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可以增加我们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机会,详细的调查报告可以为我们提供全面的工作分析和评估,提高工作效率,职场巴巴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生调查报告300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1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二、 调查方法及时间: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
三、调查对象及范围:
我校四.五.六年级学生,收回有效问卷30份。
四、调查情况:
问卷共设置了十五个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
1、从问题2.3看出,80%的学生对数学兴趣很高,80%学生偶尔有自主学习的习惯。
2、从问题4看出,55%的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是很理想。
3、从问题5可以看出,30%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自发地对所要学的内容思考并提出问题,70%的学生偶尔能提出问题。 由此可见自主思考学习的同学很少。
4、 从问题6可以看出,20%的学生预习方法是弄懂新知,划出不懂得问题,70%的学生是掌握有关的知识,10%的学生知识看一看书。
5、从问题8和9可以看出,80%的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习惯性的总结,有80%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记录笔记。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6、从问题10可以看出,60%能积极主动地找同学、老师加以解决。40%的学生是有时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识能主动询问老师及同学,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要靠自己认真思考,多动脑筋,积极尝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7、从问题11可以看出,有70%的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积极性很高,一般占30%。
8、从问题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自觉完成作业的只占30%,由此可见学生的自觉学习很不理想。
9、从问题14可以看出,极少的一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依靠于老师的讲授。
调查结论
从问卷可以看出通过调查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要充分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研究,循序渐进地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2
我们才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逐渐变多,这些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想借此机会,研究一下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
一、调查
1.了解同学们的用眼情况
2.了解小学生合理用眼时间
3.了解小学生做眼保健操情况
二、资料整理
患有近视的同学大部分都沉迷网络,所以人数达到:34人(38.64%)
没有近视的同学都是有效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没有近视的同学达到:54人(61.36%)
这样可以看出,近视的同学,近视的原因。调查后:有20%的同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是:看电视、玩电脑。而没有近视的同学有一部分回家后合理的调节灯光,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最后,我们整理了大家近视的原因:
1. 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2. 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的时间较长。
3. 没能做好眼保健操。
4. 在灯光较暗的环境下读书。
同学们尽量不要在傍晚六点以后不要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写作业时要做到写字的三姿。晚上看电视不能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不能长时间玩游戏。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眼睛是自己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哦!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3
现在,随着课业的增多,我们毕业班学生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再加上同学都没有保护眼睛的意识,因此,我们的视力也越来越差。所以,这几天我在班级里统计了同学们的视力情况。
调查结果
我调查了20位同学。其中,只有2位同学两只眼睛视力都是5.0以上的,只占我调查人数的10%。而有一只眼睛在5.0以上,另一只在4.0-4.9的有7个。两只眼睛都在4.0-4.9的有11个。可见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很不好。
分析
同学们的视力不好完全是因为大家不好好保护眼睛而造成的。同学们写作业时眼睛里本子因保持35厘米的距离,不能弯腰埋头写。长时间看电脑、电视对眼睛也有很大的伤害。很多同学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视力变差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
建议
不要在暗光下看有强光的东西。若要长时间地写作业、看电脑和看电视应每半小时闭眼休息5-10分钟或做一次眼保健操,让眼睛能休息。
结论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同时,它也能帮助我们完成很多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我们的眼睛。我们应该马上就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不然,我们将会永远地失去光明!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4
星期天的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机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到处乱扔垃圾。所以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垃圾箱旁边,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塑料袋、糖纸、泡沫、果皮,原先美丽整洁的小路变得惨不忍睹,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小路。 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
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
通过这次自我组织活动,我深入了解了环保知识,增长了社会见识,锻炼了社会实践的能力。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则,都来争做环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们小区草坪重新找回清洁,找回美丽。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5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博览群书,创新阅读,是当前和今后的一种学习的趋势,而传统读书观念已无法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他把课外阅读当作风,比作帆。有了风,有了帆,船才能在大海中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因此,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我对我校三——五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谈话访问活动,客观地调查和研究了当今小学生的阅读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以及家庭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而后加以分析整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目的与实施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发展心理、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各种媒体(电视机、网络等)和学生阅读的关系、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文化层次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的阅读习惯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2、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调查内容
1、小学生每日阅读时间;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
3、小学生到图书馆阅读情况;
4、小学生上网阅读情况;
5、家庭环境和学生阅读的关系。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调查表共有12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还有4道简答题,供调查者适当发挥。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政和县实验小学3——5年级学生。调查人数分布如下:
年级 (1) (2) (3) (4) (5) (6) 合计
三 58 56 53 55 58 58 336
四 59 58 56 57 58 58 346
五 60 58 62 60 60 60 36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大多数学生在课余,尤其是双休日,阅读随意性较大。
我校每周有一节阅览课,每月有一节阅览课到图书室看书。有一次阅览课上,在老师不提任何要求的情况下,对学生所看的书籍作了统计:看消遣类的,如连环画、脑筋急转弯等的占了班级人数的75%左右,看知识性书籍的占25%。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专注地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一个人的兴趣往往反映了他的需要,换句话说,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关事物优先予以注意,并且对之有向往的心情。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阅读的良好境,还应该辅以必要的阅读指导和督促检查,如果舍此两个外部条件,而仅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在阅读课上走出教室,走向图书馆,任由他们东看西看,怎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呢?有的学生对老师、家长推荐的知识性书籍只光顾不阅读,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也不能忽视自身的主观条件,既对知识的需求欲望、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阅读的态度和技能等。为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因素,创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客观条件及至采取必要的措施,逐步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有效而具体的把学生的视野吸引到正确的阅读轨道上来。
三、对策研究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我校将要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它不仅对扩大学生知识、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读写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对发展思维、陶冶情操、促进志向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如何继续开展课外阅读?
