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调查报告之前,一定要认真回顾调查的全过程,调查报告是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吸烟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1
一、项目研究背景
近日,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显示,全国800所被暗访的高校中,只有139所高校校区无烟环境达到60分以上。也就是说,超八成被访高校校区无烟环境得分不合格。其中,学生食堂、男生宿舍、教学楼三个地点吸烟率最高,体育、政法和农业三类专业的学生最易染上吸烟的习惯[1]。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来分析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环境因素。有人将香烟作为缓解压力的工具,有人将其作为发泄情感的手段,更多的观点是认为,香烟是人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总之,香烟带给吸烟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影响,更加让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它带来的心理上和社会的意义。本课题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对控制大学生烟民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二、关于在校大学生抽烟问题的实证调研及其分析
(一)研究对象选择
本课题的研究首先从吸烟大学生主体出发,运用深度访谈以及发放表格的研究方法,并对结果认真分析,从大学生吸烟的行为、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阐释。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过程,而是一个与环境、心理、关系、性别等各方面交织复杂的社会行为。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揭开戒烟难之谜,帮助大学生远离烟草做出一定的参考建议。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主要立足于本市范围内的几所高校进行研究,基本能反映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吸烟的现状。
(二)调研结论统计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亲自走访相关高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吸烟行为方面的分析
2、不同年级的吸烟比例数据分析
3、大学生烟民消费水平情况分析
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还对吸烟大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香烟进行了统计。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烟民的消费来源都是来自与父母,本身并无收入。
三、对在校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控制与对策
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指导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较高。然而,他们虽然知晓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但吸烟率水平仍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控烟健康教育。经过调查研究,结合部分学校对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对策,课题组认为,我们对高校大学生烟民的控制与防范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大学生吸烟问题主要还是在学生自己身上。建议高校学生会可以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由大学生自己来约束自己,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效果。由于大学生群体更多的是自我管理为中心,杜绝吸烟,也应从自我做起。加强学生群体的自我监督,是最好的方法。
其次,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每星期可安排心理专家为有心理波动大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避免大学生因心理抑郁而去吸烟。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心里问题,甚至有些极端的学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因此,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心理咨询建设,及时化解学生的心中的负面情绪,引导积极乐观的正面精神。
再次,优化大学生的管理制度。吸烟行为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群体行为[2]。针对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影响因素,应在大学校园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学校不要一味的强势打压应该更加人性化,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
第四,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设立警示标语。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主要有社会健康教育、学校教育、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报道等[3]。学校应加强吸烟危害的宣传,经常开展健康讲座,并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吸烟的危害性。
最后,多开展有益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群体,高校应充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降低不良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得更多的学生远离吸烟。
四、结语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吸烟现象不是朝夕能杜绝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减少大学生烟民。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通过实践调研的基础上,为减少大学生吸烟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创建无烟校园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2]杨素梅,冯向先,郝小刚.在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知识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xx(04).
[3]丁书姝,李太顺,魏明伟,汪徐林,汪鹏,袁慧.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xx(10).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2
