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加与减教案8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在教案中设置适当的反馈机制,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不足之处,教案的反思过程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找到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沪教版加与减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8篇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2、培养对磁铁探索兴趣,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个小盘;纽扣、积木、塑料玩具、铁钉、铁夹、回形针等物品。

2、磁铁每人一块;大磁铁一块。

3、记录卡、蜡笔,每人一份。小猫图片、卡纸一张。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发现磁铁能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

能独立进行操作后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演示cat跳舞,让幼儿观看,“为什么cat会跳舞);教师再出示磁铁,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它的本领可大了,你们想知道吗?”(想)

二、教师用磁铁示范吸物品。

教师:“现在这里有一些物品,老师用磁铁靠近它们,你们看会有什么发现?”(磁铁能吸住铁钉、回形针、铁夹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有哪些东西是磁铁不能吸住的?(纸、木头、胶罐等)”“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没有铁)请个别幼儿回答。

小结:原来磁铁能吸起铁做的东西,而不能吸起没有铁做的东西,小朋友记住了吗?

三、幼儿进行操作实验。(与家长共同探讨)

师:“现在,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你们也用磁铁玩一玩,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并把它记录下来,好吗?记录卡上有回形针、积木、玩具、铁钉、铁夹,把能吸起的东西打“√”,知道吗?”

1、教师引导幼儿把磁铁吸出来的东西记录在卡上。

2、小结:你们刚才发现了什么?请把记录卡的内容告诉大家。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原来磁铁能吸起铁夹、铁钉、回形针等,因为这些东西都是铁做的,但磁铁不能吸起胶玩具、积木、纽扣,因为这些东西没有铁。”

四、总结:

请幼儿回家或在课室里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呢?以后告诉大家,好吗?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64-3076-4053-20

64-376-453-2

64-676-753-5

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口算后提问:两位数加两位数是怎样口算的?

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第(1)题。

(1)出示例题96-43=

(2)这道题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你能按照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思考方法说一说你想怎样算吗?

(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

(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5)谁来告诉大家,96-43是怎样口算的?

2、教学例2第(2)题。(同上)

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2)提问:每组题里的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四、课堂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3

一、课前调节

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相信自己能做到吗?

二、讲授新课

1、圆片出角

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

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

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

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板书课题:角)

2、图形出角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

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

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课件出示)

3、各部分名称

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

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看一看,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儿呢?请你说,这是(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这个角,谁来说?很好,谁来指一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你来。说的真好。

4、画角

师:想知道巢老师是怎样画出这些角的吗?好的,小朋友们,要看仔细哦。先画。(顶点)再画?(对,两条直直的线)这是顶点,这就是边。你能学着老师的样画出一个角吗?拿出作业纸,试试看。

画完了吗?画完了就坐正。谁能将黑板上的这句话补充完整?问:角有()个顶点()条边。(板书这句话,多指名几位学生回答)

5、辨角

过渡:今天,还有位小伙伴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看,是谁?(小蜗牛)它也画了一些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角画的.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下列图形是角的在()里画笑脸,不是角的在()画哭脸。第一个……(重点讲述第二题)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给它哭脸?(因为它有一条线是弯的)第二个……有人说笑脸,有人说哭脸,怎么回事?觉得是笑脸的举手,你的意思是它就是角了,请你说说你的理由。同意吗?又有人觉得它不是角,说说你的理由。听清楚了吗?谁能把话说的清楚些?谁能再说一遍,让大家都能明白?(反复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是的,角有一个角和两条边,而且这条边必须是什么样的?直直的第三个……第四个……为什么是哭脸呢?第五个……等等,它不是有两条直直的边吗?怎么不是角呢?

师:你们的速度真快,老师必须送个你们个大拇指。

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一定要注意看是不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还要看这条边是不是直直的。

6、数角

过渡:为了感谢小朋友的帮忙,小蜗牛特地带来了礼物盒要送给大家,可是,它把密码忘了,盒子打不开了。你愿意帮它找回密码吗?小蜗牛说啊,只要你们能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就能找到密码了,有信心吗?拿出作业纸,自己完成第二题。

师:这个可不容易哦,我们要先判断它是不是角再来数一数,做完了还要记得再检查检查。重点讲述第一题。

师:第一个图形有几个角?1个,同意吗?你上来指一指。还有吗?还有呢,你来指一指,一共3个。有谁反对?请你说。你说的真清楚,你来指给大家看看,哪条不是直的?有几个角?正确答案只有1个。

总结:我们在找角的时候,也要记住了,角有尖尖的,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这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师:密码是什么?盒子打开了。

