解“惋惜”。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二)自学5-8自然段
1 师:要是能看到小鹿栽种的玫瑰开花时的样子,该多好啊!小朋友们,想看看吗?
读一读第5-8自然段。
2 老师扮演小鹿,发给学生“黄莺”和“微风”的头饰,引导学生扮小鹿的朋友,告诉小鹿玫瑰开花时的样子。
3 学生自由分组研究角色,表演课文5-8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开发文本,拓展表演:
电脑出现小兔的画面,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小兔是小鹿的好朋友,她悄悄地拍下了玫瑰开花时的情景,今天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小鹿,祝它身体健康。(电脑出现玫瑰盛开的画面)
再现童话情境,激励学生充当小鹿的各种朋友,告诉小鹿看到的玫瑰盛开情景。
随机理解“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指导朗读。
五、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篇7
教材分析
?酿》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课时,由于误读“酝酿”的“酿”字所引发的故事,赞扬了一位小学生刘东东真诚地帮助老师纠正错误和语文老师知错就改的坦诚品格。
学情分析
我是一位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新老师,所以在教这一课的时候有着特殊的情感。我所教的这个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很活跃,想象力丰富。但就是欠缺耐心和细心,做事很马虎。所以在教学中,我的重点是放在学习人物品质上,联系实际生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耷拉、朗诵、照例、橡皮筋、练习、焕发、酝酿、肃穆、气氛、皱眉、捣乱、缺乏、没精打采、平心静气、柔和悦耳、不可名状”等词语。
2.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做人要坦诚,对人要真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
1.“酿”这个字该怎样读?
2.你能用“酿”字组个词吗?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个结构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东东心理变化的句子。
2.东东的心理有什么变化?(惋惜—懊恼—担心—紧张—高兴)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为什么东东的心中流淌着暖流呢?(承认错误,受到表扬)
5.听了刘老师的话,你对她有什么新的认识?(知错就改)
四、总结全文,体会人物性格
1.你最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2.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五、作业布置
请你和家人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小学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概括、圈划、评点等方法,了解课文的内容,深刻认识“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2、在品词炼句中,体会科学家善于发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发问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和手段:情景创设、小组讨论、板书归纳法、
散读、默读、质疑等方法。
教学程序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资源运用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题。
二、感知文本。
老师吹肥皂泡、竖不到翁。
激趣导入:这些都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我们是否留意过?留意之后又做些什么呢?也许大家不知道这些看似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都蕴藏着伟大、鲜为人知科学发现。有时老师在想:为什么这样的现象对我们来说是熟视无睹?为什么我们与伟大的科学发现总是失之交?我们缺少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叶永烈先生去做一次科学探访,或许我们会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找到一些答案。
1、 朗读录音:
要求:文章写到了哪几个有趣的生活现象?从这些生活现象中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什么?
2、 板书:
洗澡水的漩涡 漩旋涡与地球自转有关
蚯蚓的分布 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睡者的眼球转动 睡者的眼球转动与做梦有关
(穿插关于18小节表述不当的质疑)
学生交流。
1、 学生认真倾听。
2、 交流明确。
三、研读文本。
四、联系生活,拓展迁移。
提出话题:三个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现象、三个生活中的问号让三位科学家开启了科学的大门,揭示了让世人瞩目的科学真理。可是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要发现真理说难也并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1、老师提出小组讨论要求
2、老师明确讨论要求、巡视指导。
3、、适时追问引导:
a三个事例中哪些词句能具体说明科学家有敏锐的目光?
b 善于思考又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c 齐读15、16小节,你觉得又能给你什么启示呢?
4、、归纳小结:科学并不神秘,科学也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板书),不断探究,不断思考,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解答了“一百个”(板书)问号“之后”(板书),才能把“?”拉直变成“!”(板书)也就是找到真理。
1、 据我所知,在人类的发明,类似这样的例子何止这三个?同学们能否再介绍几个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2、 读完了课文,了解了人类科学许多感人故事,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3、:难道我们的收获而已吗?大家有没有一种想亲身一试,做一回勇敢的实践者的愿望呢?
4、小结: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真理,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勇气”。愿今天的课能送给大家一双慧眼、一颗慧心、一双巧手,赶快抓住你身边、脚边、手边的每一样事物。“五千个哪里,七千个怎样,十万个为什么”之后,你也会从平凡走向伟大。
1、学生研读文章(圈划批注)。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4集体朗读、个别朗读。
1、同学们交流课前收集的信息。
2、学生交流。
3、交流: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以及曾经产生的疑问。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