报告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与五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为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1%,女性为2.7%。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根据当前吸烟率推算,中国现在的吸烟人数比五年前增长了1500万,已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五年前相比,增加了1支。
与20xx年相比,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均有所下降。工作场所的二手烟暴露率由60.6%降至54.3%;政府大楼从54.9%下降至38.1%;医疗机构从36.8%下降至26.9%;中小学(室内和室外)从34.6%下降到17.2%;餐馆从87.6%下降至76.3%。
调查表明,五年间,公众对各类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有很高的支持度。然而,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没有提高,知晓吸烟导致肺癌的比例接近80%,但知晓吸烟导致其他疾病(中风、心肌梗塞和勃起障碍)的比例分别只有31.0%、42.6%和19.7%。此外,烟草广告和促销仍广泛存在。卷烟平均价格有所上升,但没有跟上居民购买力的增长速度。
报告建议,尽快通过国家级全面无烟法规;进一步提高卷烟税率,降低烟草消费;强化控烟宣传,力推图形警示上烟包;落实新广告法、完善慈善法,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戒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戒烟能力。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介绍,20xx中国成人烟草调查于20xx年至20xx年期间开展,调查目标人群为15岁及以上中国城乡常住人口,全国共15095名调查对象参与。调查旨在准确了解中国烟草流行状况、估测烟草使用对公共卫生及经济的影响、评估控烟政策的有效性。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3
世界无烟日,针对“90后”大学生开展的一项吸烟情况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受访者第一次吸烟是在初中,他们大多是受好奇心驱使。几乎所有受访者都知道二手烟的危害,但只有三成人会劝阻他人吸烟的行为。
吸烟多是受好奇心驱使
参与本次调查的共有4017名“90后”大学生,男女生的人数大体相当。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过吸烟史的人占比35.5%,他们吸烟的最大动机是好奇心驱使,其次是为模仿他人和缓解压力。
调查发现,这些“90后”烟民的吸烟史普遍不短,上高中前就开始吸烟的近六成,42.9%的人在初中第一次接触香烟。这些年轻的烟民中,近九成能把每天的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内,有34.5%的人平均每天连一根烟都抽不到。
结果显示,受访者多是在心情不好、感觉压力太大或饮酒后吸烟,还有人感到孤独、疲惫时会点上一支。
仅三成人会劝阻吸烟行为
调查显示,97.8%的受访者知道吸二手烟的.危害,但当他们身处二手烟的环境中,仅有三成人会进行劝阻。此外,5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不应该吸烟,九成人介意自己的男(女)朋友吸烟,不赞同女生吸烟的超过八成。
解读
吸烟早可能是受环境影响
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吕文龙表示,“90后”烟民中近六成人是在上高中前就开始吸烟,说明他们可能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日常生活以及接触的影视剧中,吸烟都给尚处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孩子以很大的诱惑,他们尝试吸烟也是追寻一种酷的感觉。”
超过三成的“90后”吸烟人群每天抽不到一支,说明这些人还没有形成很大的烟瘾。“这其中可能有公益宣传的原因,对吸烟有害健康做得比较广泛和深入。所以这些孩子知道吸烟太多对身体不好,因此会控制自己的吸烟量。”吕文龙说。但这些“90后”有时因社交需要,或者是遇到苦闷烦心的事,也会想到要抽一支烟。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4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吸烟状况,探讨影响吸烟的因素,从而减少烟民数量,特进行本次调查。
调查内容:男生吸烟率,女生吸烟率及大学生平均吸烟率。吸烟者对
香烟的依赖情况。生活环境对吸烟的影响等。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和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生40人,女生40人。40人男生中有21人吸烟,40人女生中有4人吸烟。男生吸烟率52.5%,女生吸烟率10%,平均吸烟率31.3%。
(二)调查结果分析
据本次调查吸烟率为31.3%,对吸烟的危害了解的占52%,了解一点的占40%,不了解的占8%。其中,有65%的人是认为吸烟是有害的,有15%的人认为吸烟是无害的,有20%的人表示不知道。有54%的人认为青少年不适合吸烟,有20%的认为适合,有26%的人表示不知道。在受访的吸烟者中,有15%是从小学开始吸烟,有40%从初中开始吸烟,有35%是从高中开始,有10%是从大学开始吸烟。对于吸烟的原因:25%是好奇,35%是扮酷,16%是好玩,24%是排解压力。父母知道的子女吸烟的有64%,不知道的36%。父母同意子女吸烟的占9%,不同意的占85%,无所谓的占6%。吸烟者中,打算戒烟的占55%,不打算的20%,没有想过的25%。
二、调查的结论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显示
(1)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况下吸烟的。
(2)因受生活环境影响而开始吸烟的学生占大多数。
(3)吸烟者对香烟的依赖性会很大,难以戒掉。
(4)吸烟的大学生中,不仅有男学生,也有一部分女学生。虽然女生在调查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是10%的比例依然应当引起我们大高度重视。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遏制,女生的吸烟人数比例依然有上升的可能性。
(5)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少年,在我们篇头已经提过,吸烟很可能会引发很多疾病,例如: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等。并且吸烟还会使青少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因此,我国中小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学生不准吸烟。
(6)大学生对吸烟的有关知识了解的不够充分,对吸烟的危害认识的不够透彻。他们只知道吸烟会引起肺部疾病,其实吸烟还会诱发心脏病,眼病以及妇科疾病等。
大学生吸烟原因很相似,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因为模仿同伴们、受他人的影响而开始吸烟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受了挫折而吸烟,结果都嗜烟成瘾;从他们吸烟的原因上看,作为这些吸烟人的家长和校方,是否应该在他们身上多找些自己的原因,他们之所以会吸烟是否与自己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首先,就从模仿同伴的同学而言,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漏洞,他们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
其次,就从受了挫折而吸烟的同学而言,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压力很大,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有的家庭困难的还要受到在校期间生活的压力,校方是否对其进行过了解和有效的救助?