7、找出身边的角

过渡:小蜗牛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五角星,你喜欢吗?老师在这个面上找到了许多的角,你能找到吗?别着急,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下面仔细听,听巢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个角的。我找到的是这个角,这是角的顶点,这是它的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你学会了吗?你能像巢老师这样介绍你所找到的角吗?好的,你来介绍。说的真不错。谁还找到了不同的角?你来介绍。声音真响亮啊。

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能很快地找到图形中的角,其实,我们的身边处处存在着角,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找一找:和你的同桌找一找,我们的课桌上和教室内哪些物体的面上藏着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师:同桌互相帮忙。小朋友,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呢?请你上来指一指。(纠正学生指角方法)学生若指出课桌的面、铅笔盒的面、黑板的面上有角就指出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别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生活中如果做出尖尖的角就可能伤害到别人,所以工人叔叔就想办法将它磨圆了。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2.复习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及之前认识的生字,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3.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4.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5.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教学重点】

声母表的读记;形近声母的辨析与音节词的拼读;已学生字的认读巩固。

?教学难点】

音节词的拼读。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借助课程表,认识“文、数”等5 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一张课程表:

1.看看你的课程表,星期三有什么课?

(星期三有:数学、语文、体育、道德与法治、阅读等课程。)

2.课程表上的字你都认识吗?如果不认识,该怎么办?

预设:

我把不认识的字,和我们教材封面上的字对照一下,就认识了。

(1)读一读

yǔ 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语 文 数 学 音 乐

注意读准翘舌音“数”,前鼻音“文”,整体认读音节“语、音、乐”。

(板书:语文 数学 音乐)

(2)读一读,连一连。

yǔ wén shù xué yīn yuè tǐ yù měi shù xiě zì

数学 音乐 体育 语文 写字 美术

(3)除了书中课程表上的课程,我知道的课程还有:

科学、校本、环境与安全等课程。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更好地巩固了对课程表的生字的认识,了解了我们学习的课程名称,增加了识字积累,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了解了课程名称,学习了很多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6 个单韵母、23 个声母及之前认识的生字,巩固声母的音和形,记忆声母表的顺序。

2.通过比较,正确区分形近字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二:用拼音

1.按照声母顺序连一连,看看这是什么?

按照声母的顺序连一连。

2.出示:

看看上面的图,分别是用什么摆的,摆出了什么?

(手摆出了c,毛线摆出了s,木棒摆出了x。)

试一试,看你还能摆出什么?

用自己身边的东西或我们的身体,可以摆一摆学过的字母。

(1)用毛线摆。

(2)用小手比。

(3)用你的小手、毛线试着摆出所有学过的声母和韵母。

?设计意图:运用手、毛线或者身边的物品来摆出声母和韵母的形状,帮助学生识记字母,通过亲自实践,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

3.读一读,找规律。

z——zhc——chs——sh

zì mǔcā bō lisù shè

zhī zhūyá chǐdú shū

(1)比一比,看每组拼音有什么特点?

平舌音声母z、c、s和翘舌音声母zh、ch、sh。

(2)练一练,学运用。

z zh

xiǎo zh ū zú qiú

c ch

cā zhuō zi qì ch ē

sh s

sh ū běn sǎ shuǐ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练习填空,区别平舌音、翘舌音的读法,增进对平、翘舌音的了解和鉴别。】

4.比一比,读一读。

(1)读一读,看看这几组声母有什么特点?

这是三组形状相近的声母b—d、p—q、f—t。

(板书:b—d,p—q,f—t)

(2)如何区分这几组形状相近的声母?

出示顺口溜:

右下半圆b b b,

左下半圆d d d。

右上半圆p p p,

左上半圆q q q.

伞把朝上 f f f,

伞把朝下 t t t。

(3)看图,选择正确的声母,把音节补充完整。

luó b odǎ qiú

pù bùqī rén

tǔ sī fǔ zǐ

5.读一读,做动作。

hē chá qí mǎ chī xī ɡuā

tuō dì lǐ fà bá luó bo

(1)读一读上面的音节,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2)确定是什么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喝茶 读书 吃西瓜 拖地 理发 擦玻璃)

(3)你能读一读下面的`音节,并做一做动作吗?

pā xià (趴下) lā chě (拉扯) shuā yá (刷牙)

shū lǐ (梳理) dá gǔ (打鼓) huà huà (画画)

6.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

è yú bō luó luò tuo lǘ

yā lí wū yā jú zi má yǐ

(1)读一读上面的词语,看看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词语有两类:一类是动物,一类是水果。)(板书:动物 水果)

(2)请你给动物和水果涂上不同的颜色。

(3)读一读音节词,把表示水果的涂上绿色,表示动物的涂上红色。

lǐ zi xiǎo jī mǔ zhū lì zhī xī guā zhī zhū

?设计意图:儿歌诵读、补充填空,动作演示,涂上喜欢的颜色……多种活动的设计,都是低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知不觉学会了拼读,掌握了方法。】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复习了26个声母,会,做了一些关于拼读音节的练习,会识别字母的读音、形。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复习巩固音节拼读的方法。

2.在大人的帮助下,能正确朗读《剪窗花》。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二”。

二、学和用

板块三: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连一连。

他 打 马 画 u

七 地 你 棋 a

目 不 足 五 i

(1)本题的三组生字都是我们学过的会认的字,先读一读,说一说每个音节的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

(2)想一想,第一行生字为什么和a连起来。

(第一行字韵母是a,所以和单韵母a连起来。你也来试着连一连。)

(3)我来将读音中含有韵母i的跟i相连,含有韵母u的和u相连。

(4)读一读,连一连。

mā jī tǔ shù xià huā bā bà

土 数 下 花 八 爸 妈 鸡

2.读一读,在图里找一找。

(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图上画了小河边的草地上有许多野花,两只小鸡在草地上找虫子吃。)

(2)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和四个词组,再在图上找出它们。

(3)连一连。

一座 小鸡

三朵 房子

四只 鱼

五条 棉花

板块四:和大人一起读

1.听范读,注意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出示朗读视频,仔细听老师的朗读。

2.读一读课文第39页儿歌《剪窗花》,说说《剪窗花》写了什么?

(《剪窗花》的主要内容是:我学着奶奶来窗花,剪出了喜鹊登梅、鸡、鸭还有胖娃娃抱鲤鱼。整首儿歌充满着喜庆、祥和的气息。)

3.朗读《剪窗花》应该注意些什么?

(1)朗读时需要注意:

shǒu、zhōng、chuāng、zhā、zhī、shuí 都含有翘舌音,zài 含有平舌音;

奶奶(nǎi nai)、尾巴(wěi ba)、娃娃(wá wa) 后一个字读轻声;

xiǎo、jiǎn、chuāng、tiáo 等是三拼音节;

还有几个后鼻音的音节。

(2)要用欢快的、自豪的语气来读,读出喜庆的气氛。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我”是和谁学习剪窗花的?

(“我”是和奶奶学习剪窗花的。)

(2)“我”都剪了些什么?

(“我”剪了梅花、雪花、喜鹊、鸡、鸭、鲤鱼、胖娃娃等。)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会识别字母的读音、形;在大人的帮助下回读《剪窗花》,感受节日的喜庆,了解了民间剪窗花的技艺。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二

语文 数学 音乐

b—d,p—q,f—t

动物 水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大胆地对以往的复习课进行改革、创新,转变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小姐合作的优势,集合组内成员的力量,用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并乘机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不足之处:

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学用字词句。

2.朗读背诵成语和诗歌。

3.按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写字。

4.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练习对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

一、审题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要求。

二、指导第一小题

1.指导观察。

(1)出示图片。

思考:你能看出这是几个什么字吗?

2.指名说一说。(日、鸟、山、水、人、舟、木、鱼、石)

3.请你将这几个字写在相应的田字格里。

4.反馈,请几个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导第二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

(1)你们准备怎么设计这幅图?利用文字画将设计草图摆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动?

3.你们是怎么设计的呢?

4.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设计得非常好!

5.学生拿出纸、笔练习画风景画,老师巡视。

6.分小组传看评议,展示画得好的。

四、指导第三小题

1.读一读题目要求。

2.指导学生说话。

(1)指导学生说好第一句话。(我画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推选出一个代表来交流。

(4)引导评议说得怎么样,启发学生想开去。(太阳从天山背后升起,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树木绿油油的)

(5)每个同学连起来说一说,说给同桌听。

(6)再指名说。

(7)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成语。

(1)审题。

自己读,指名读题。

(2)指导。

a.看图。

a.图上画了些什么?

b.小蚂蚁为什么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c.晴天的时候为什么要修房子呢?

小结: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灾难,有几个词儿说的就是这些意思。

b.指导读。

a.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b.指名试读,评议。

c.自由练读,要求将一个词连贯起来,指名读、齐读。

d.把四个词语连起来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e.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c.指名背诵。

a.练习背诵。

b.指名试背。

c.集体背诵。

2.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指导读准字音:一叶出没舟

(3)老师范读。

(4)指名读,集体练读。

(5)看图理解大意。

a.但:只是。渔者:打鱼的人。

b.打鱼的人在江上干什么?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c.小结:那些爱吃鲈鱼的人,体会到打鱼人在大风大浪里打鱼的辛苦了吗?

