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案应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安排,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站起来站起来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篇1
活动来源
科学活动“大大小小的蛋宝宝”的活动目标是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并知道鸡、鸭、鸟都会生蛋,而且蛋有大小和颜色的异同等。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观察各种蛋宝宝的不同特点——给蛋宝宝按大小排列——分享美味的蛋羹的活动,激发幼儿对蛋宝宝的兴趣,蛋是幼儿经常要吃的食物,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蛋,知道不同蛋有大小之分,并能按大小排列,尝试对应。
2、知道蛋有蛋壳、蛋清、蛋黄。
3、会爱护蛋宝宝。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蛋宝宝的结构,认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2、小班幼儿自己动手剥蛋宝宝,很多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差。
活动准备
1、鸡、鸭、鹅、鹌鹑图片各一张。
2、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的玻璃碗。
4、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
5、跟餐厅师傅协调,早点安排吃茶叶蛋。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早点吃的什么啊?
幼儿:茶叶蛋。
师:那小朋友知道茶叶蛋是什么蛋变的吗?
幼:鸡蛋。
师:哇,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啊,都知道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样的蛋宝宝,我们一起喊他出来:“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师边说边从身后滚出蛋宝宝,(让幼儿感知蛋可以滚动)并问:“这是什么蛋呀?”幼:“鸡蛋”。
二、基本部分:
1、师:今天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蛋宝宝正在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幼儿分散找蛋宝宝,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2、“我们班的小朋友太棒了,找到这么多的蛋宝宝啊,小朋友看看这些蛋宝宝一样吗”鼓励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宝宝的大小,颜色、分量上来比较蛋。(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师提醒幼儿幼儿这些都是生蛋,在拿蛋过程中告诉幼儿要小心,不要用力捏,不要把蛋掉在地上,保护好蛋宝宝。
3、师小结: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那你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吗?(请幼儿自由说一说)
4、教师出示图片逐一验证:鸡蛋——鸡妈妈的图片,鸭蛋——鸭妈妈的图片,鹅蛋——鹅妈妈的图片,鹌鹑蛋——鹌鹑妈妈的图片。
5、师:小朋友,动物妈妈要比比谁的宝宝大,谁的宝宝小?你们来帮帮它们好吗?幼儿说出自己的排列顺序。(每4人一组,各组请一名幼儿发言)
6、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是将蛋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有的.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7、小朋友,这些蛋宝宝的大小,重量、颜色都不一样,那它们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想看一看吗?(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蛋看清里面的想法)。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让幼儿观察并知道所有的蛋宝宝都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蛋清都是透明色的,蛋黄都是黄色的,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可不能挑食啊。
8、师:那剥下来的蛋壳你们知道可以做什么吗?(幼儿自由讨论)师出示各种蛋壳工艺品、蛋壳粘贴画给幼儿欣赏。
9、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小朋友知道那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请幼儿自由发言后,播放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蛋宝宝。)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打开的蛋送到厨师爷爷那里,让厨师爷爷帮我们做成美味的蛋羹吧!离开活动室。(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1、在美工区中指导幼儿做蛋壳粘贴画。
2、品尝蛋羹。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相信孩子们真的很棒。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篇2
活动背景:活动结合“小小蛋儿把门开”展开的。蛋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他们经常吃蛋,对蛋有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怎么样让蛋宝宝立起来,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让幼儿在与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借助各种材料去感知、体验、探索怎样让蛋宝宝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体验操作的乐趣。
2.乐于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点: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尝试改变报纸和毛根的'外形让蛋宝宝站起来。
经验准备:知道蛋易碎的特点,懂得要保护好蛋。
物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由家长准备)、橡皮泥、沙包、报纸、毛根、棉花、积木、瓶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1分钟)
1.出示蛋宝宝,它是谁?我们来跟蛋宝宝打招呼。
2.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站起来,你们觉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吗?我们来试试。”
二、探索操作,在无支撑的平面上让蛋站立。(2分钟)
1.讲解操作要求:
(1)蛋宝宝很容易碎,要小心保护。
(2)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来?(因为蛋宝宝圆圆的)
三、幼儿操作,运用各种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18分钟)
(一)第一次操作(8分钟)