诸多原因,最终还要从吸烟人自身找原因,因为其吸烟最根本的原因是其自制力不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我们的自制能力。
(二)建议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看到有许多大学生出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嗜烟成瘾,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作为吸烟大学生的父母,应当加大对子女在生活上的关注程度:多与子女交流关吸烟危害的知识;在给零花钱时,多注意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当发现子女嗜烟成瘾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子女一同克服烟瘾。吸烟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应该在子女面对就尽少吸烟,或者不吸烟,为子女作一个好的榜样。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5
为摸清我市青少年吸烟状况,我们班成立的禁烟小组走进社会进一步开展了吸烟状况调查,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这一活动使同学们认识了吸烟有害健康,禁烟活动要从青少年抓起。
调查对象:
在宝鸡市区的清姜路、汉中路、斗鸡、体育场调查10—20岁青年2200人。调查对象还包括在校的(10—12岁)四至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
1、查问小卖部老板的售烟率。
2、在草坪、街道、台阶旁险一些烟头,进行分析与调查。
调查结果:
(1)从小卖部老板那是城得知商店每天的售烟率为12%,均每支烟4角钱。每天可达30—60元左右,最便宜的烟有2—3元的'金丝猴、猴王等烟,最贵的烟有好猫与金卡,一般青少年抽的烟有猴王与金卡。
(2)经过调查,在街道、草坪与台阶旁边一天均可达到36支烟头。
调查分析:
(1)有些商家不顾学生的身体状况,按每支烟5角钱零售给学生。
(2)一般在15—20岁开始,在校生吸烟率达6%,而且我们发现本校个别同学也染上了吸烟的陋习。
(3)吸烟者得慢性病的人明显比不吸烟者多,30%的吸烟者患有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调查中还发现,吸烟与文化程度有关,文化程度越高,吸烟程度越低。大多数小学生染上了吸烟的陋习是因为受到了一些不良社会青年的影响,才会染上吸烟的习惯。
调查总结:
吸烟的危害,不仅无益于健康,而且会使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戒烟活动不仅仅是大人的事情,更应该从青少年抓起,让学生认识吸烟的危害,培养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体魄。学生们一致认为应当把提高全名族素质作为减少吸烟者,净化空气,保障健康的百年大计和治本措施来对待,并且希望广大青少年开展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素质教育。
畅议书
1、加强戒烟意识,戒烟者要亲身感到吸烟的危害,自觉要求戒烟。
2、寻找替代方法:戒烟者经常会感到“无事可做”,在工作场所或家里放一些口香糖、瓜子、水果之类,使其不至于感到“空虚”。
3、尽量避免吸烟的引诱,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的理解。尤其是在刚开始戒烟时更是如此。
5、参加切实可行的体育运动,同时多花点时间从事其它有趣活动,这样可以转移注意力,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6
今年5月31日,是第28个世界无烟日,本次的主题是“制止烟草制品非法贸易”。南充在20__年7月时,就已经开始施行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相关规定。日前,有记者走访了南充市内几所高校。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尽管吸烟的费用占了生活费的近五成,但烟还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的5月31日是全国禁烟日,南充市政府常务会在20__年7月通过了《南充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并开始施行。禁烟令规定:公民在禁烟场所内有权要求停止吸烟行为,有权举报违规个人和违规单位。同时对违反禁烟令者进行教育,并可处20元的罚款。这也是南充市首次发布的公共场所禁烟令。牌。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看书的同学,少数同学表示:在图书馆内抽过烟,但通常会在过道的角落里悄悄抽。“知道图书馆不能抽,但有时看书看累了就想抽一根提提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__级学生张铭表示,他高二时学会了抽烟,现在每天差不多要抽1包半。以前也下定决心戒过烟,但是都失败了。“寝室室友也有抽烟,看别人抽自己心里慌。”