1、培养兴趣
从此次调查中发现,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低中年级学生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同学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男同学则对史地、体育、科学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有所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仅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深自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能游刃有余。推荐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课时,就给他们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课后同学们自己再去看这些书;教师随时可以与学生谈心,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要求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和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读书小报交流会、课本剧表演、朗诵比赛以及主题式探索性读书活动。一些高年级的读书活动竞赛,也可以邀请低年级学生参加旁听,这样高年级学生起到了“标兵”作用,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狠抓落实
时间落实。统一指导课外阅读的时间要落实,保证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专时专用;对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量,增加阅读时间。
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故事会、辩论赛、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评等。
指导落实。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供阅读的方法。故事性强的作品,可以介绍一个有趣的开头;语言优美的作品,可以朗诵一段;知识丰富的作品,可以简要讲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阅读方法的指导也要多样化,从摘抄、批注、质疑、欣赏、写读后感等多种角度进行指导。
检查落实。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进展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对学生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使学生养成习惯。并且及时表扬先进,扩大影响。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篇6
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小学生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方法 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19.76%。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56.34%,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86.83%。
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 前??
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
1.2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20xx年11月9号至11号)中将
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
结果1:
2.1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2.2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
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3饮食行为: 60人(14.63%)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252人(61.46%)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98人(23.90%)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
2.4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56.34%),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39.02%),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86.83%)。334名(81.46%)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18.54%)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169名(41.22%)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178名(43.41%)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53名(12.93%)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会提醒。
2.5口腔健康知识:296名(72.20%)小学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
结果2:
2.6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关系。
龋齿(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指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酸,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它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因此,预防龋齿非常重要。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
(1)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可引起龋病发病率增高。
(3)宿主牙齿和唾液因素:牙齿本身的窝沟、牙釉质发育不良;含氟量低易患龋齿;牙齿排列拥挤、错位、阻生等容易滞留食物,引起细菌生长繁殖也是龋齿发生的条件;唾液缺少,口干症等常可发生猛性龋。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幼幼小学的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9.76%,患病率较高,其原因可能是长沙属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小学生所处的环境较优越,食物结构精细化、高糖化,降低了食物咀嚼时对牙齿的清洁作用,为口腔致病菌提供了条件,龋病发病率较高。结果显示,小学生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龋齿患病率明显降低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低年段小学生处于乳恒牙交替期、乳龋仍然很多;其次低年段小学生缺乏口腔卫生知识,难于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第三,低年段小学生更喜欢吃零食、且偏食也更为严重。
龋病最好发于磨牙,特别是下领第一、二磨牙,其次为上颌第一、二磨牙,再次为上下颌双尖牙和上倾侧切牙。临床上根据龋病所在牙部位的深浅,分为浅龋、中龋、深龋。浅龋的.龋坏部位只位于牙齿的表层,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或呈棕色、灰黑色斑点。中龋:临床上可见牙齿已形成较深的龋洞,病人有时对冷、热、甜、酸等刺激较为敏感。深龋:当牙齿破坏,龋洞较大。病人对冷、焦、甜、酸等刺激感到明显的疼痛。此外,临床上又根据龋病的发展速度,又有将龋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龋、急性龋(猛性龋)和静止性龋。
因此我们应根据龋齿形成的特点和好发部位,大力对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他们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自觉主动的参与防龋工作,同时敦促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保健牙刷,坚持每天刷牙,并注意平衡营养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尽量做到早期发现龋齿,及时治疗。具体方法建议如下:学校应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有关卫生防病、爱眼护牙等方面知识,同时安排必要的卫生、健康教育课使孩子了解这方面的卫生知识,从而达到自身主动性预防。在这期间,家长应多注意督促孩子刷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生调查报告300字6篇相关文章: