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设置探究性任务,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通过整合多种教学方法,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下面是职场巴巴小编为您分享的秘密的教案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秘密的教案篇1
文本分析:
本文讲述了妈妈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看着熟睡的妈妈,孩子觉得她很美丽,很温柔,同时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辛苦与劳累。通过孩子观察熟睡中的妈妈的举动,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妈妈满满的爱;而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我们也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深深的爱。本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妈妈哄孩子午睡的场景,第2~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3个并列式的段落描写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最后一段还穿插了场景描写,既表现妈妈睡得很熟,周围的一切都听不见了,又营造了静谧美好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感来表达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营造母子情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味亲情的美好,还要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会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积累“的”字短语,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妈妈与孩子之间美好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哄、先”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发”,会写“哄、先”等7个字,会写“明亮、故事”等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利用课文信息,说说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辛劳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播放一组具有浓浓亲情的图片,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感人的画面,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是不是勾起了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这首歌是唱给全天下的妈妈的。听了这首歌曲,你们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吗?可以说说生活中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你又是怎样爱妈妈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过渡:在同学们的心中,妈妈都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一个人。有一位小朋友啊,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画面并板书课题。
(1)学生齐读课题。
(2)朗读提示:“睡了”应该读得很轻。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
2、多种方法巧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等、吸、粘。
“闭、吸、等”可以用动作表演识记;“粘”字可以用实物演示的方式识记,比如,把贴着双面胶的小花粘到黑板上,理解“粘”的意思。
(2)看部首,识记生字:哄、润、吸、汗、额、沙。
“哄”和“吸”都是口字旁,表示的动作与嘴部有关;“润、汗、沙”的部首都是三点水,它们都与水有关;“额”字的部首“页”表示头部,如“颜、颊、颈、颌”等字。
(3)语境记忆多音字“发”。
“发”在文中念fà,可组词为“头发、白发”,在“头发”中读轻音。另一个读音念fā,可组词为“发现、发明、发展”。例句:我意外地发(fā)现妈妈的头上长了好多根白发(fà)。
(4)近、反义词识记生字:紧、乏。
①紧:结合反义词“松”识记。②乏:在文中找近义词“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生字上面注音),请一生当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小组内读一读。
哄人先后做梦闭紧红润等人呼吸
头发粘上汗珠额头沙子乏力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4)一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请另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哄先闭脸沉发窗
2、学生观察,自由交流:我能识记住哪些字?哪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
指导:“先”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竖弯钩写圆润;“闭”的门框不能写得太窄;“哄、脸、沉”是左窄右宽的字,其中“脸、沉”左右大体等高,“脸”左边写窄长些;“窗”笔画最多,上宽下窄,框中的点要出头;“发”的撇长伸,与末笔捺的起笔相接。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再写一个。
4、利用投影仪讲评学生的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预设: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卡。
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她自己先睡着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睡梦中的妈妈好(),睡梦中的妈妈好()。
过渡: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妈妈听一听。还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积累“的”字短语。
2、通过关键词句,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与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要点把握】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辛劳,体会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爱。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词,多种形式巩固(指生读、齐读)。
2、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读得真不错,老师都忍不住要给大家鼓掌呢!课文是不是也读得同样精彩呢?我可要听听。谁愿意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妈妈睡着时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交流妈妈睡着时的样子,教师板书:真美丽、好温柔、好累。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过渡:同学们肯定大都没有见过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因为辛劳的妈妈总是比你起得早,比你睡得晚,对不对?那我们就先和文中的“我”一起去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吧!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哄”的意思。