既然有明令禁止,图书馆保卫人员为何视而不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解释说,平时他们会让保卫人员不定时在图书馆巡逻,一旦发现有人抽烟要立刻上前制止。“但也不排除有同学‘钻空’吸烟。”该负责人称,尽管在图书馆“钻空”抽烟的只是少数,但只要发现会立刻进行处理。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不吸烟的大学生是少数,而吸烟的大学生几乎每天一包,烟的价格也在10-30元不等。如果按一包烟15元来算,一天一包烟一个月就要450元。而大学生月生活费大月在1000元左右,除去吸烟的,钱够用吗?“不够的时候就节约点。”张铭说,他的生活费大半是用来买烟,其他的就是偶尔跟女朋友逛街花了,自己用的其实并不多。
据张铭称,同寝室的几个室友也跟他情况差不多。没钱买烟的时候,就大家互相拿着烟。记者在朝阳楼和学生食堂转了一圈,吸烟的学生并不罕见,走几步就能见到一个。在学校教学楼、食堂人多的地方吸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吗?学校对此有没有明文规定?对此,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解释表示,近年来大学都实行开放式办学,对学生吸烟的现象并没有强制规定。“大学生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且能够自己承担责任,学校确实也不好管理。”
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吸烟现象,你怎么看?你所在的学校或你曾经所在的大学,大学生吸烟现象严重吗?吸烟有害健康,是尽人皆知的。然而仍有不少人仍在吸烟,且并无戒烟的想法。这不仅危害到自己的健康,还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2023吸烟调查报告篇7
一、简介:
众所周知,smoking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调查原因:
借机近日5月31日第22个世界无烟日。本次无烟日的主题是“让肺自由呼吸”,口号是“拒绝二手烟,让肺自由呼吸”。我通过研究性调查,结合实际状况,吸取并广泛收集有关确实有效的戒烟措施,同时例举实际性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吸烟大学生提供更有效更迅速的戒烟方法或建议。使它不再成为大学生的难题,使大学生都拥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方能更轻松、更自信地学习,获取知识。
也为了解目前青少年的吸烟现状,为了青少年们健康,也为了给青少年、家长、老师、学校、社会一个警示,我通过对几位吸烟青少年的交流进行该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中国青年报(20xx年7月17日)最新消息称,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而且报告中还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根据以上情况分,我建议:青少年、家长、老师、各级高校、社会相关机构、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共同努力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调查对象:
浙江理工大学有吸烟的大学生(益乐校区20人、文一校区15人) 共计35人(男30、女5)男女=6:1
注:益乐20人(男15女5)、文一15人(男15)
四、调查方法:
问卷式调查(选择问卷)
五、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1、你什么时候开始吸烟?
a、小学 20% b初中 40% c高中40%
2、你为什么要吸烟?
a好奇 40% b、扮酷 30% c、好玩 30%
3、你对吸烟的危害了解吗?
a、不了解 10%b、一点40%c、了解50%
4、你认为青少年适合吸烟吗?
a、不适合 50% b合适20%c不知道30%
5、你觉得吸烟对你是否有害?
a、有 60% b、没有 10%c、不知道 30%
6、你的父母知道你吸烟吗?
a、知道40%b、不知道60%
7、你的父母同意你吸烟吗?
a、同意10%b、不同意80% c、无所谓10%
8、你的朋友有没有阻止你吸烟呢?
a、有50% b、没有50%
9、你是否可以一天不吸烟?
a、可以 37% b、不可以33%c、不知道30%
10、你吃饭后有没有想着要吸烟呢?
a、有85% b、没有15%
11、你打算戒烟吗?
a、不打算25% b、打算 55% c、没有想过 20%
12、你看到别人吸烟的时候你有何感觉?