(6)指导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a.自由练习。

b.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铅笔字

1.审题。

指名读题,老师讲解题目要求

2.指导。

(1)认读:日四田

(2)指名按笔顺书空,说明这三个字的笔顺有何共同之处。(先里头,后封口)

(3)复习描红、仿影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4)老师范写。

3.练习。

(1)集体书空练习。

(2)学生在书上描红、仿影。

(3)四人小组评议、修改。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做客。

一、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

2.创设情景用的道具。

二、审题

1.齐读课题。

2.借助拼音读要求。

三、指导

1.指导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1)小红来到小刚家门口怎么做的?如果没有门铃怎么办?按门铃、敲门要注意什么?

(2)小刚打开门以后,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3)小刚拿出什么招待小红,他会怎么说,小红又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呢?

(4)小红玩了一会儿,就要走了,他们之间怎么说、怎么做?

2.练习。

(1)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2)学生、老师共同评议,对双方的动作和说话的语气认真加以指导,特别要引导学生用好礼貌用语。

(3)再请一组学生表演,再评议。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换角色表演。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拓展延伸出示例2,理解图意

指名说说(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

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

(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

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3、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

(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3)如果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篇8

一、活动设计意图

通过磁铁能吸铁的小实验制作、游戏等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使幼儿理解磁铁的性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热爱和兴趣,引导启发幼儿利用磁铁的性能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活动准备

1.长条、圆柱、马蹄形磁铁各一块;几只左半是铁右半是木的蝴蝶;一块背面是磁铁的小镜子;一枚硬币、一块小铜;小磁铁,塑料薄板、手工纸、大头针若干。

2.彩纸、剪刀、胶水、曲别针等若干。

3.优美、舒缓、节奏感强的音乐各一小段。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实验――会飞的蝴蝶。

目的:

1.引导幼儿议论、猜测、思考蝴蝶会飞的秘密。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认识磁铁的性能,从而揭示蝴

蝶会飞的秘密。

过程:

1.把纸蝴蝶放在玻璃板上,将磁铁小镜放在离其2-3厘米处,使小镜子围着蝴蝶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蝴蝶翩翩起舞。

2.出示各种形状磁铁并用它们分别吸引大头针等具有铁性的东西,从而引出“磁铁”名称。

3.用磁铁分别吸硬币、铜,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用铁做的东西。

4.请幼儿观看蝴蝶背面:一半是木头,一半是铁块。再看小镜子背面是磁铁。因此,它能吸住蝴蝶是铁块的一半翅膀,使它飞舞。

活动二:游戏――猫捉老鼠

目的:通过小制作,培养幼儿对磁铁的兴趣,利用磁铁的特点进行游戏。

过程:请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制作小猫和老鼠并在身体底下别上曲别针,一组幼儿扮老鼠,一组幼儿扮猫,分别用磁铁操作,进行“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三:我的新发现――看谁吸得多

目的:从游戏中引发新探索,让幼儿初步认识铁制品可以磁化,巩固对磁铁性能的认识。

过程:

①请幼儿试用大头针吸大头针,但吸不住――发现问题;再请幼儿操作看一看用什么方法来――反复观察与操作(用磁铁先吸住一个纵立的大头针,然后接着吸上第二、三个大头针)――解决问题并讨论交流其中的奥妙――体会成功的乐趣。

②组织幼儿分组比赛,看哪组开动脑筋、想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吸最多的大头针。

活动四:小魔术――奇妙的磁铁

目的:通过小魔术使幼儿知道磁力能穿透其他物质吸引铁,从而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性能。

过程:

①请幼儿尝试用磁铁吸塑料薄板和手工纸,结果吸不起来。

②小魔术:在节奏鲜明的音乐声中,教师悄悄在薄板和手工纸背面放好大头针,然后用磁铁将它们一同吸起来。

③揭示秘密,公开答案,在音乐声中请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体会磁铁带给小朋友的快乐。

活动五:能干的'磁铁――我的好朋友

目的:引导幼儿利用磁铁的性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体会磁铁的妙用之处。

过程:组织幼儿讨论交谈问题,并以画画、现场操作等形式做记录。

①针掉进一杯开水里,如何在不伤手的情况下又能迅速的取出?

②怎样在黑暗处寻找针?

③如何在木屑中挑净铁屑沫?

④怎样既不用胶水,又能将图片在磁性黑板上?

⑤怎样使制作的小玩具会动起来?

⑥你在生活中发现了那些东西还应用了磁铁的原理?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8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二年级上教案5篇

湘教版美术教案5篇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

部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篇

二年级苏教版上册教案6篇

部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篇

部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沪教版加与减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7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