1.师:“蛋宝宝们可想站起来啦,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材料帮助它。”
2.出示各种材料,一一认识。
3.讲解操作要求:
(1)选一样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成功后再选别的材料。
(2)保护好蛋宝宝。
(3)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的?“
5.请橡皮泥、沙包、瓶盖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并分别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方法。
6.“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帮助蛋宝宝成功站起来了,可是积木、棉花、报纸、毛根成功的很少,你们在运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7.小结:“大家再动动脑筋,要变一变它们的形状,就能用报纸、毛根、积木、棉花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7分钟)
请幼儿演示报纸、积木、棉花、毛根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师小结活动情况。(2分钟)
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孩子通过实验操作来寻找让蛋站立的不同方法;
2、 学会用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3、 体验实验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煮熟的蛋,一些衬板、瓶盖、毛线,集体用的记录表格,视频转换仪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材料,猜测哪些材料能是蛋站立;
1、出示蛋,请幼儿说说蛋能站立在是、桌面上吗?(不能)
2、介绍辅助材料(衬板、毛线、瓶盖),请幼儿猜测哪些材料能使蛋宝宝站立,并记录在表格中。 二、学会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1、幼儿动手实验,进行验证。
2、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补充完成表格的记录。
瓶盖能使蛋站立,衬板不行,毛线也不行。
3、提出问题:毛线可以使蛋站立,但是怎样做才可以呢? 三、操作实验,寻求毛线使蛋站立的.方法;
1、孩子第一次操作,教师指导;
提醒孩子可以用绕的方法将一条长长的毛线绕成圆圆的,使蛋站立。
2、介绍孩子的实验结果,从中引出同样是绕毛线,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没有成功,并利用视频来比较从中找出原因:圆圈的大小决定蛋是否能站立。
请成功的孩子为大家示范他是怎样绕的;
3、孩子借鉴他人的经验第二次实验
教师要提醒孩子注意圈的大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请孩子说说是否成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大米、瓶盖、橡皮泥、扭扭棒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动画蛋宝宝,引起幼儿注意。师:“小朋友们好,我们是鸡蛋宝宝,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个小实验,你们想玩吗?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一)在桌面上操作。
1、请幼儿讨论思考。
出示幼儿操作鸡蛋站立的视频,引导幼儿理解鸡蛋本身是圆的,不能站立要靠物体支撑。
2、发给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3、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提出问题: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二)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
2、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三、结束部分:
蛋宝宝送礼物。
活动反思:
通过切身体验、操作,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不同材料的操作运用,让幼儿尝试、发现,在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中,自我、总结!整个过程,幼儿不但亲自体验了操作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对周围事物探索的。让幼儿在、体验、理解、反思、领悟中获得更为直观的经验。在整个活动中基本能达成预设目标,较全面的考虑各个细节的处理,使得活动方案比较完整、全面。但在实际中,还是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现在,将这一活动作一下反思,总结,以便查漏补缺,更好地开展工作!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篇5
一、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受力面增大与站立稳定性的关系。
2、对探索如何使物体站起来感兴趣,尝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台历、纸袋、镜子、相框、扑克牌、吸管、书等。
2、各类辅助材料:剪刀、皮筋、橡皮泥、积木及集体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让桌上的物体站起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宝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大家能帮我让这些宝贝都站起来吗?
2、幼儿自由尝试。
(二)集体讨论、归纳方法
1、师(出示台历):你用什么办法让台历站起来的?为什么台历打开就能站起来了?(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前后台历底部的不同,发现底变大了使台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
2、师:(出示相框):你用什么办法让相框站起来的?为什么相框撑开了就能站起来了?它的底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支撑点变多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有些宝贝底变大了就站起来了;有些宝贝脚变多了就站起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让吸管小人站起来
1、师:你能用我们学到的办法让吸管小人站起来吗?你可以选择材料帮忙(介绍辅助材料)
2、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操作。
3、幼儿交流、讨论使物品站起来的方法。
4、教师小结:有些宝贝虽然自己不能站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东西的力量来帮忙站起来。
(四)谈话迁移
1、师:小朋友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宝贝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站起来的?
2、除了这种方法,要是物体站起来还有其他方式吗?(探讨呼啦圈的站立)
3、延伸: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物体站的秘密吧!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5篇相关文章:
★ b站合同通用7篇
★ b站合同模板8篇
★ b站合同推荐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