a谗43%b、没有感觉27%c、不知道30%
六、分析过程:
(一)大学生吸烟产生的心理影响:
(1)标新立异心理
大学生处在生理心理的日渐成熟的阶段,自我意识在不断显现,表现欲逐步增强,时刻想以“新”“异”来吸引别人而吸烟恰好能满足这心理。
(2)追求风度心理
现在,电影视录相等娱乐传播媒介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极大。某些吸烟大学生承认他们吸烟完全学自银幕上的偶像和英雄人物。觉得吸烟很有些类人物的风度,有男子汉气味。的确,这些道德认识正处在不成熟阶段的大学生往往错误的将吸烟与威武,洒脱联系在一起。
(3)好奇心强,玩玩欲望高。
这部分多数是比较早吸烟的学生,好奇心强,凡事想亲身实践一下,但克服自制力却比较差,他们认为吸烟好玩、稀奇、开始只抱着玩玩、试试的心情,哪知一抽不可收。
(4)交际心理不成熟。
这些大学生中流行这么一句话:俺款爷,不买就买,一买全是“大中华”“红塔山”“万宝路”“剑”等中外高档名烟。是想借此显示其富有,是“款爷”,借此压服别的同学,在班上树立“钱”威。
(5)屈从心理。
俗话说;“近墨者黑”一些中学生受到同伙负效应影响,加上本身意志薄弱,屈从于外部诱惑压力,也随其吸上了烟。
(二)学校对大学生吸烟的看法:
1、防微杜渐:学校应加以管理,否则成了习惯,改正就难。
2、齐抓共管:学校应提高,全体教师对吸烟危害严重性的认识,要求他们当学生面不吸烟,并动员教导,政教,团委、学生会等部门,组织力量,共同治理,形成一种反吸烟教育的氛围。
(三)社会对大学生吸烟的看法:
大学生是知识青年,国家的未来的栋梁,不管从素质还是环保意识上要提高,应当有为他人健康着想的良好品德。
(四)吸烟对身体的影响:
1 健康受影响.
2 形象受影响,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也不会喜欢一身烟味的人.
3 心理健康受影响,大学生抽烟肯定瞒着家长,那肯定要说谎,一个谎言往往需要十句谎言去掩饰,总是撒谎,心理回不自觉的紧张,而且会有多多少少的内疚感,长期以往,对心里健康有害.
4 经济情况受影响,可能要把零花钱的很大一部分花费在买烟上,周围的同学也抽的话,就会自然地产,生攀比,比谁抽的是好烟,那肯定会影响经济情况,甚至严重的还会发展为偷钱买烟.
5 学习受影响.
6 未来潜在的影响.很多烟龄小的人将来很可能发展成为烟瘾很大,那会让身边的人吸到二手烟,二手烟的危害相信你也很清楚,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健康,甚至会对孕妇产生影响从而宝宝也深受其害!
(五)吸烟的危害(权威数据):
吸烟危害健康,科学实验早已证明,但全世界的烟民仍不断增加,特别是未成年人,吸烟人数增长迅速,实在令人担扰,据世界卫生组织,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协会共同完成的一份关于吸烟的调查报告说,目前全世界共有烟民约11亿人,中国是世界第一吸烟大国,烟民约3.4亿人,世界上每年因吸烟导致疾痛而致死为315万,也就是,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所引起的疾病。当你在吞云吐雾中似乎享受一种乐趣时,是否想过吸烟将对你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世界各国近40年来对烟草危害进行了广泛的研究,5万多份研究报告证实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今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吸烟已经被定为“公害”。但吸烟对身体健康危害程度有多大?这是许多人都不曾想像到的。科学研究证明,烟草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烟雾中的化学成份。烟草中含有的化学成份高达4700多种,其中主要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苯丙比、放射性物质、刺激性化合物及砷、汞、锡、镍等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具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和致癌作用。20xx年8月,美洲心脏基金会和美洲心脏病学会联合发表的反烟草斗争框架协议的《巴拿马声明》中指出,吸烟将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心脏联合会主席马里奥·马拉纳奥强调,到20xx年吸烟对人的危害将超过吸毒、艾滋病和其它疾病,成为导致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原因。据悉,目前全球每年与吸烟有关疾病死亡约为490万人,到20xx年将达到20xx万人。新华社曾发过一条专稿,说我国的科学家在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以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国每年100万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致的疾病,按现有趋势,到20xx年,我国将有2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搞过一次调查,美国有4700万成年人吸烟,1995年到1999年间,美国每年死于吸烟导致疾病的人数估计为44万人,其中约3.5万人死于被动吸烟,而且女性致肺癌的人数目前已经超过其它癌症死亡人数的总和。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肺癌居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全球每年肺癌新患138万人,有98.9万人死亡;另据报告,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男性肺癌发病率都在上升,其上升率与吸烟率几乎一致。而像芬兰、英国、
美国吸烟率下降后,肺癌的发病率也在下降。我国1990年到1992年死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肺癌死亡率由70年代的7.17/10万增加到151/10万.
(六)烟瘾为何难以戒掉:
烟有害已成公论,但为何有人“明知烟有毒,偏向烟海行”呢?山东医学院的张志华先生将吸烟的社会心理类型分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消遣心理、成瘾依赖心理占大多数,其次为排解、填充、交际虚荣、享受心理型。调查发现,青少年多为好奇心理,中老年人多为成瘾依赖型,而多数吸烟者是几种心理交织在一起。吸烟有害,为此不少吸烟者也有戒烟的愿望,但却难以戒掉。世界卫生组织烟草和健康合作中心主任翁心植对此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吸烟者戒烟率低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处于烟雾弥漫的大环境中。在我国男性吸烟一直被认为是正常的社会习俗,要改变这一观念,绝非一朝一夕能奏效。此外,还有烟草的上瘾性。香烟中的尼古丁具有精神活性的强化性,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使吸烟者重复使用尼古丁而不能自拔。人戒烟后,由于肌体缺乏了尼古丁的刺激,要自身调整到新的平衡,恢复正常健康代谢机能,开始会很不适应,因此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这些反应都是戒断症状。正是由于这些戒断症状,使戒烟者产生了生病的错觉。戒断症状实际上只是肌体的一种短暂生理反应,是肌体进行健康的调整、恢复正常心理机能的结果。它的出现恰恰表明,戒烟者的身体正在清除源于烟草中的尼古丁,而且大部分尼古丁会在完全戒烟后的1—2周内排出体外,那时戒断症状就会逐渐消失。
七、个人对大学生吸烟的看法以及建议:
我这次进行“大学生吸烟与健康”调查,是为了解我国吸烟行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卷烟市场情况。宣传吸烟有害健康。从我校此次抽样调查看,吸烟有害健康已为多数大学生所认识,他们也拥护政府在公共场所的禁烟规定,由于执行禁烟规定的管理力度还不够,因而在一些公共场所违禁吸烟的现象还程度不同的存在,虽然多数大学生已认识到吸烟有害健康,由于习惯的戒烟。看来,对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禁烟管理,加大吸烟有害健康宣传的力度,仍是今后有关部门要继续下大力才有可能做好的工作。
总结一下几点:
1、应当学好吸烟危害的有关知识,形成一种反对吸烟的习惯,确实作好不占半点烟,不吸半嘴烟的良好习惯。
2、应当适当交际,交际看好对象,交往选方式,不交损友,只交善友,不因任何不良因素而吸烟,保持上进心理。
3、提高环保意识,保证有高度的吸烟警惕。鼓励和提倡同伴间劝说戒烟、对吸烟行为进行互相监督,
4、应当洁身自爱,不随社会吸烟分子以吸烟建立交际关系,不听从这别人的胡言乱语。大学生应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5、从生理上:据研究,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力障碍,吸烟者的联想、记忆、想象、计算、辨认力、智力效能比不吸烟者减低了10%左右,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
6、从经济上: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赚钱。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并不具备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能力。吸烟的学生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往往采取一些非法的手段,如偷家里的或他人的烟与钱,甚至不惜抢劫、敲诈勒索,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
7、从道德上:吸烟不但危害身体健康,还污染空气,损害周围人群的健康。可以说,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很不道德的表现。
目前,青少年吸烟已成为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调查,我国70 %以上的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都在15-20岁之间。同学们可以仔细算一算:假设从15岁开始吸烟,每天平均吸5支香烟。按照我国公民平均寿命75岁计算。一个烟民一生将吸掉10万9千5百多支(近11万支)的香烟。同学们,五支香烟就可结束一条金鱼的生命,如果不远离香烟,你一生中吸掉的香烟将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多大的伤害。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说:90%的肺癌、75%的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都与吸烟或被动吸烟有关,吸烟平均能减少人的寿命10-15年。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爸爸、我爷爷已经吸了好几十年的烟了,怎么没什么病?”那么,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如果你的爸爸或爷爷最近痰比较多了,有时还常不自觉的咳嗽几声,可以说,老人家也许已经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了。
同学们,从老年人的咳嗽声中难道你还不能清醒过来吗?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吧!
社会在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真正要防止青少年吸烟,仅仅做以上这些这些还是远远不够。我们全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净化社会这个大环境,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加大对青少年早期的思想教育,我们只有把这项工作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祖国的未来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祖国才会变得更加富强。
2023吸烟调查报告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