2、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妈妈哄“我”睡觉,怎么自己先睡着了?(教师引导:妈妈累)
(二)学习“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朗读。
2、出示中心问题,小组同学讨论。
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3、学生汇报:从“明亮的眼睛”“红润的脸”可以看出。
(随机出示与之相关的图片,找找班上谁有“明亮的眼睛”“或“红润的脸”。)
4、指导学生读好这3个短语,学习带“的”字的短语。(出示小练习)
()的眼睛()的眉x()的脸()的头发
()的小河()的小草()的花朵()的小路
注意:读好带“的”字的短语,把“的”字读得短而轻。
5、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说说喜欢哪一句,感受写法的生动。
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弯弯的眉x,也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明确:妈妈睡得很香,就连妈妈的眉x也“睡”得很香。第1句中“睡”字用得非常恰当,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和妈妈的美。
(三)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全班交流讨论:好温柔。从“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可以看出来,她在睡梦中都在想着给孩子讲故事,说明妈妈爱孩子。
(2)理解“温柔”: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什么是“温柔”。
(3)质疑:这段中描述的并不都是看到的情景,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明确:“妈妈微微地笑着”是看到的,“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是想到的。
(4)阅读推测:为什么孩子看到妈妈微笑,就想到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呢?(从中推测妈妈经常微笑着给孩子讲故事。)
2、回忆与交流:你见过妈妈微笑的样子吗?那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四)学习“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1、学生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从哪里能看出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明确:从“呼吸那么沉”“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可看出妈妈很累。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理解。
她干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妈妈干了好多活儿,她都会干什么活儿呢?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妈妈在家里要做的事情说一说。
(2)妈妈每天要干这么多的活儿,多么辛苦啊!此时的妈妈一定感觉很累、很困。当你看到妈妈累得睡着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心疼)请你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文字中,再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读这一句话时,语调轻柔,不要太大声,带着心疼妈妈、害怕吵醒妈妈的爱意来读。
三、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1、师生共读课文。
过渡: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那么劳累。随着老师一起,再轻轻地读一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
2、(课件播放音乐《摇篮曲》)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3、有所发现:第2~4自然段有什么特点?(整体读这3个自然段,教师点拨。)
(结构相似,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围绕这句来写。)
4、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1)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什么?
(2)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内容。
小结:学完这篇课文,大家是不是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是不是也想找个机会,看看妈妈睡觉的模样?如果有机会观察到,一定要与我们分享哦。今天的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了妈妈的美丽、温柔和辛劳,我们学会了通过找一些关键的词句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我们也学会了许多生动的短语,如“弯弯的眉x、红润的脸、乌黑的头发”。在平时的表达中,我们多多使用一些类似的短语,会让表达更加生动哦!当然,学这篇文章,最重要的是让我们明白妈妈也有累的时候,也需要我们关心,我们享受着妈妈无私的爱,也要学会去爱妈妈。
2、课后拓展活动。
(1)请家人帮忙,查找并阅读《妈妈心·妈妈树》《袋鼠宝宝小羊羔》《大棕熊的秘密》这三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伟大的母爱可以创造奇迹的道理。
(2)为妈妈做一件事,让她感受来自孩子的爱,如帮妈妈梳头、洗脚,帮妈妈做家务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读中体会,感悟深情(教学重点)
师:请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读懂什么?如果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我是从“明亮的眼睛闭上了”中知道的,因为“明亮的眼睛”一定是又大、又黑、又亮的,有这样的眼睛的妈妈一定很好看。
师:你说得真好,抓住具体的词语感受妈妈的美丽。谁还能像他这样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一说?
生1:老师,我从“弯弯的眉x”也能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弯弯的眉x就像小月牙似的,特别好看,我也希望自己长这样的眉x。
生2:我从“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可以看出妈妈很美丽,因为妈妈在睡觉的时候脸红扑扑的,就像大苹果,再加上弯弯的眉x,就更好看了。
生3: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课文说“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眉x都是长在脸上的,可这里为什么说睡在脸上呢?
师:是啊,眉x怎么能睡在脸上呢?我们都来读一读,想一想,是“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长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还是“弯弯的眉x,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好呢?
生1:“睡”字好。因为妈妈睡了,眉x肯定也不动了,就像睡着了似的,要是“长”,那眉x还可以动呢!
生2:老师,我也认为“睡”好。妈妈睡了,妈妈脸上的眉x也睡了,说明妈妈太累了,累得想睡觉。
师:这两个小老师讲得多好,都能体会字里饱含的感情。妈妈睡了,眉x也睡了,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师:睡梦中的妈妈多么美丽呀!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生1:轻轻地读,声音大了会把妈妈吵醒!
生2:美美地读,因为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
生3: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妈妈,作者也一定喜欢自己的妈妈,所以要读出对妈妈的爱!
师:我们就轻轻地、美美地读这一段,把我们对妈妈的爱读出来吧!
赏析: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以学生自读自悟为起点,针对“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这一中心展开品读交流,并随时关注学生的交流,在点评中予以方法指导——抓住具体词语来分析。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议、在议中辨析,这种建立在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真切而深刻的。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自然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学生积极交流的时候,教师就成了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思考结果时,教师又成了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教学反思】
本文语言质朴流畅,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理解、词句体验等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是在范读中浸润情感。在舒缓轻柔的《摇篮曲》中,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二是在想象中丰富情感。妈妈为什么睡着了?因为她很累。这时我紧紧抓住“干了好多活儿”进行生活拓展:妈妈在一天里可能干哪些活儿?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当他们想到妈妈要做饭、洗衣、送自己上学、上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疼妈妈、爱妈妈的情感。当这种情感被诱发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三是在实践中升华情感。无论是第一课时的“观察自己的妈妈睡觉时的样子”,还是第二课时的“推荐阅读”,这两项作业都是在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将文本中体会到的情感移至生活。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读懂妈妈的爱,并随时关爱妈妈,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真正实现了。
秘密的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春天的秘密》是一首意境优美、拟人化的儿童诗歌诗歌生动形象的刻画了小河、燕子、垂柳、桃花、麦苗、农民播种等春天的鲜明景象,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一个动感、美丽的春天。本活动通过介绍春天自然界及动植物变化,引导幼儿在欣赏诗歌作品中感知春天的意韵;通过仿编诗歌,让幼儿深入理解春天万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魅力。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理解诗歌内容,丰富词汇:嫩绿、秘密。
2、大胆、清楚的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能有表情的朗诵诗歌,并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3、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喜欢春天的美丽景色。活动准备:
1、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去参观春天的变化,并将观察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征。
2、配乐诗《春天的秘密》磁带,教学图片6幅(小河、燕子、垂柳、桃花、麦苗、农民播种各一幅),春天的各种植物、动物、风景卡片若干。
活动建议:
1、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春天动植物及人们的变化,丰富幼儿对春天的知识。
2、逐幅出示图片,理解诗歌内容。
启发幼儿说一说:春天来了,小河有什么变化?垂柳穿上了什么样的衣服?还有什么也是嫩绿的?(引导幼儿了解:春天来到时,垂柳刚发芽,小叶子嫩嫩的,颜色黄绿,启发幼儿说出小草小花等刚发的小芽也是嫩绿的)春天那些果树开花了?桃花为什么红着脸?为什么看到小燕子我们会感到春天来到了?小麦苗有什么变化?农民伯伯春天种什么粮食?小河、燕子、垂柳、桃花、麦苗、拖拉机分别会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幼儿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教师注意提问在幼儿回答问题后,及时用诗歌中的语言小结。
3、多形式的欣赏、朗诵诗歌,感受、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1)教师有感性的朗诵诗歌(可伴随轻音乐),请幼儿说出诗歌中说了春天的哪些秘密,启发幼儿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幼儿看图随教师朗诵、配乐诗朗诵、表演朗诵等方式,让幼儿虚席朗诵诗歌。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要小声说话?理解秘密的含义。请幼儿用声音、表情等表现出诗歌的意境美。
4、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加深对春天的印象。
教师要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运用各种动物、植物、风景等卡片材料,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大胆仿编,并提示幼儿每一段中重复句子不变。小组合作完成一首完整的新编《春天的秘密》,并进行朗诵。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嫩绿的小草使劲钻出地面(或:小蜜蜂在花丛间忙着采花蜜,嗡嗡嗡的叫着)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等。
附诗歌
春天的秘密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淅沥淅沥的流着,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垂柳换上嫩绿的春装,在微风中轻轻的飘荡,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桃花红着脸,抿着小嘴,
微笑着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燕子飞翔在蔚蓝的天空里,叽哩哩的叫着,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
绿油油的麦苗,使劲的从泥土里往外钻,小声的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呢?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轰隆隆的嚷:
“春天在这儿!”
哈哈!春天真的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我看见了春天的秘密,我要把它牢牢记在心里。
秘密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以及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究兴趣,懂得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雪花片若干,大塑料盆,冰块、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师:今天有位神秘的小客人要来做客,我们猜猜它是谁?“一样东西真稀奇,看得见,抓不起,洗衣做饭离不开,洗手洗脸需要它。”(打一自然物:水)
师:小朋友们都玩过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二、探究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3、观察
教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雪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雪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如: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4、动
教师用饮料瓶制作一个水槽,下面接一个盆子,让幼儿观察水是怎么进了下面的盆里的,幼儿就会说出是流进去的,从而得出水是流动的。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让幼儿亲身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小结:水是流动的。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三、认识水的三态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教师把冰放入烧杯里在酒精灯上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4、师幼共同总结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四、讨论水的用处
师:小朋友们分小组讨论“水有什么用处?你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播放多媒体,加深幼儿对水的认识及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延伸】
教师同幼儿在手工区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增强幼儿节约用水意识。
秘密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
2、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交流、表格记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3、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欲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
1、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学习打开包装袋并学会记录。
活动准备:
1、带包装的牙刷、糖果、火腿肠、午餐肉、罐头食品等需打开的'物品。
2、将所装备的物品放入四个箱子内并封好。
3、剪刀、小刀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打开箱子。
每5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打开一个箱子。
2、教师交代要求,引导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的办法,并进行记录。
(1)“刚才小朋友一起合作将箱子打开了,看见里面放了许多好吃好玩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打开来看一看?”
(2)现在我请小朋友每打开一种包装袋就把你打开的物品和打开的方法记录下来,然后再打开另外一种包装袋。(教师可先举例)
(3)幼儿探索打开各种包装袋,并进行记录,教师辅助幼儿完成。
3、师生交流并统计幼儿打开的方法:
(1)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教师将幼儿的记录结果进行统计。
(2)共同探讨解决未打开的物品。
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如果以后你遇到什么东西很难打开,请带来我们一起想办法好吗?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亮点就是充分的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以孩子的主动观察、探索为主。以及教师的退位。在活动中,从最初幼儿找出各种标志,通过观察猜想它们的含义到在表格中检查标志,分类找出食品,处处体现出教师在活动中的退位,使幼儿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主体。充分的体现了孩子的主动观察和主动探索。
秘密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2、初步感知礼物不在于礼物的大小,发自内心的祝福就是最好的礼物。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挂图,青蛙,蛤蟆,礼物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受过生日礼物了吗?那你有没有收到过生日礼物?
幼:收到过,师一张贺卡。
师:那你有没有送过别人生日礼物
幼:送过。
师:老师今天讲的故事中的青蛙,要送给好朋友蛤蟆一个礼物,因为再过几天蛤蟆就要过生日了,青蛙提前准备了一块布,小朋友们认为可以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小青蛙,你会用这块布做成什么礼物送给蛤蟆?(幼儿自由猜想)
二.欣赏故事。
1.教师讲解故事,幼儿认真听。
2.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故事中都有谁?
3.教师出示挂图讲故事,幼儿思考问题。
师:小青蛙想把布做成什么礼物送给蛤蟆?做成了吗?
幼:衣服,衣服剪坏了.
师:衣服剪坏了,布变小了,怎么办呢?小青蛙将错就错想把剪坏的衣服做成什么?
幼:、背心,结果也剪坏了。
师:小青蛙心里怎样?会说些什么?(幼儿学学小青蛙难过的样子)
背心又剪坏了,布又变小了,怎么办呢?
幼:小青蛙又想把背心做成帽子。
师:哎呀,小青蛙的运气太不好了,帽子又剪坏了,心里怎样?
幼:非常难过,伤心了。
师:最后青蛙会送什么礼物给蛤蟆呢?
幼:送了一个小手绢
师:蛤蟆收到礼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幼:非常高兴。
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了什么?
幼:懂得了礼物虽然很小也很珍贵。(幼儿自由发言,有理即可)
三、表演并复述故事。
1.找两名幼儿上黑板带上头饰来表演故事。
2.老师拿着图片引导全体幼儿复述故事。
3.请一位幼儿上黑板用图片来复述故事。
四.请幼儿把《送给蛤蟆的礼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这堂课总的来说,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高。我的语言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欣赏故事,
三、表演并复述故事。
在幼儿学习故事的环节中,我利用问题一环扣一环,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幼儿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通过幼儿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我让幼儿上黑板表演故事,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从而达到复述故事的效果。
秘密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2、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
3、联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启发教学,使幼儿懂得水的用处很大,幼儿要节约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教学准备:
1、喷水器一台。
2、三大盆清水,瓶子、杯子、胶袋各几只,积木,小船,冰块,白糖、盐,牛奶等。
教学过程:
1、观察小喷泉,引起兴趣。
提问:喷泉里喷出的是什么?水是怎样的?(让幼儿议论一会儿)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讲了自己所知道的水是怎样的,到底水是不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水的秘密。
2、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起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性质。
第一组:水的颜色和味道。有白开水、牛奶,让幼儿比比、嗅嗅、尝尝,水有没有颜色、味道?加上糖、盐,又会怎样?
第二组:水的流动。盛水的大盆里有杯子、瓶子等,幼儿用器皿倒水,观察水会怎样?用有洞的胶袋装水会怎样?用手兜水,水又会怎样?
第三组:水的浮力。幼儿可随意拿积木、小船等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
第四组:冰的融化。让幼儿玩冰块,观察冰块为什么越来越小?冰块熔化成什么了?
3、实验后谈话。老师:刚才小朋友都做了实验,你们找到水的秘密了吗?水是怎样的`?
小结:第一组:水是没有颜色的,水是无味的。
第二组:水是会流动的,我们倒水时,水会从一个杯子流动到另一个杯子里,水满了,也会流出来。
第三组:水有一种力,叫浮力,能使一些东西浮在水面上,船就是因为水的浮力才会浮在水面上的。
第四组:当冰遇热的时候会变成水,水放在很冷的地方会结冰。
4、老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水的秘密,可你们知道水有什么作用吗?(让幼儿讨论,后提问)
小结:水的用处很大,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人们每天喝水、洗脸、洗衣服、煮饭都需要水;花、草、树木和庄稼的生长需要水;动物也离不开水。
5、对幼儿进行环保,幼儿要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爱护环境,不要污染水源。
6、结束:将玩过的水用来冲厕所和浇花。
教学反思:
活动中始终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原则,每个环节都让幼儿先行探索、理解,教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引导。事实证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学会”。
秘密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和叶脉,知道叶子由叶脉、叶片、叶柄组成。
2、认识枯叶和绿叶,发现树叶有各种形状、探索叶子的特点。
活动准备:收集各种树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发现叶子的不同之处 。
1、导入:春天,你发现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变化?
2、一起去室外观察树叶,并收集自己喜欢的树叶。
二、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什么地方不一样?
1、仔细观察,了解叶子的各组成部分。
2、我们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发现叶子有这么多地不同,那么,你最喜欢哪片叶子呢?这片叶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叶脉、叶片、叶柄)
3、你喜欢的叶子象什么?
幼:我喜欢的叶子像小扇子、像小船,像帽子……
(小结: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树叶的很多小秘密,如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同种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大小也有很大的区别。
4、实验发现枯叶和绿叶的'区别
(1)刚才我们小朋友发现,有的树叶碧绿碧绿的,而有的树叶却是枯黄枯黄的,为什么呢?
(2)幼儿大胆想象,发表意见。
(3)实验:枯叶不能舂出叶汁来,绿叶则能舂出绿色的汁液来。
(4)为什么大部分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叶中的叶绿体可以产生叶绿素)
(5)我们散步时发现有的树叶飘荡到了地下,为什么呢?(因为叶子缺乏水分和营养,所以变黄变干了就飘落了下来)飘落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叶子会慢慢枯死,因为水分都蒸发了)
三、记录自己地发现。
1、把你地发现记录到记录卡上。”
2、幼儿讲述自己地记录,分享经验。(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不一样)
四、了解叶子的用途
1、这么多的叶子有什么用呢?
2、幼儿自由谈论,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3、小结:可以美化环境、挡风、遮雨、有的树叶可以加工成茶叶、有的可以做菜吃、还可以做树叶贴画来布置环境。
五、活动延伸。
请幼儿用叶子粘贴图画,在展览区内进行展览。
秘密的教案篇8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
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价值,把握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评析:
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3、观察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
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
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放在热水壶上加热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
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
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
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
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秘密的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
★ 秘密心得推荐6篇
★ 秘密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